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银雕审美意象与创作方法探析

2017-08-16 04:15林伟星
雕塑 2016年6期
关键词:畲族形式美质感

林伟星

内容摘要:畲族银雕是民族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映照,其以物化的形式,彰显出独特的审美观念、质朴的情感和民众对于精神信念的诚挚追求。畲族银雕是重要的闽东地域文化资源,其制作过程精致繁复,工艺风格特征明显,凝结着艺术家的匠心与纯净的心智。畲族银雕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种倍受崇尚的艺术形式,承载着畲族人民美好的祈愿。

关键词:畲族、银雕、质感、形式美

畲族银雕是该民族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映照,以物化的形式,彰显出独特的审美观念、质朴的情感和民众对于精神信念的诚挚追求。畲族银雕是闽东重要的地域文化资源,其制作过程精致繁复,工艺风格特征明显,凝结着艺术家的灵感与纯净的心智,它在畲族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倍受崇尚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当地民众的美好祈愿。

畲族自唐代迁入福建东部,随着大量畲族民众的定居,本族银雕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工艺水准也在大量的经验堆积之中不断提高。明代万历年间的《福安县志》,对当时繁盛的银雕创作景象有过生动的描述。畲族女孩出嫁之时所戴的“银凤冠”头饰,别称“圣疏”,源自一个美好的远古传说。相传因畲族高祖盘瓠王屡获战功,高辛帝便将女儿三公主许配给了他,而三公主的重要嫁妆之一,就是呈现祥瑞寓意的银雕凤冠。银雕与凤凰这两种元素的融合,是畲族“崇凤敬女”风俗的根源。此外,《福安畲族志》也详细地记述了畲族人的陪嫁用品“新娘首饰为银耳环1副,银手镯1副,银戒指4只,银簪1条”,体现了银雕在畲族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同畲族人的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的艺术形式,既是传统生活轨迹的鲜明记录,也是具备重要文化内涵的民族精神符号。其独到的形式韵律,彰显出畲族人观察生活、感悟生命的细腻情怀,它在吉祥的寓意中,传递出质朴、温雅、唯美的审美意识,并在人文情怀与传统工艺之间,构建出一种恒久的联系。

银雕艺术创作包含繁复的操作步骤,主要有“操、凿、披、起、解”这5种技法。艺术家要将上好的银料加以熔化,反复敲打成型,再经过各种拉伸、锤砸的处理,进行一系列精细的捶打,在塑造器物形式的过程之间,把握微妙的形态走势与变化,并在保证器物不产生裂缝以及厚薄均匀的前提下,凸显出银雕材质细腻、精巧的审美特质和隐秘的质感魅力,以及潜在的表现力。

艺术家使用各种雕刻手法,如“镂空雕、浮雕、平雕”等,并使用錾子、锤头等工具,在描绘好图案的器物之上,进行深入雕琢。除此之外,焊接也是银雕艺术创作中的点睛之笔。而最后的清洗过程,也是构成银器创作的一个关键步骤,这种清洗的过程,是凸显银器品质,增强其内在延展性,以及防止材质腐蚀氧化的重要处理手法。

闽东畲族银雕艺术,包含有各色鲜活多样的传统图案,凤鸟、鱼龙等富含吉祥寓意的纹饰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艺术家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采用各类表现技巧,演化万物,将种种元素贯穿在各种类型的银雕器物之中。这些图像同畲族的远古信仰、自然观念、先祖崇拜相互关联,彼此之间构成一种和谐的对话形式。银雕艺术家们对于这些图形进行适度的创新,把传统的寓意与独特的造型语言融合在了一起,给予观者纤细、微妙的观感,在原始图腾崇拜的基础之上,描摹着民族信仰的外化映现。

在构图方面,闽东畲族银雕呈现出鲜活的主题特征,并且集合了许多雕刻艺术形式的技巧与内涵。此外,还展现出其融汇了汉族石雕、木刻等艺术手法的特点,汉地的艺术风尚和造型法则在银雕的天地之中,在畲族艺术家的巧妙演化之下,被一系列的塑造手法加以改观,融入了多彩的审美理念,使汉族的装饰特征和文化意蕴得以无限地丰富与延展。围绕主题、烘托主题的结构和各种框形的构图,将基本传统的元素,在连续性、单独性和综合性的构造中,进行了深层的表现,绽放出银雕基于材质之上的艺术感染力。

