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失落的晖光

2017-08-16 02:09
中华儿女 2017年15期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头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不只是一种荣誉、一块旅游金字招牌,而是对遗产保护的郑重承诺

世界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力组织,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与保护工作。

保护渊源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及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中文化遗产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并主要集中于建筑、古迹和遗址。随后,众多会员国感受到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的巨大压力,在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获得通过之后,一部分会员国便立即发出了制定关于民间传统文化及非物质遗产诸多方面国际标准文件的倡议。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墨西哥会议文件中首次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但是用“民间文化”来表述。其内部也特别设置了一个管理部门,叫“非物质遗产”部门,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正式出现。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大会上则用“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来表述“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并和“人类口头”并列提出,其另一译名为“无形文化遗产”。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至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和概念在国际性标准法律文件中被正式确立,并对其定义和内涵作出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小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小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公约》指出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达,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世界非遗申报方式

按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要求,每个会员国每两年只能申报一个国家作品。多国共同体的多民族作品可以在每个国家的限额之外申报。参评作品的申报可以通过:会员国或联合会员国政府提出;政府间组织在听取有关国家的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的意见后提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正式关系的非政府组织在听取本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的意见之后提出。

申报的作品需附有作品所有者个人或群体认可的文字、录音、录像或其它证明材料,无此等证明者不可申报。

每个申报单的内容包括一下内容:(1)一个适合于这种文化表达的计划,包括参评作品的法律规范和在后10年中对该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支持和使用办法;(2)协调行动计划与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建议的预定措施之间以及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之间关系的具体办法;(3)使有关群体对他们自己的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所要采取的措施;(4)社区和(或)政府内监督其参评的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作品与申报的作品不会变更的监督机关名称。

参选的作品应该具备体现人类创造天才的特殊价值。其特殊价值主要体现在:(1)或者是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2)或者在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达;(3)申报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表达形式,还必须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规则的五项条件。

因此,此申报的作品应该符合以下条件:表明其深深扎根于文化传统或有关社区文化历史之中;能够作为一种手段对民间的文化特性和有关的文化社区起肯定作用,在智力借鉴和交流方面有重要价值,并促使各民族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对有关的全体起到文化和社会的现实作用;能够很好开发技能,提高技术质量;对现代的传统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由于缺乏抢救和保护手段,或加速的演变过程、或城市化趋势、或适应新环境文化的影响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我国非遗产定义及评审标准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申报标准,已经申报成功或者符合条件正在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世界级;已经入选或符合国家级申报标准,具有特殊价值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国家级。

国务院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同时,规定了具体的评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标准: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这些措施主要包括:①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項目建立完整的档案;②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③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④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⑤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申报者须提交以下资料:①申请报告: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②项目申报书:对申报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和濒危状况等进行说明;③保护计划:对未来十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等进行说明;④其他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必要材料。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为10大类518项。这10大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美术、技艺、医药、民俗。

(来源:《世界遗产与生态文明》郎铁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经济研究》王松华,以及网络公开资料等)

猜你喜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头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扫盲奖评审工作
积极融入全球教育进程
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