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7-08-11 12:44曾世文
关键词:求异思维渗透教学高中语文

曾世文

【摘要】 高中生作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为彰显个体意识,培养创造意识,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进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现代学生更向往自身个性的与众不同,从打扮、衣着、行为举止、言语风格等方面,都希望自己独树一帜。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规定等方面束缚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的“求异”之心泯灭得所剩无几。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需要学生具有开放性的思维能力和别具一格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延伸。教师只有开展科学化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挣脱应试教育束缚的机会,才能够让学生不为分数而学,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而学。

【关键词】 求异思维 高中语文 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039-01

0

1.求异思维的理论概念

求异思维的概念有多种定义,在不同教育工作者的眼里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殊途同归的。张大松教授的《科学思维的艺术》中提出的求异思维概念是“思维的主体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时,没有相关信息和思路的限制,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方式”。心理学家吉尔伯特提出“求异思维是智力创新的体现,属于发散性思维”。具体而言,求异思维指的是创造思维中的重要部分,与求同思维相结合,能够构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系统,帮助学生发散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思想,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成熟的标志。

2.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缺位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求异思维是缺位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学思想观念的浸淫,让教师和学生都深受其害。教师为了提高学生高考成绩,不惜以放弃求异思维培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背诵文章、套入解题模式、重复使用解题语句等方式,来提高解题的正确度。例如,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教师会将意向、修辞、情感这些部分进行分割,将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画中有诗等这些词让学生进行背诵,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直接套用这些词汇,导致学生在考试的答题中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养成固定的学习和答题习惯,学生缺乏自己的看法,更不用说自主展开学习活动了。教师将常规性的解题技巧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混为一谈,学生解题时非黑即白,不能从多个角度思考,这都体现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缺位。

3.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

3.1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浸染下,学生习惯了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作为自身学习的指标,对自身的需求没有明确认识,也很难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通过情境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从教室发散到日常生活,让学生有更多表露自身情感和看法的机会。也更有助于教师展开开阔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由于人的视角、喜好、脾性、内心细腻程度等的不同,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触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异,这些都为求异提供了先决条件,使求异思维活动容易发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自身感受为出发点的问题,帮助学生发挥想象。

3.2设置个性化问题,培养学生个性

高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对事物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展开趣味性的问答,让学生便于发散思维。问与答左右着教学内容的深入程度和方向,也决定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及深度。并且,当代高中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接触到的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更为广泛,对其个性发展自有导向作用。且教师的问题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回答可以不受问题的现实。因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大门,加以引导,让学生从创新性回答做起,培养出自己的个性。教师在问完一个问题后,即使有学生已经回答了正确的答案,也不能当作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还需要教师引导其他学生,从各个方面各抒己见,不断找出新答案。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教师可以根据《红楼梦》的相关内容设问:课文的选段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在全书中都是什么样的形象?与课文内容相符吗?作者在这一选段中引出主要人物的安排,对于整部书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让学生自由作答,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如呈现了人物关系、体现了故事背景、展示了社会人情等等,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回答。

3.3鼓励学生提问,挖掘学生创造力

传统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固定的,教师是提问者,学生是回答者,学生没有向教师提问的权利。这种观点违背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为自己而学,不仅学到了教材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授人以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让学生通过寻找课堂中的问题,挖掘出自身创造力。高中生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特点,很多时候会与同学存在竞争关系,为了难倒同学,会有意识的提出刁钻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提问中求异,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相信未来》这一现代诗时,教师首先与学生一起进行深入研读,并为学生明确问题的主要范围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意象分析、文本探究、主旨把握等。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求异精神,设计出彩的问题。当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学生会更乐于参与教学互动,并不断思考,在高度的学习热情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 参 考 文 献 ]

[1]莫恒光.求异思维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55-58.

[2]晏明.浅谈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

[3]陈栋云.语文知识积累与思维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70.

[4]冯晓丽.浅析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渗透教学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低碳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