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创新性课堂的构建方式

2017-08-11 02:46严晨
关键词:初三化学构建策略

严晨

【摘要】 化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自然科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改要求下的初三化学创新性课堂,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学生的化学知识系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初三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学生形成化学原理基础及其素养的重要时期,构建创新性课堂具有必要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创新意识与思维,还需要教育工作者构建更高效的课堂,探索更加科学的以及更加人性化的创新型化学教学方法。这不仅是为了完成素质教育下对化学学科的教学要求,更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现代化社会要求的人才。本文结合初三化学创新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初三化学创新性课堂的构建方式,力图在实际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 初三化学 创新性课堂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063-01

0

1. 初三化学创新性教学的实践基础

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讲究知识的传授,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因此,构建初三化学创新性课堂,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初三是初中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初三的学生需要应对升学考试,更需要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才能做好学生的升学教学,并为今后化学学习做好衔接工作。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做一個顺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教师需要探索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这既是化学课的本质诉求,也是化学教学的终极目的。为了革新传统初三化学课堂,促进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素养,结合课改要求和学生具体要求,为学生开展双边教学,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切实提升初三化学教学质量。

2. 初三化学创新性课堂的构建方式

2.1创新教学理念,拉近师生距离

学习化学知识并非为了让学生通过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摈弃自己的传统课堂一言堂教学的观念,通过自主创新而非死记硬背来提升学生能力。只有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化学知识,并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完成学习任务。且创新的教学手段更容易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真实看法,并以此作为改进自己教学方法的依据。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界的大师陶行知说过:“教、学和做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而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是构成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做到化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化学原理及其现象。教师需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到主动,自主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让学生由理论知识引申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实际性有一定认识,并明确化学学习的关键性。初三化学课本中有很多化学方程式,而这些方程式正是化学实践于生活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学生设问,引导学生挖掘方程式和现象的联系。如清洁燃料的制作、烟雾弹的制作、天然气在生活中的运用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以此加深学习印象。

2.2创新教学模式,明确学生学习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中,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更贴近学生实际的创新性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建构化学知识系统,在清晰的学习目标中达到新课改要求。初三化学中有很多实验教学,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以实验作为学习理论知识的串联,重视化学实验的学科特性,并转变学生的学科理念,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才是学习初三化学的基础,进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以学生为主、老师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去讲授课本内容。

2.3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以其知识点数量多、关联性小等特点,让很多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深感头疼。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生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将化学原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提高化学学科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自己先做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现象的变化,学生会有直观的感受有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自行分析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并给出相应的理由,完成实验操作。如在学习“溶解现象”中的物质溶解、物质溶解性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食用盐溶于水的细节,然后让学生闻气味、尝味道等,证明食用盐是可溶的。然后让学生了解盐溶于水,水就从纯净物变成了混合物。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挖掘生活中、化学实验中可以溶于水的物质,学生会找到蔗糖、高锰酸钾等可溶性物质。再让学生找一些不可溶的物质,如食用油、石块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郑喜焕.浅析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2]方保中,《乍看异常,其实寻常——例谈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及反思》[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

[3]蔡淑田,王俊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

猜你喜欢
初三化学构建策略
初三化学教学的几点想法浅析
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关于初三化学合作学习策略的若干思考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让学生轻松记忆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