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2017-08-17 23:5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性反应二聚体半胱氨酸

陆 野

(贵州省肿瘤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0)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陆 野

(贵州省肿瘤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Hcy、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对象在Hcy、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上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Hcy、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相比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升高趋势,可作为疾病诊治参考指标。

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

脑梗死属于常见疾病,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相应病变区血管闭塞、狭窄、血栓形成等,诱发缺血与缺氧,从而出现脑梗死症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属于蛋白质代谢产物,在一些研究中指出其属于脑梗死高危因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则不仅为炎性反应标志物,而且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1]。为了进一步探讨Hcy、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我院将接诊的40例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者实施了如下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确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愿意配合本研究,同时将严重肿瘤、肝肾功能障碍、血管炎、房颤、昏迷等患者排除在外。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8岁,平均(64.8±4.3)岁。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9~76岁,平均(64.4±4.7)岁。在年龄与性别上两组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对象入院后均抽取晨空腹静脉血,采取2500 r离心速率离心15 min,将血清分离后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D-二聚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对象Hcy、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对象在Hcy、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上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Hcy、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s)

表1 两组对象Hcy、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

3 讨 论

脑梗死病理特点变化主要是内膜粥样斑块形成、动脉壁氧化等,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等,属于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病因与病理学基础。我院将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体检50例进行研究,均测定Hcy、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在前述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Hcy血症容易造成血管功能受损与动脉粥样硬化,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较多,和损伤血管内皮、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激活炎性通路、激活血小板功能介导血栓形成等有着密切关系。CRP属于炎性反应敏感指标,传统CRP测定方式对明确感染炎性反应有不错的检出效果,但微炎性反应则缺乏敏感性,使得检出率不高。Hs-CRP在低水平浓度CRP中也能检测出,可作为微炎性反应客观敏感指标,也是机体细胞因子激活的一个主要标志。机体内hs-CRP水平提高表明血液促炎性因子活性增强,加重动脉硬化;炎性反应较强有会造成缺血区域脑梗塞范围增大、脑组织加重。D-二聚体属于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相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有更高的特异性,近几年其在肿瘤、弥散型血管内凝血及肺栓塞中均有不错的诊断价值,而且在动脉硬化形成中作用较大,也是梗死患者主要指标之一[3]。颈动脉内膜厚度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指标之一,发生原因在于动脉内膜深层脂肪变性与胆固醇沉积,从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纤维增生。

综上,脑梗死患者Hcy、hs-CRP、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相比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升高趋势,可作为疾病诊治参考指标。

[1] 律 静.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13,18(12):1602-1603.

[2] 赵小梅.Hcy、hs-CRP、DDR 和 IMT 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1(6):961-963.

[3] 王 蕾,陈哲萌,陈 浩,等.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8):1270-1272.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43

B

ISSN.2095-8242.2017.037.7221.02

猜你喜欢
性反应二聚体半胱氨酸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