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17-08-16 09:31王秀超
陕西中医 2017年8期
关键词:身痛药浴汤加减

王秀超,闫 磊,刘 鹏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郑州 450006)

身痛逐瘀汤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王秀超,闫 磊,刘 鹏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郑州 450006)

目的:明确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按摩药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消炎止痛、松弛肌肉、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按摩药浴,疗程为2周,分别观察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腰痛、下肢麻木和下肢萎缩的症候积分均降低,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按摩药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加快患者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管中的神经根受突出的髓核压迫而出现腰椎脊旁疼痛、重者放射至双下肢或引起间歇性跛行的一种常见病证,发病率约为4%~7%[1]。因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疗效基本相当,且经济安全、并发症少,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2],其中以中医保守治疗更为常见,有报道指出80%~90%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痛的患者通过中医治疗获得缓解[3]。笔者通过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按摩药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现效果比单纯西药保守治疗更明显。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我科的1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中医临床辨证为瘀血阻滞夹风湿症,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40~65岁,平均(54.3±5.7)岁;病程1个月~36个月,平均(20.4±5.9)月;L3-4椎间盘突出16例,L4-5椎间盘突出19例,L5-S1椎间盘突出21例。 治疗组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41~66岁,平均(55.3±5.8)岁;病程1个月~35个月,平均(21.3±5.8)月;L3-4椎间盘突出17例,L4-5椎间盘突出18例,L5-S1椎间盘突出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西医标准[1]:以腰部疼痛为主诉,痛甚时可放射至臀部及下肢,多于活动或劳累后发作,休息后疼痛可减轻。查体可见突出部位的椎旁压痛阳性,腰部活动受限,受累神经区感觉异常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腰椎CT或腰椎MRI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神经根是否有受压表现。中医标准[2]:发病前常有慢性腰痛史,发病时腰痛如刺或冷痛重着,痛有定处,转侧不利,旋转俯仰受限,肢体发凉,舌质淡或紫暗,脉濡缓夹涩。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指导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期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帮助恢复腰椎生理曲度,促进腰背肌功能恢复,向患者解释此病属于多发疾病,经过正确合理的治疗可获得缓解,使患者心情得到放松。另予美洛昔康片(国药准字H20020217)7.5 mg,1次/d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国药准字H20041061)50mg,3次/d,饭后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按摩药浴治疗。具体药物为生黄芪30 g,秦艽、桃仁、红花各15 g,川芎、羌活、当归、猪苓、茯苓各10 g,丹参、没药各12 g,牛膝、杜仲各20 g,桑寄生、白芍各9 g,黄柏6 g,地龙5 g。以清水1300 ml,浸泡20 min,大火煮开后换文火煎煮30 min,余600 ml,后用温水稀释至3000 ml进行药浴治疗,每天熏洗2次。然后在熏洗间酌情采用揉、按、滚、摩、抖、拍、点等手法对患者进行按摩,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为主要经络,以腰阳关、环跳、委中、足三里、肾俞、命门及阿是穴为主要穴位,持续按摩30 min至1 h。2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

3 观察指标 将中医症状腰痛、臀及下肢麻木、下肢萎缩根据症状轻重分别予量化赋值,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记1分,症状中记2分,症状重记3分。比较治疗前后的分值改变情况。

以国际通用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从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F)、躯体功能(PF)、社会职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活力(VT)、总体健康状况(GH)8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所有资料均属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别治疗后,治疗组腰痛、臀及下肢麻木、下肢萎缩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分析(分)

注: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2 两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别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改善情况都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治疗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精力、总体健康状况改善也都好于对照组,见表3。各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变化比较(分)

注: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表3 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精力、总体健康状况变化比较( 分)

注: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讨 论

腰椎的生物力学平衡遭到破坏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病机制[3],随着年龄的进展,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弹性降低,髓核穿破纤维环而突出于椎管,压迫脊髓神经根,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因纤维环的破裂几乎不可逆,故疼痛常反复发作,重者可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传统医学“腰腿痛”、“痹病”、“痿症”等章节,多因腰脊在慢性劳损的基础上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阻碍气机正常运行,气滞血瘀,不通则痛[5]。根据中医标本同治的理论,治疗当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同用。身痛逐瘀汤由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创,方中羌活、秦艽祛风散寒胜湿为君;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为臣,且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走而不守,辛散通达;苍术、黄柏健脾燥湿,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通利关节,更合黄芪补气,使气充足而血易行;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主要相合,使经络通,血瘀祛,风湿散,是治疗瘀血闭阻经络所致肢体痹痛的常用方[6]。按摩是传统中医疏通经络的主要手段,通过特定手法作用于特定穴位,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7]。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腰痛、下肢麻木和下肢萎缩的症候积分均降低,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按摩药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内外治同用,可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减轻疼痛,改善肢体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1] 中国骨科相关专家小组.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J].安徽医学,2016,(1):1-7.

[2] 马国平,王 博,李红方,等.西医诊断技术在现行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8):3310-3312.

[3] 马 辉,张 燕,吕新光.术前磁共振影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2):1641-1643.

[4] 彭丽丽,余凤娇,王 青.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207-209.

[5] 王仁群,任玉炳,卢 安.理筋正骨手法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2):240-242.

[6] 刘小菊,王海娟,高 杰.王清任及其五逐瘀汤[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7):116-118.

[7] 王志文,张 莉.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3):353-355.

(收稿:2017-04-03)

椎间盘移位/中医药疗法 按摩 身痛逐瘀汤/治疗应用

R681.5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8.022

猜你喜欢
身痛药浴汤加减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药浴益身心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苦夏药浴正当时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穴位注射法治疗血虚受风型产后身痛52例临床探讨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