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2017-08-16 09:30刘向春
陕西中医 2017年8期
关键词:补阳置换术髋关节

刘向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007)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刘向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007)

目的:分析总结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将10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以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者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者为治疗组,各50例。分析两组术后DVT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间APTT、PT、FIB、INR、D-D及水平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时,治疗组APTT、PT、FIB及IN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D-D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4周治疗时间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4周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有效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情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术后肢体长期制动后血液流通缓慢有着密切关系,可对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1-2]。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结合中医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3-4]。而本研究则对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100例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就诊,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西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观察组,各50例。所有入选患者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51~71岁,平均(61.35±8.16)岁;因骨性关节炎手术者31例,因股骨颈骨折手术者44例,因股骨头坏死手术者25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1~70岁,平均(61.08±9.21)岁;因骨性关节炎手术者16例,因股骨颈骨折手术者31例,因股骨头坏死手术者13例。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2~71岁,平均(62.15±8.23)岁;因骨性关节炎手术者15例,因股骨颈骨折手术者23例,因股骨头坏死手术者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西药治疗,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30片)100 mg,1次/d口服,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H20060191)5000AXa单位皮下注射,1次/d,其中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时间为7 d,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时间为4周。

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同对照组,补阳还五汤主方:黄芪30 g,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各10 g,当归20 g,地龙6 g。对于瘀血严重者,加乳香、没药及三七粉各6 g;对于脾虚严重者,加党参、白术各15 g;对于肿胀症状严重者,加茯苓、白术、泽泻各10 g。

3 观察方法 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及完成4周治疗后,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测定两组双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同时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进行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变化情况。同时统计对比两组4周治疗时间内DVT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 果

1 两组凝血指标变化比较 术后两组间APTT、PT、FIB及INR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时,治疗组APTT、PT、FIB及IN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 两组治疗4周内D-D及股静脉血流变化比较 术后两组间D-D水平及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时,治疗组D-D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计学差异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4周内凝血指标变化比较

注:术后4周与术后比较,△P>0.05; 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4周内D-D及股静脉血流变化分析

注:术后4周与术后比较,△P>0.05; 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5

3 两组4周内DVT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在4周治疗时间内共有7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14.00%,治疗组共有1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2.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间4周治疗时间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 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5

讨 论

因DVT以肢体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其当归为中医学“股肿”或“脉痹”的诊疗范畴。中医学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手术损伤气血、术后气血亏虚,瘀血内生,阻于脉络,故致肢体肿胀,因此中医学在本病的防治过程中主要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而目前临床过程显示,在此治疗原则指导下的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5-6]。因此本研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预防治疗中应用补阳还五汤,结果显示:术后4周时,治疗组APTT、PT、FIB及IN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D-D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4周治疗时间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间4周治疗时间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补阳还五汤可有效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情况。

本研究所应用的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其原方出自《医林改错》,方中以黄芪为君药,重用以补元气;又以当归及川芎为臣,当归可补血,川芎可行气活血,两药合用,既可协君药达补益气血之效,又可达活血行气之功;同时以桃仁、红花、赤芍及地龙为佐使,桃仁、红花及赤芍具活血化瘀之效,地龙可活血通络,四药合用可增加活血化瘀之力。诸药合用,可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效。目前,中药药理学研究显示,在补阳还五汤组方中,黄芪具有着降低血小板粘附率的作用,当归、川芎、赤芍、地龙具有着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桃仁、红花具有着扩张血管的作用,多种药物有效成分相互作用,使得补阳还五汤具有着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7-8]。通过本研究结果同样也证实了补阳还五汤的应用效果。

[1] 王明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7):898-899.

[2] 关振鹏,张 恒.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1):9-12.

[3] 何 勇,欧阳桂林,肖涟波,等.益气活血化瘀法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11):1498-1499.

[4] 展宝明,陈 达,张庆文,等.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4,26(9):25-28.

[5] 吴泽荣,庞瑞明,王明潮,等.三七粉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2):36-37,38.

[6] 叶家炼,吴淼金,吕杏伟,等.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8):92-93.

[7] 左 军,张文钊,胡晓阳,等.黄芪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4,31(1):111-112.

[8] 李 曦,张丽宏,王晓晓,等.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6):1023-1028.

(收稿:2017-03-22)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阳还五汤/治疗应用

R543.6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8.030

猜你喜欢
补阳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