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17-08-16 09:31孙昶晟谢洪霞
陕西中医 2017年8期
关键词:五物椎动脉汤加减

孙昶晟,谢洪霞,罗 权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成都 610017)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孙昶晟,谢洪霞,罗 权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成都 610017)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常规治疗相比,更加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前者总有效率94.5%,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后者。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脱出症、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增生性颈椎炎等症的总称[1-2]。许多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偏头痛、原因不明的胸闷、心悸、失眠、眩晕以及顽固呃逆等相关疾病均与颈椎综合征有关[3-4]。本院对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治疗,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中医科、骨科、神经内科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经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72例。其中女性53例,男性19例;年龄20~61岁,平均(43.23±13.67)岁;病程1~37个月,平均(16.84±12.52)个月;中医辨证分型情况,风寒阻络型24例,气滞血瘀型28例,寒湿痹阻型17例,肝肾亏虚型2例,气血亏虚型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男9例,女27例;年龄21~60岁,平均(43.58±13.56)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7.01±11.98)个月;中医辨证分型的五型情况分别为11例、15例、8例、1例和1例。对照组男10例,女26例;年龄20~61岁,平均(42.88±13.46)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6.67±11.98)个月,中医辨证分型的五型情况分别为13例、13例、9例、1例和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中医辨证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取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进行治疗,具体成分为黄芪、桂枝、芍药9 g,生姜18 g,大枣4枚。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基础上加减。头痛每剂加羌活10 g,川芎15 g;头晕、耳鸣每剂加天麻、酸枣仁 各15 g;上肢麻木每剂加穿山甲9 g,没药、乳香各15 g。上方1剂/d,加水煎两次,取汁300 ml内服,每日分早晚2服,10剂/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口服中成药颈复康颗粒(国药准字Z13022204),5 g/包,1包/次,每日早晚2次,10 d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枕颌带牵引治疗:治疗组取坐位,选用合适的枕颌带固定在下颌部及枕部,全身高度放松,呼吸调匀,牵引角度适宜,一般取颈向后方伸展0~15度正负3度,牵引的重量设置为1.5~2.5 kg上下,以患者自觉可耐受为准[5]。 1次/d,每次牵引15~20 min,10 d 1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间隔2d)。对照组不接受牵引治疗。

电针治疗:选取风池、夹脊穴、大椎、天柱、颈部阿是穴五穴作为主穴,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选择配穴。两组患者的皮肤和治疗医生手指进行常规消毒后,选择规格适宜的毫针进行针灸操作并得气,治疗组接电针仪,以低频连续脉冲电(50Hz)刺激,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1次/d,30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间隔2 d)。对照组除普通针灸外不进行其他处理。

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麻木、头晕、旋颈诱发试验等情况评分比较(评分越小症状越明显),并对各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标准为:①痊愈,能进行正常活动及工作,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②好转,基本能进行日常生活及工作,仍有轻度不适,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③无效,日常生活及工作受限,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

结 果

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情况比较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程度,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积分情况进行t检验,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经过治疗得到有效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上升幅度明显增大(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愈8例(22.2%),好转20例(55.6%),无效8例(22.2%),总有效率77.8%;治疗组治愈15例(41.7%),好转19例(52.8%),无效2例(5.5%),总有效率94.5%。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181,P<0.05),且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讨 论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应用非手术治疗颈椎间孔内退变性骨赘压迫椎动脉或合并压迫神经根形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颇多,如牵引、推拿、针灸、中药内服以及功法锻炼等,虽然远期疗效多不理想,但许多病例的短期和近期的镇痛效应早被临床实践所肯定[6]。

《诸病源候论》中写道:“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血痹主要由于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而复感风寒湿等邪气,使邪滞经络,血行不畅引起的疾病[7]。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里详细记载着,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益气通经、和血通痹、调养荣卫及祛风散邪的功效,是治疗“血痹”的重要方剂。而《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中则进一步指出“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方中重用黄芪,具有温补肾气,去腐生新的作用。桂枝可散寒、温经、开阻除痹;黄芪可助桂枝药效而取得益气振阳的作用,桂枝辅黄芪之效而得固表祛邪之功,桂枝、黄芪二药共用可收温补肾阳、益气解表、活血通络之功。芍药能够和血、养血,驱除血痹,合桂枝共用,调和营卫。生姜味辛性温,可疏风去邪,助桂枝药力,调和诸药;大枣味甘性温,可补血、养血,以助芍药与黄芪之效。全方配伍共用,可奏温经益气、活血祛痹之功效,临床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加减用药,疗效更为显著。

本研究中颈椎牵引能限制颈椎活动,解除颈部肌群痉挛,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其对神经根、椎动脉的压迫,缓和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已经突出的纤维组织消肿或回缩。后方小关节的嵌顿和错位也可因牵引得以纠正[8]。电针治疗的主要作用是: 疏经通络,使气血两通,通则不痛。治疗选取风池、夹脊穴、大椎、天柱、颈部阿是穴五穴作为主穴。风池与大椎是祛风散寒的重要穴位,天柱能疏经通络、通脑开窍、振奋阳气。颈夹脊穴能调畅督脉与太阳之经气,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疏经通络。夹脊穴位下有脊神经后支及伴行经脉分布,针刺能改善微循环,改善受压迫的神经功能,进而起到镇痛作用。阿是穴是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局部经脉气血不通而致。通过针刺上述主穴,再根据患者症状情况,辅以肩髃、肩髎、曲池、天宗、合谷、外关等穴,能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和僵硬,疏经通络、气血两通,从而改善症状。

本研究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治疗总有效率94.5%,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牵引及电针疗法更为全面的对患者起到益气温经、祛风散邪,和血通痹的功效,有效的改善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 刘宏雄.椎动脉型颈椎病10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3):317-318.

[2] 陈 平,于 龙. 颈椎病非手术综合疗法的合理选择[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3):86-87.

[3] 廉 杰,赵明宇,吴 丹. 软伤外洗方配合优值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J]. 陕西中医,2015,36(1):56-58.

[4] 龙层花.脊椎病因治疗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4.

[5] 朱立国,于 杰. 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4):66-69.

[6] 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文汇出版社,2009:112-117.

[7] 陈 斌,袁普卫,康武林,等. 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骨伤科的应用进展[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5):71-74.

[8] 邱贵兴,袁 文.骨科学高级教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385.

(收稿:2017-03-29)

颈椎病/中医药疗法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应用 电针

R684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8.021

猜你喜欢
五物椎动脉汤加减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佐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疗效观察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