银雕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之中,除了把握材质的特殊质感,凸显其表现力之外,在塑造对象的结构之中,也会融入许多源自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元素。艺术家们会将抽象化与具象化的表现形式加以精准地描摹,结合传统植物、动物纹样以及原始图腾等内容,从而创造出一个个新颖独特的视觉符号。它们饱含真挚的情感和惟妙惟肖的技巧,承载着真切且质朴的温情。而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原则,作为最为基本的元素,它建構出的是统一对称的形式美感和既严谨又抒情的视觉韵律,其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规律相互依存,为人们带来平衡、匀称的审美愉悦。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恰当地把握着银雕作品创作时的节奏与韵律,延伸单独纹样的内在秩序,将其潜在的变化韵律发掘出来,从而完善塑造对象的形式感以及虚实重复的节奏变化,使作品呈现饱满的质感。在此基础之上,动静对比、凹凸对比、高低对比等审美要素,也是表现银雕艺术风格的重要形式与美学法则,它们常常同作品的纹样、构图的虚实结构相互映衬,形成主次分明的感官效果,充盈着感性的韵致,这其中往往需要创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笔者在多年的银雕创作实践之中,一直致力于开拓畲族银雕传统技艺,在维护传统的同时,努力探索更多的银雕形式,挖掘银雕的内在潜能。《长命富贵天官锁》是一件典型的银雕作品。这种长命锁的形式在畲族人的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蕴含着吉祥美好的隐喻,同时以鲜活的形式特征展现在观者的面前,既有传统的因素,也具备灵动的生命力,统一之中点缀着点滴的变化,整体的和谐状态间还穿插着微细的变化,对比分明、结构严谨、意蕴真挚。笔者试图在这件作品中,将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因素相互叠合,将传统的母题进行独到的呈现。《清香茶具》则透过银雕的材料特质,传达出一种清雅高洁的韵味。以空谷幽兰为表现主题,在实用的圆盘、茶杯、茶壶这3种器物之中,融入一种独到的视觉吸引力,并恰当地构建出构图的平衡以及相似纹样在不同器物之中的表现形式,令观者在使用茶具的过程之中,似乎可以体会到幽兰的暗暗芬馥之气。《鱼跃吹笛》是笔者在创新的实践之中所创作出的一件独立的雕塑艺术品。作品中,祥瑞祈愿的鲤鱼形象与身姿飘渺的仙女形象相互交汇,水纹的形式感烘托了鲤鱼与仙女的神姿,各种元素之间潜存着含蓄的关联,形象的内在张力架构出一种平衡的节奏美感。对比鲜明,动静相宜,一种欣欣向荣的趣昧,通过银材微妙地映现了出来,带给观者意犹未尽的审美感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茶人》这件作品在茶罐朴素的形制之中,贯穿了源于佛教义理的精神内涵。银材的光影萦绕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充满灵慧的字里行间,放射着朦胧的微光。笔者试图在这件作品的形式结构间,建构出深层的冥思氛围,并在实用价值和精神指向之间,呈现出美感的共融和圆通。

闽东畲族银雕艺术,是融汇民族情怀与精神意旨的物质形式。它传承着畲族的文化,兼具鲜明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是记录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载体。其构图、装饰元素、塑造手法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之上,恰当地融合了当代社会的审美意识,鲜明的象征性寓意和含蓄的东方风致,将既有的形式美法则进行了无限的延展。笔者希望在持续探索实践的过程之中,深层次地拓展银材的表现力,在汲取畲族文化和其他各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继续增添银雕艺术的表现语言和形式张力,使其焕发出具有新颖的时代感和永恒温存的质感,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持续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猜你喜欢
畲族形式美质感
畲族颂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层叠荷叶边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Colorful you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轻盈雅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