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联合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治疗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2017-08-16 09:31魏东生张忠文王月古刘兵舰
陕西中医 2017年8期
关键词:通脉口服液银杏

魏东生,邵 卫,张忠文,王月古,刘兵舰

湖北省武汉市中西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武汉 430015)

归脾汤联合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治疗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魏东生,邵 卫,张忠文,王月古,刘兵舰

湖北省武汉市中西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武汉 430015)

目的:探究在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归脾汤加减与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80例,将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归脾汤加减与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联合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C值、TG值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I值、斑块平均面积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归脾汤加减与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联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缓解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当前多数的老年人通常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疾病,其中以高死亡率、高致瘫率的脑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常见。中医认为该病的治疗以益气补血、养血生血、协调肝脾、舒经活络为主,从而实现降低动脉内压、消除血液肿块的目的[1]。本研究就运用中医归脾汤加减与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治疗进行研究,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我院脑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80例,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1~78岁,平均(68.77±3.89)岁;合并症:高血压19例,高血脂16例,糖尿病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2~78岁,平均(68.24±3.58)岁;合并症:高血压20例,高血脂17例,糖尿病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133127)治疗,口服用药,1次/d,20 mg/次,连续2个月用药。

观察组给予归脾汤加减与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国药准字B20020924)的联合治疗。其中,归脾汤基本方由远志6 g,人参、生姜、当归、甘草、木香及大枣各9 g,龙眼肉10 g,酸枣仁12 g,白术、茯苓各15 g,黄芪30 g组成。如患者形寒肢冷,则添加干姜、桂枝两味;如患者有明显头疼则添加川芎、细辛两味药材;如患者胸闷气短则添加薤白、瓜蒌;失眠多梦者则添加夜交藤、合欢皮;如为烦躁易怒患者则添加夏枯草、川楝子;如患者为五心烦热则添加熟地黄、山药两味药材。根据患者的病症选择相应的药方,将上述相应病症药材放入水中煎煮成500 ml的汤药,早晚分服。

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用药(主要以银杏叶为主,女贞子、制首乌、钩藤、川牛膝等多种中药材为辅的药物制成),每天服用3次,每次10ml。归脾汤与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均连续服用2个月;均为口服用药。

3 观察指标 2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血脂检查、MS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TC、TG)、颅内动脉弹性(PI)及颈动脉斑块平均面积三项检查指标,数值越低表示患者治疗效果越佳。

4 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及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及肢体麻木等多数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明显缓解;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及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结 果

1 两组血脂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检查数据。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值均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值均恢复正常标准,且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 两组颅内动脉弹性(PI)及斑块平均面积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I与斑块平均面积。治疗前,两组患者PI值、斑块平均面积大小并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I值、斑块平均面积明显降低,且比对照组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颅内动脉弹性(PI)及斑块平均面积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两组疗效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的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结果发现,经过2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疗效比较表[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 论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由于患者外邪入侵、先天不足、情志内伤等主要原因造成的[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湿热、风寒入体,从而导致人体脉络受损、气血不畅,血液凝结成粥样斑块;先天不足则是由于患者先天性的脉络虚弱、血气不畅、斑块凝成;“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患者思虑过甚伤肝脾,导致血气痰沉积、凝固于脉道。

相关研究表明[3],归脾汤加减、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方药中,黄芪、当归、人参能够补益元气、补血调肝,而黄芪也被现代药理证明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白术可益气升清、健脾、助心阳,能够改善患者气痰沉积的症状;龙眼肉补血养心,改善心肌缺血的状况;酸枣仁与远志能够安定患者心神、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带来的损伤[4],木香能够理气醒脾、滋腻滞气;而生姜能够祛寒降湿,甘草则具有调节脾胃、益气健脾等功效。同时中医辨证治疗理论认为,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辨证加减治疗,可实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治疗目的。多味中药材联合应用,可实现益气补血、养血生血、协调肝脾的治疗目的。另一中药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则是通过多种对人体血管、心脉有益处的中药材联合应用从而实现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疏经活络、降低血压、消除血液凝固的目的。在上述药材中,银杏叶能够起到疏经活络、降低血压的效果[5]。现代医理表明女贞子、制首乌等具有提高人体免疫、抗炎症细胞凝聚,缓解甚至消除脂质沉积的作用。因归脾汤、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都由天然中药材制成,药性温和,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符合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要求[6-8]。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中药也更为经济,更容易广泛推广。临床上为加强用药的效果,通常给予患者二者联合应用,在保障其疗效的同时也能提高其疗效,从而实现安全、疗效的统一。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TC、TG值且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PI值、斑块平均面积明显比对照组小,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在两组的对比研究治疗中,中药联合治疗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单独用药。综上所述,在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归脾汤加减与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联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缓解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1] 朱晨军,李侠苹,曲 森.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3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6):209-213.

[2] 张少雷.中医辨证治疗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眩晕60例[J].河南中医,2015,35(11):2642-2643.

[3] 王鹛嵩,吴海涛.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50例[J].中国药业,2014,23(6):28-29.

[4] 王 慧,罗 坤,赵云华.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中脑中缝背核B c1-2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影响团[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898-1900.

[5] 张孝伟,马宁强,梁颖惠,等.颈动脉粥样硬化2000例超声检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179-1180,1187.

[6] 郭 明,刘 玥,许 琳,等.中药银杏制剂的心血管药理效应:机制与展望[J].中国科学,2014,44(6):543-550.

[7] 姜远飞.归脾汤加减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8):43-44.

[8] 贾宏岩.血塞通软胶囊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2):173-175.

(收稿:2017-04-12)

*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1409213)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疗法 脑 归脾汤/治疗应用 银杏/治疗应用

R743.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8.057

猜你喜欢
通脉口服液银杏
活化石——银杏
银杏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论银杏的栽植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银杏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