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基层的农业气象观测模块化课程研究

2017-08-13 16:38夏德奇肖媚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夏德奇 肖媚 刘军

摘要 通过对基层气象部门农业气象观测站现状的调查分析,进行农业气象观测岗位能力素质培训模块化课程开发,提出设置内容全面、结构合理、针对性强、基本满足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岗位上岗需求的培训课程大纲,完善基层岗位能力素质培训模块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 农业气象观测;模块化课程;课程编制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3-0253-03

Abstract B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basic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observatory, modularized orientation course in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observing was developed for providing post taking qualification. An outline was put forward which is comprehensive, reasonable in structure, highly focused and satisfying for basic needs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post taking orientation. The modularized course system for basic position capability orientation was refin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observing;Modularized orientation course;Course development

2012年8月,中国气象局党组下发了《关于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气党发〔2012〕66号)[1],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加大县级气象综合业务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根据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对基层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做好县级气象机构综合业务岗位培训工作,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牵头,组织7个分院及相关省级培训中心共同完成县级气象机构岗位能力素质培训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构建内容全面、结构合理、针对性强、基本满足基层气象机构综合业务岗位需求的培训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组织,分步推进”的原则,首期启动14个岗位模块化课程的开发工作,其中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牵头,辽宁分院和河南省气象培训中心合作进行农业气象观测模块化课程开发,编制农业气象观测岗位能力素质模块化课程大纲。

1 编制的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

1.1 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2]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2014—2020年)》[3]相关要求,更好地满足基層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丰富和规范气象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农业气象观测人员队伍结构、业务工作现状及学习需求开展调研,分析影响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发展的因子,提出构建农业气象观测岗位模块化课程的基本思路。

1.2 基本原则

1.2.1

统筹规划,注重衔接。强化总体设计,坚持统筹集约,合理利用现有气象培训课程资源,科学谋划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与分院特色培训及国家级气象培训课程体系的衔接。

1.2.2

普遍适用,兼顾差异。在普遍适用于全国县级气象机构业务岗位能力素质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兼顾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差异性,按需设置特色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2.3

科学组织,分步推进。建立“集中组织、分散实施、强化责任、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围绕县级气象机构岗位職责的要求,循序渐进、动态完善,分步推进开发工作。

1.3 基本要求

1.3.1

要深化调查研究,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调研要深入全面,摸清组织需求,兼顾地区差异性,调研材料要作为课程大纲编写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将岗位模块细化为不可再拆分、且不互相重叠的最小独立模块。

1.3.2

要摸清知识背景,明确参训者准入门槛。岗位模块课程内容的编制要根据岗位的知识需求,明确参训者的准入门槛,达不到者需补齐相关知识后方可参训;同时注意要结合参训者的知识背景,避免课程内容设置的重复。

1.3.3

要紧盯时间节点,保证项目进度与质量。在开发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研岗位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并注意熟悉基层业务情况、了解气象教育培训规律的专家把关,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1.4 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

2 课程大纲编制需求分析

2.1 组织需求

2.1.1

是现代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体系发展的需要。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气发〔2009〕463号)[4]及《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5]明确要求:到2020年完成农业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开展农业气象观测仪器设备考核,完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建立相应的观测方法;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数据,建立星地观测资料融合方法,升级完善农业气象业务软件系统;基于红外、微波和图像处理技术,在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及农业气象试验站实现大宗粮食作物和林草生长状况观测自动化;建立与自动化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6]、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

2.1.2

是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需要。《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7]中明确提出:根据现代气象业务改革发展需要,着眼于提高一线业务人员岗位适应能力,实施基层业务人员上岗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和转岗培训。

2.2 岗位需求

2.2.1

农业气象观测人员基本情况分析。根据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观测任务调整方案》(气测函〔2009〕316号文件)[8]的要求,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由631个调整为653个,分为国家农业气象一级观测站和国家农业气象二级观测站。其中,国家农业气象一级观测站397个,国家农业气象二级观测站256个,国家农业气象一级观测站中又有70个为农业气象试验站。

