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色彩词“白”的对比

2017-08-15 00:55董鲁娃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引申义日光韩语

董鲁娃

颜色词是词汇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对比语言学关注的对象,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数量有限的基本颜色词或不同语言颜色词的文化象征义的研究上,大规模的分析不同语言颜色词群的研究是比较少见的。

一、中韩基本颜色词“白”语源比较

(一)汉语“白”的语源

甲骨文“白”象日月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白”字的形状和“日”字相似,不过和“日”字不同的是“白”的上部比较尖,象征着太阳的光芒向周围发散,说明太阳出来以后天地之间就明朗清晰了。商承祚在《“说文”中之古文考》中认为:“甲骨文、金文皆从日,锐顶,象日始出地面,光耀如尖锐,天色已白,故曰白也。”“白,汉语中本指日光的白色,古时候人们观察日光,认为日光最耀眼时为白色,称日为“白日”,可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例。

(二)韩语“白”的语源

在韩国语中“白”的单词时“희다”,但是在以前,它的形式实际上是“해다”,“해”是“日,太阳”的意思,后面加了“다”构成了“해다”,表示白色的意思。“해”又叫“白日”,“대낮”又叫,由此可见,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都认为太阳的颜色是白色的,即“해”的颜色是“해다”。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以前表示白色的“해다”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白色“희다(白色)”。

二、“白”语源的认知心理分析

根据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知道,在中国和韩国,“白”的语源同是日光,不管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都认为太阳的光芒是白色的,这是“白”最初的意义,是“白”最初的象形依附物。

人类的认知模式是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方式,最初的认识基础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身边空间的理解。人类最基础的经历就是对自己身体和周围和空间的理解,两者之间的互动成为认知的基础。

“白”的象形依附物是日光,首先日光是人们所熟知的、日常所见的,四季轮回,昼夜交替,日光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即使是在晚上,也有月亮代替太阳,反射其光芒。古时候的人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认识到了日光的重要性,所以把日光的颜色称为“白”吗,把日光作为“白”的象形依附物。

三、中韩基本颜色词“白”引申义比较

(一)汉语“白”的引申义

“白”是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表示“白色”意义的除了“白”,还有“素”“皙”等,在《现在汉语词典》中,“素”的一个义项是“本色;白色”,如“素服”是指“本色或白色的衣服,多指丧服”;“皙”指“人的皮肤白”。白色在汉语中既有褒义色彩也有贬义色彩。比如:“黑白不分”“黑白颠倒”等,这里“白”就是“正义、正道、正确”的意思;人们常说“白玉无瑕”、“洁白如玉”等,用来比喻十全十美,非常完美;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通过对石灰的吟诵,来歌颂人格的清白。

(二)韩语“白”的引申义

在韩语中,“희다(白)”的本义是日光之色。由于韩民族对太阳的崇拜,白色也成为韩民族最崇尚的颜色。韩民族的服饰中最常见的颜色就是白色,不仅如此,韩国太极旗的底色就是白色,课件白色在韩民族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白色在韩语中同样既有褒义色彩也有贬义色彩。例如汉字词“백옥에 한 점 흠도 없다(白玉无瑕-백옥무하)”用来比喻十全十美,没有缺点。韩国人也说“黑白分明”或者“黑白部分(흑백불분)”把“白”“黑”作为对立的词一起使用,“黑白分明”也是是非分明的意思,“白”代表正确的,正义的。

四、影响中韩基本颜色词“白”引申义的异同的主要因素

中国和韩国在地理上接近,水土相似,古代的朝鲜半岛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连接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可见中国和韩国有很多相同之处。从以上对“白”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中韩的基本颜色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影响中韩基本颜色词的引申义的异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方面,也有文化方面的,还有历史、政治方面的。

五、结语

颜色词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承载着浓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基本颜色词“白”为研究对象,以中韩对比为立足点,从其语源、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探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其引申义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比研究,整理了中韩颜色词的构词规律与语义特征,有助于揭示两种语言的共性和民族特性,有助于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及学习。

猜你喜欢
引申义日光韩语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任务驱动模式下的韩语教学策略分析
山中雪后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谁说我们学韩语只是为了追“欧巴”?
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韩国语的语言特点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晒书日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