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研究实践

2017-08-17 23:56张晓英石晓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诊断率股骨头

张晓英,石晓明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建华医院影像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研究实践

张晓英1,石晓明2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建华医院影像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探讨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效果。方法 挑选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所收治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CT诊断,观察组接受MRI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率、分期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诊断率,观察组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对比两组分期诊断结果,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优(P<0.05)。结论 MRI比CT能更准确检测出股骨头坏死,诊断可靠性与精准度较高,值得推广运用。

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诊治效果

骨外科常见骨关节病症为股骨头坏死,致残率高,尽早确诊利于治疗。本次研究挑选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T与核磁共振诊治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3.7±5.7)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3.1±5.2)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在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病人选择仰卧姿势,CT扫描仪执行检查,层厚:20 mm,层间距:10~15 mm,扫描病灶,于病灶位置5 mm厚度或加层实施扫描。

1.2.2 观察组

病人呈仰卧位,运用核磁共振仪进行检查,体线圈厚度4~9 mm。于病灶位置行4 mm厚度或加层实施扫描。

1.3 分期标准[1]

X线、CT检查显示正常,MRI检查显示异常,定为I期;X线检查显示正常,CT、MRI检查显示有硬化、局部囊变现象,定为II期;X线检查显示有半月征变化,定为III期;伴骨关节炎与关节破坏等现象,定为IV期。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予以统计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与百分率表示,组间资料的统计对比选择x2检验,显著水平P<0.05。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诊断率

对比两组诊断率,观察组的诊断率为90.0%明显比对照组58.0%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股骨头坏死,比CT检测更为敏感与准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诊断率

2.2 对比两组分期结果

对比两组分期结果,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分期结果与影像学表现

3 讨 论

股骨头坏死指多种原因综合作用致股骨头坏死,诱发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到阻碍,致骨细胞与骨髓细胞死亡,引发股骨头结构改变,最终导致关节功能发生障碍[2]。依据致病因素,可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创伤致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损,诱发局部营养不良,逐渐坏死;长期饮酒、服用糖皮质激素成为非创伤性的致病因素。

股骨头坏死主要症状为髋关节出现阵发性的疼痛、酸痛,最突出症状为当行走或站立时,疼痛加重,髋关节活动受制约,周围肌肉萎缩,伴下肢疼痛,更甚者下肢缩短,导致残疾,给病人的生活带去严重影响[3]。尽早发现股骨头坏死症状并治疗,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病人的股骨头,可以调节甚至防止病情加重与避免出现并发症,否则病情可能发展为骨关节炎,就只能采取髋关节置换治疗。

CT诊治股骨头体现在血液供应中断区域出现液化坏死,呈低密度,当破坏面积过大且影响承重时,关节面就会发生塌陷。CT可清楚反映骨皮质与松质间层次关系、关节面断裂、皮质下轻微骨折,MRI则无上述优点;CT可比照坏死区周围的情况,反映边缘硬化程度,明确疗效,还可以初步诊断明显的关节内改变;CT检查快捷便利,低廉,技术成熟,有高检出率。

MRI诊治股骨头体现在MRI的成像序列较多,选择4个以上合适序列对病灶部位扫描,检查时可根据需求,挑选层面与轴位,有较高分辨率,可以检查出早期股骨头坏死,可以清楚展示股骨头结构形态、坏死的骨质变化与骨髓水肿情况,还可清楚反映周围软组织信号,层次对比清晰。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对比两组诊断率,观察组确诊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对比两组分期结果,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优。由此说明,MRI的诊断效果高于CT。

综上所述,CT与MRI都能为股骨头坏死诊治提供可靠影像依据,而MRI检查技术更敏感,值得推广运用。

[1] 王英奇.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2(5):143.

[2] 孙丽丽.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7):29-30.

[3] 梁 芳.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比较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06(6):724-725.

本文编辑:吴 卫

R445

B

ISSN.2095-8242.2017.037.7265.02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诊断率股骨头
齐齐哈尔老年大学校歌
齐齐哈尔地区一例鹅圆环病毒的PCR诊断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