通过对现有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调查研究表明:现有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中,学历、年龄及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70.1%,年龄在45岁以下人员占74.1%,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55.1%,但具有农业气象专业学历背景人员比例过少。据中国气象局调查分析,从事农业气象观测的在职人员中仅有575个农业气象专业人才,农业气象专职人员仅为473个。

2.2.2

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开展情况分析。现有农业气象观测任务重点考虑国家需求,统筹兼顾地方需求。服务全国需求的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牧草、森林8项观测项目由中国气象局统一管理,对于服务地方需求的作物观测、物候观测、特色观测及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等项目由各省气象局管理。按照中国气象局观测司的要求,原则上规定一级观测站承担中国气象局统一管理任务不少于2项,二级观测站不少于1项;各省(区、市)气象局管理的观测任务规定一级观测站观测内容(含其他作物观测、物候观测和特色观测)不少于3项,二级观测站点不少于2项;一级站必须开展物候观测,二级站是否开展观测及各站点物候观测内容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决定。具体观测任务如表1所示。

2.2.3

农业气象观测岗位任职基本要求分析。根据《关于印发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观测任务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气发〔2009〕300号)要求[9],农气观测站网和任务调整后,国家一、二级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均上传国家信息中心。因此,农业气象观测人员除按照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掌握作物观测、土壤水分观测等观测内容和观测方法外,还需掌握利用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进行观测数据记录、录入、数据质量控制与传输等技能,达到从事农业气象观测的岗位要求。

2.3 个人需求

2.3.1

农业气象观测培训需求分析。据统计,2012—2015年全国农业气象培训项目共计72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气象培训项目共计8个,省级64个,4年中平均每省举办农业气象培训项目不足3个。而农业气象培训项目中举办最多的是农业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系统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等专项业务培训,几乎没有针对农业气象观测的系统培训,农业气象观测培训面临巨大缺口。

2.3.2

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发展需求分析。根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要求[5],到2020年实现基于红外、微波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基于星地观测资料融合方法的农业气象业务软件系统,以及与自动化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对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人员有掌握新知识、接受新技术培训的要求。

2.3.3

农业气象观测岗位人员业务能力提升需求分析。据调查,农业气象观测员岗位技能提高主要依赖于工作实践学习,也就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绝大部分观测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新进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尤其是非气象类专业的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存在上岗培训的要求。

3 课程大纲的编制

3.1 大纲定位及培训目标

农业气象观测模块化课程大纲的定位是从事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上岗培训课程。课程大綱的目标是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了解农业气象观测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前沿,掌握农业气象观测的内容和方法,掌握观测数据记录、录入、数据质量控制与传输方法,具备从事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工作的基本技能,达到从事农业气象观测岗位的上岗要求。

3.2 培训对象

农业气象观测模块化课程大纲是针对农业气象观测站从事农业气象观测的业务人员上岗培训而编写的,使用对象设定为非农业气象专业大学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从事农业气象观测的上岗人员。

3.3 模块化课程大纲设计

农业气象观测模块化课程大纲主要根据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岗位职责来设计,主要包括农业气象观测基础、作物观测、土壤水分观测、自然物候观测、畜牧观测、农业小气候观测、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和调查、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林木观测和特色观测10个子模块(表2)。

3.4 子模块关系

农业气象观测模块课程大纲包括农业气象观测岗位的全部内容,按照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和须掌握的业务技能,分为3个基本层次,即基础模块、二级农业气象观测站业务技能模块和一级农业气象观测站业务技能模块。其中农业气象观测基础子模块是各子模块的先期引导和基础课程。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人员(一级站、二级站)都必须掌握的农业气象观测基本技能,含作物观测(畜牧观测、林木观测)、土壤水分观测、农业氣象观测业务系统、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和调查、特色观测等子模块是农业气象观测上岗培训的骨干课程,而农业气象观测站二级站所不需要观测的自然物候观测、农业小气候观测等子模块作为业务技能延伸模块。

按照农业气象观测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农业气象观测上岗培训必须包括基础模块和二级站业务技能模块的学习,农业气象观测一级站业务人员则必须学习所有模块的内容。为适应各类培训需求,各子模块也可独立成为一个培训教学单元。其关系如图1。

