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导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7-08-15 00:55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学法笔者设计

彭 莉

自本世纪初实施新课标以来,各校对中小学生的作息时间都作了调整,学生在校时间大大缩短了,这使素质教育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跟以前相比,学生学习的时间少了。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证教学效果呢?其实,这也就是要求我们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能牺牲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而应该在教师“教”和学生“学”方面下功夫。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发现,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适时地利用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索、研究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那么在地理课堂上,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思索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的认知。在地理教学中,笔者对“问题式导学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设计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方式。目前,很多老师搞的小组合作都是表面的,或者是浅层次的。小组合作怎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呢?这就要靠教师设计问题来加以引导。如笔者在给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时,设计如下讨论题:(1)读课本地图,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都有哪些自然灾害?(2)同其它高原相比,黄土高原为什么自然灾害多?请你分析原因。(3)思考问题。(2)中各种原因之间的关系。(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脆弱?由于问题设计有合作讨论的价值,笔者又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所以小组合作的效益大大提高了。

二、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要善于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并进一步培养探究能力。如笔者在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时,做了这样的设计:(1)你感觉正午时影子长还是早晨时的影子长?为什么?(2)一天中正午太阳光强烈还是早晨太阳光强烈?总体而言,新沂地区正午太阳是夏季强烈还是冬季强烈?(3)总结太阳高度角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和意义。(4)新沂的房屋为什么要坐北朝南?(5)6月22日,新沂和南通哪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

三、设计问题让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

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分析身边的地理问题,同时也能从身边的地理问题去巩固课本知识,这为地理知识的应用开启了广阔的空间。在平时授课过程中,笔者经常会利用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讲解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时,笔者会让学生思考:(1)新沂的冬天和夏天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夏热冬冷)(2)新沂的冬天为什么冷,夏天为什么热?又如在讲解区域整体性时,笔者提到:新沂人为什么喜爱面食,而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北方以旱田耕作为主,南方以水田耕作为主,进而继续引导学生,这种差异是因为气候差异,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区域的整体性。学生认识地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而构建了地理思想、方法和认知结构。

四、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运用“问题式导学法”,关键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有质量,有价值,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笔者在讲解“城市化”的时候,笔者会给学生几个问题:(1)世界上是先有乡村还是先有城市?(2)乡村和城市有什么差别?再例如,笔者在讲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时会告诉他们,青藏高原有一句俗话:“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种说法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为什么中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不在我国的最北方,而在青藏高原地区?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猜想和思考去了解课本内容。由于问题设计比较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地探索,所以“教”与“学”的都效果更好。

五、设计问题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教师设计问题,要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地理内在联系。如在讲解气候类型时,由于学生对各地的地名比较陌生,所以学习兴趣不大。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对于学习这节课内容很重要。因此,笔者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给学生一一列举气候类型、特点,而是设计了一些问题:(1)为什么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0—300的沙漠地区?而没有出现在赤道地区?(2)同样位于北纬200—300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沙漠?(3)中国的降水为什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4)为什么位于北纬500—600的英国冬天比同纬度的大陆东岸要暖湿?(5)为什么赤道地区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所以讨论很热烈,效果自然也很突出。

实施“问题式导学法”,关键是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的前提是了解学情,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教师要和学生谈心,通过思想工作,让学生尽快接受这种学习方式。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够透彻地“备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式导学法”,要坚持集体备课。一个人力量再大,总没有一群人的力量大。所以,要坚持集体备课。另外,还要注意借鉴教学反思。在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深入思考,找出本节课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措施,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的有效资料。

在地理课堂上运用“问题式导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加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乐趣。“问题式导学法”迫使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这样才能回答好学生的各种问题。“问题式导学法”促使教师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问题式导学法”解决了课程改革的难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为广大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找到了一个抓手。

猜你喜欢
学法笔者设计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