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痛颗粒配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2017-08-16 09:30
陕西中医 2017年8期
关键词:颈痛曲度根型

刘 军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

颈痛颗粒配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刘 军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

目的:探究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配合佩戴颈围治疗,治疗组行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促进颈椎曲度及活动度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显著上升[1]。非手术保守治疗通过药物、理疗、手法等纠正颈椎的病理结构,从而延缓颈椎病变,促进颈椎恢复及预防复发[2]。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症”等范畴,发病多与肝肾不足、湿邪侵入等有关,本病以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综合疗法对其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将于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诊断参照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相关标准,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病程均≤5年,未合并颈椎肿瘤、骨髓炎、骨质疏松、脊髓损伤、椎管狭窄等,排除合并心脑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接受过颈椎手术以及妊娠哺乳期的患者等。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划分为两组,在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范围30~60岁,平均(51.37±4.84)岁,病程范围1~24个月,平均(11.04±2.49)个月。在治疗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范围28~58岁,平均(51.25±4.92)岁;病程范围2~23个月,平均(11.13±2.41)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有良好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配合佩戴颈围治疗。颈椎牵引:患者坐位,使用带枕颌布兜进行牵引,使头部前倾约10~15°,以能减轻症状且患者舒适为准,牵引重量起始为3 kg,其后按0.5 kg/kg递增,最大为6 kg,1次/d,30 min/次。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83921),1次/粒,1次/d,用开水冲服; 佩戴颈围:使用统一的颈围,每日治疗结束后立即佩戴颈围4 h。治疗组行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 颈痛颗粒(国药准字H19991024),主要成分为三七、川芎、延胡索、白芍、威灵仙、葛根、羌活等,1袋/次,3次/d; 旋提手法:患者坐位,颈部放松,操作者以按、揉、滚等手法对颈部组织放松,时间为5~10 min;旋转头部使其最大屈曲,操作者用肘部托对下颌进行固定,并轻轻向上牵引,约3~5 秒;嘱咐患者放松肌肉,用力将肘部向上提拉,可有声响;使用提、拿手法再次放松颈肩部肌肉,隔天1次,10~15 min/次; 功能锻炼:采用颈椎康复操锻炼,共5个步骤,分别为前屈后伸(上身不动,头后仰,恢复中立位后低头前屈,往复10~20次)、旋颈望踵(头颈左旋,双目看向侧脚后跟,且下颌靠近肩峰,颈部用力拔伸,还原后重复10~20次)、回头望月(头颈左旋,双目看向后上45°,颈部用力拔伸,还原后重复10~20次)、雏鸟起飞(双手于身后相握后用力后伸,双肩上耸,而头用力后仰,放松恢复后往复10~20次)及摇转双肩(站立双手垂下,双肩分别由后向前、由前向后以最大幅度摇转10次)。两组均治疗2周。

3 观察指标 颈椎曲度及活动度:颈椎X线测量颈椎曲度,采用标准Borden氏测量法,7 mm<正常值<17 mm;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及右旋,采用头盔式颈椎活动测量仪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满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主要症状体征有颈椎疼痛、麻木,颈椎压痛,肌力及颈部活动度等,分值越高,表示症状体征越重。随访1年,统计两组的复发率。

4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症状体征消失,且疗效指数≥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疗效指数在70%~90%之间;有效:症状体征缓解,疗效指数在30%~70%之间;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变化,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为[(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积分]×100%。

结 果

1 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00%,包括临床控制1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50%,包括临床控制9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9例;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颈椎曲度、活动度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椎曲度、活动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治疗前对比,◆P<0.05

3 两组VAS评分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及症状体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及症状体征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治疗前对比,◆P<0.05

4 两组随访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观察1年,治疗组复发3例(7.50%),对照组复发5例(12.50%),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颈椎病是指发生在颈段脊柱的慢性、退行性病变,通常以颈部及一侧肢体疼痛,感觉异常,功能缺损等为主要表现,其中炎症刺激、机械压迫和免疫反应等在本病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3]。

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应归于“痹症”、“项强”及“颈肩痛”等范畴,其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发病多与风寒湿邪侵入、积劳成疾、肝肾不足、外伤等有关,致使气血亏损,痰湿血瘀,经络痹阻[4],与《类证治裁·痹症》中:“诸痹,良有营卫先虚…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观点相符。基于中医“不通则气血阻塞”及“不荣则筋脉失养”的观点,在治疗时应注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颈痛颗粒是传统中药制剂,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成分为葛根、三七、川芎、羌活、白芍、威灵仙及延胡索等,方中三七、川芎为君药,三七性温,可定痛、活血、化瘀;川芎辛温,可止痛、祛风;羌活、延胡索及威灵仙为臣药,羌活性温,可散寒、祛风,延胡索辛温,可行气、止痛,威灵仙可祛湿、止痛;白芍、葛根为佐药,可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效,缓解颈部疼痛、麻木等症[5]。

许建安教授为江苏省名老中医,本文中采用的旋提手法为其传授。旋提手法为一种中医推拿手法,其主要通过肌肉痉挛解除、关节错位纠正、粘连松解及滑膜嵌顿解除等发挥作用,从而改善颈椎的病理结构,调整颈椎应力分布[6]。

颈椎功能锻炼为预防颈椎病及促进颈椎恢复的重要手段,通过逐步功能锻炼能降低颈椎压力,加宽椎间隙,减少神经根压迫,恢复肌肉组织痉挛,同时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反应,其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充分体现。本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颈椎曲度及活动度、VAS评分及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颈痛颗粒联合旋提手法及功能锻炼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及活动度,促进疼痛缓解及症状消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尹 立,肖 衡,王 立,等.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7):846-848.

[2] 江建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2015,27(11):71-74.

[3] 廉 杰,赵明宇,吴 丹.软伤外洗方配合优值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J].陕西中医,2015,36(1):56-58.

[4] 张小文,李 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4):106-107.

[5] 程平平.颈痛颗粒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河南中医学院,2015.

[6] 朱立国,张 旭,冯敏山.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2):1324-1327.

(收稿:2017-03-22)

*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苏中医政[2014]3号)

颈椎病/中医药疗法 @颈痛颗粒 手法,骨科

R68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8.020

猜你喜欢
颈痛曲度根型
军事飞行人员颈痛的风险因素与康复研究进展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大学生低头族颈肩痛影响因素调查及原因分析
颈椎不宜太直
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临床观察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