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与课外相融共促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2017-08-15 00:55朱兰萍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课外应用型办学

朱兰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把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但如今,走进课堂,许多学生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不起学习兴趣,手机的吸引力似乎更大。长此以往,学生毕业时就很难达到实际就业领域的需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因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一堂好课?如何让一堂课达到学校办学定位所要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这些问题自从有了课堂开始就不断的被人研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下面笔者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自己的一些陋见。

一、课内教学——以教导学 夯实基础

(一)教师要有明确的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说是育人的主渠道。通过这个渠道,老师将其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对老师来说,想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确立的是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包括对一堂课所要达到效果的期待以及一堂课所准备的内容、完成传授这些内容的手段等。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具有灵魂作用,所以明确、合适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条件。它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布局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影响学生就业前景的关键因素。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任课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应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特点,了解学校所在区域不同业态和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需求,使得培养出的人才能直接满足企业生产、管理以及技术开发需要,真正符合社会需求。

(二)丰富实用且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趣味有效学习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简单说就是老师通过课堂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但是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课程内容都有两个特性:丰富实用,具有时代气息。例如经管专业学生上的经济学课程,有经济学老师在解释边际效用①概念时引入生活中的买包子的例子,当一个人吃了足够包子的时候,每给他增加一个包子他的满意程度就会越来越小,即边际效用逐渐减少。这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通俗易懂,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更能让学生感觉学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运用价值。再有,老师和学生互动分享各自的经济经历,同时融入理论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印象深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与此同时,老师只是局限传播教材内容却不能够拓展教材以外的知识点,许多学生就会认为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自学也能达到认真听讲的效果,很有可能会对课堂失去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所以老师不仅要讲授教学大纲或教材以内的知识点,还必须要扩展、补充、跟进新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内容的丰富和实用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备课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做到三俱备: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搭建、课程的前沿动态知识的跟进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锻炼。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为什么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教学内容准备非常充分的前提下,我们学生会感觉上这两门课程心情完全不同呢?往往就在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运用是否得当,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这一门课中最终的受益程度和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老师口头讲授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不是最优选择。要让一种教学方法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必须倾注自己的智慧,即综合考量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最有效的。”相比较传统的“我讲你听”课堂教学方法来说,互动式、启发式或情景式教学方法往往更能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学生的喜欢。这些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使其成为学生投入学习的“动力站”,吸引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充当启迪者、引导者身份,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让其能够有空间开放自己的思维,激发出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这些教学方式运用过程也能很好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这也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课堂上有效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他们课后与教师交流的意愿,为课堂教学领域延伸、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二、课外实践——理论结合实际 重应用提能力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坚守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坚持走“因地而设、受地支持、为地服务”的特色办学之路,努力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体系,致力培养切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基于这种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如果只是单纯通过课堂教学想要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有点困难,有必要形成“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育人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延伸课堂教学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能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一)延伸课堂教学领域

一般意义的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环境条件所限会给教学方案的实施带来制约,教师应善于给学生介绍课外延伸学习的方法和路径,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完善的自主学习环境,如建立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介绍课程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和网站。这样,教师利用课内有限的课时讲方法,学生利用课外宽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知识平台自主地进行预习、复习、提问、讨论和自我测试,极大提高师生之间交流维度。师生互动一方面是学生答疑解惑的渠道,另一方面,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方法。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升教学培养效果有着积极影响,这样实现课内外教学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双重丰收。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任课老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年级和个性特点,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成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还能为学生个性发展及创造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如组织学科竞赛、带领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推荐学生课余时间到用人单位实习、指导专业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开设专业延伸的选修课程等,帮助学生加深并检验对书本及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为实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课堂要做什么?我认为必须更新观念,在尊重教学与专业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变革教学范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逐步构建智慧课堂: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既能发挥课内教学中教师的“导学”作用,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提高,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课外实践中学生“从做中学”的优势,注重学生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真正将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对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一技之长。

注释:

①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猜你喜欢
课外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小满课外班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我的“课外老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