3.5 教学方式设计

农业气象观测除上岗培训,主要侧重观测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即观测人员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农业气象观测,达到上岗要求。因此,教学上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实习实训学时占总课时的35.7%(表3)。

4 课程大纲使用说明

4.1 课程大纲使用的复杂性

农业气象观测课程模块涉及的内容广(共10个子模块)、地区差异大(各地观测的作物及项目有所不同),所需的前期专业基础知识多(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昆虫学、植物学、植物病理学等)。

基层气象机构综合业务岗位从事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专业背景复杂,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基层气象机构综合业务岗位上岗人员大都一岗多责,从事农业气象观测人员变动较大;基层气象机构综合业务岗位上岗人员工学矛盾严重。

4.2 正确区分使用对象

该课程大纲对于农业气象专业大学及以上毕业生可直接使用,其他人员应通过自学、函授教育、远程培训等方式,学习完主干课程达到农业气象专业大学知识水平后方可使用;已从事农业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学习也可参考该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不适用于已具备农业气象观测站岗位上岗能力人员的业务提高类培训和不具备大气科学相关专业大学知识水平人员的基础补习类培训。

4.3 分层分类使用各子模块

由于目前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的作物存在地域差异,观测项目存在层次差异,因此建议根据农业气象观测站类型和观测作物项目及地域分层分类,有序使用课程大纲。农业气象观测基础子模块是农业气象观测业务技能部分各子模块的先期引导和基础巩固课程。作物观测、畜牧观测、林木观测、土壤水分观测以及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是农业气象观测的核心技能部分,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系统是农业气象观测业务数据质量控制的保障,特色观测是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的延展。国家农业气象观测二级站业务人员应按照大纲安排依次学习“1”“2(3、4)”“5”“6”“7”“8”子模块。其中子模块“3”牧草观测和子模块“4”森林观测由于观测站点少,承担牧草和森林观测的站点不再从事其他作物观测。因此,可针对这部分省的农业气象观测站进行牧草和森林观测专项培训,而不进行作物观测子模块学习。此外,各地观测的作物不同,在子模块“2”中,可根据培训任务承担单位、学员来源地等,在全国划区域进行专项培训,每个培训点选择2~3种作物进行讲授。如东北地区可选择水稻、大豆、玉米;华北及华中地区可选择小麦、玉米;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可选择水稻、油菜等。

对于农业气象观测一级站的业务人员,除应学习农业气象观测二级站的全部子模块课程外,还需增加子模块“9”自然物候观测和子模块“10”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学习。以上学习过程中,如已具备某子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可直接学习后续模块内容。

4.4 合理制订教学计划

该课程大纲所设计的各子模块基本涵盖了基层农业气象观测岗位上岗所需的各类业务素质技能,为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內容提供了技术指导。其给出的学时量为参考学时,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特色观测课程子模块应根据所在地区实际情况设定内容。此外,教学计划中还应安排农业气象观测技术前沿进展和国家最新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專题讲座。

5 结语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关键技术的突破、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以及作物和林草生长状况实景观测将逐步纳入农业气象观测业务运行和考核范畴并逐步减少农业气象人工观测任务;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数据,建立星地观测资料融合方法,并将在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中使用;农业气象业务软件系统的升级完善、数据质量控制将成为保障农业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有效途径;与之相关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等也将相应出台并应用。因此,对于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或综合素质培训十分必要,有必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应的课程大纲内容、考试大纲试题库。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关于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A/OL].(2013-06-02)[2016-09-11].http://www.jswmw.com/home/content/?3635-1434594.html.

[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A/OL].(2010-09-01)[2016-09-11].http://www.slwf.com/print-law?id=1177802.

[3]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2014—2020年)[A].2015.

[4]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A/OL].(2012-06-10)[2016-06-02].http://www.doc88.com/p-238797222286.html.

[5] 佚名.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EB/OL].(2015-12-14)[2016-06-02].http://www.hldpx.gov.cn/Item/Show.asp?d:7962&m=1.

[6] 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7]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A/OL](2013-02-04)[2016-06-02].http://www.doc88.com/p-7863988966395.html.

[8]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观测任务调整方案[A].2009.

[9]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观测任务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A].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