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野下的科技风险探讨

2017-08-17 05:02张灏牛媛媛
理论观察 2017年7期
关键词:风险社会根源对策

张灏+牛媛媛

摘 要:风险作为科技的内在属性,意味着风险是伴随着科技产生的。而这种风险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最大风险根源。科技风险的来源主要有科技的不确定性,科技应用后果的滞后性,科技伦理失范,以及科技工作者的功利性追求所带来的风险。要减轻或者消除科技风险就要加强社会风险意识的培育,落实监督机制,加强政府管控力度,规范科技伦理,强化科技约束力,为化解科技风险,共同构筑一个强有力的科技风险保障体系。

关键词:风险社会;科技风险;根源;对策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7 — 0094 — 03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高速发展,社会文明的高度科学技术化所带来的高風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Ulrich·Beck认为:“风险本身是一种应对现代化本身不确定性引发不良后果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的危险不同的是,风险是具有高破坏力且不可逆转性的现代化力量所引发的不良结果。”〔1〕Beck继而提出,“工业社会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造就了舒适安逸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带来了核危机、生存危机等足以毁灭全人类的巨大风险”〔2〕,高度文明的科技在给现代社会带来利好的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埋下了的巨大风险,现代科技风险所造成的诸如“核工程风险、化学技术风险、生物基因工程风险以及生态灾难风险”等具有全球性的问题和风险。本文在分析面对现代科技及其发展所造成的现代化风险产生根源的同时,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现代科技所引发的社会风险,以及寻求减轻或者化解科技风险之道作出相应的分析,从而保障现代社会繁荣与稳定。

一、风险社会与科技风险

1986年5月,Beck发表《风险社会——通往另一个现代的路上》一书,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理论,在他看来,“工业社会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造就了舒适安逸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带来了核危机、生态危机等足以毁灭全人类的巨大风险。”〔3〕Anthony Giddens认为,现代风险社会与传统社会风险差异在于,传统社会风险更多来自于自然界或外部世界,如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现代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更多是来自“人造风险”,即人祸。在Giddens看来,“所谓风险社会是指由于新技术和全球化所产生的与早期工业社会所不同的社会特性,它是现代性的一种后果。”〔4〕

科技风险,是科技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隐含着带有隐性的不确定性因素或因不利因素导致的隐性的不良后果,而这种隐性的因素或后果就是风险,而造就风险产生的因素还可能是科技知识的不完备所引发的科技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存在无法预料的因素带来的危害,还可能是科技工作者在科技研发与应用过程中因个人的欲望与利益的不利因素造成对科技的不良应用增加社会和人类所难以承受的风险程度。如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泄漏事件,1986年前苏联切诺尔贝利事件,以及2013年日本“三·一一”核事故等等。因此,在科技由理论到实践到应用,每个阶段都充斥着不确定性的风险,所以科技风险是无法让人对它轻易忽视的。Beck认为风险社会的产生是由于工业文明带给人们的自信,也就是说,科技不仅充斥在整个工业文明之中,同时也主导社会制度与文化。风险社会早已不仅仅拘泥于政治的范畴,它还体现在对工业文明发展的影响和控制的现代化过程中。〔5〕

科技风险与风险社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科技风险加速形成了“风险社会”这样一种风险化的社会文明,但风险社会也同时也突显了现代社会对科技风险的关注度,因为它已对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风险。传统社会虽然一直承受着地震、雪灾和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外部风险,但现代社会中,更多面对的是在科技不断发展过程产生的不良后果导致的产生于人类社会内部的风险,即人化风险,也叫人为风险。诸如核风险、化学技术风险、生物基因工程风险等。相比而言,人化风险对现代社会的威胁早已超越外部风险。科技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风险来源。风险社会的突显,正说明科技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使得现代社会所承受的风险更为剧烈和普遍了。Giddens认为,“真正的危险在于很多已知和未知的东西,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显现出一种让我们惊奇的趋势,也许会有以前根本没有人预测得到的结果出现。”〔6〕在Giddens的看来,风险社会主要还是来自于“被制造出来的风险”,“所谓被制造出来的风险,指的是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是指我们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风险。”〔7〕

正是由于现代社会对现代性的片面追求,使得人类社会成为科技风险社会的缔造者。前苏联的切诺尔贝利事件,还有日本“三·一一”福岛核事故的沉痛教训让现代社会看到,对科技的风险意识一直存在,并且心存警惕与畏惧之心。

二、现代社会“科技风险”的产生根源

科技风险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风险议题。“如果我们原来关心的是外因导致的危险,那么今天风险的新的历史本性则来自内在的决策”。Beck认为,现代社会的风险同时依赖于科学和社会的建构。 面对科技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科技所带来的风险也不断呈现出复杂性和整体性,其风险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风险所具有的危害程度和感知范围。因此,对科技所带来的风险都应追根溯源深入分析。

首先,科技的不确定性。科技与社会实质上是一个双向性过程,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现代社会的制度与发展方式,同时也受到社会现有制度与理性的影响和制约。人类通过有限的认知与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而这样产生出的科技也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所以通过有限的科技去认识、改造世界,那么产生的后果必然是高风险的。而且因为科技的专业与特殊的性质使得科技的片面化,导致整体与部分的分离。核能电厂的广泛应用只注重生态环保低耗能而忽视了核废料保存的特殊性导致核污染;化肥的大面积使用只侧重农作物高效培育和高产,而忽视了农作物中的重金属残留,对人体造成相应的伤害。因此,科技在实践的过程中永不停歇,这个过程中科技也是在不断完善的,所以科技在应用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风险。如果缺乏对科技的“双刃剑”效应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把科技看作万能之钥,就会深深陷入不确定性的科技泥潭之中。

其次,科技应用产生后果的滞后性。产生的后果可分为直接或间接的后果。如果说科技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直接不良后果具有可控性的话,对于间接后果,则由于时间空间的不断变化等因素的复杂作用使得科技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滞后性显现的后果难以预测。科技应用的滞后性为社会带来了潜在的、难以干预的风险。如转基因食品,通过高产量低虫害等优势得到迅速推广,但是转基因食品所带来的食安风险也成为人类的一大潜在隐患。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复杂与不确定性往往使得科技工作者对科技成果应用的滞后性所造成的负面后果缺乏足够的预见。

再次,科技的伦理失范。由于社会功利性等多种原因影响科技伦理发生了失范。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认知都具有相对局限性,是无法事先消除未知事物的所有不确定性的,而这种不确定性就意味着风险的出现。如果制定与提升科学实践相关理论要求的伦理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难以承受的风险。如小型核、生化武器的滥用、转基因技术的对食安构成威胁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富营养化问题等等,这些科技一旦滥用或应用不当就会成为人类生存埋下巨大的祸根。并且在缺乏科技监管制度有力监管的情况下,科技滥用与不当应用造成了社会伦理失范和生态危机等问题,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带来风险。

最后,科技工作者的功利性追求。现代社会的科技工作是一种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现代社会的科学工作者期望在增加社会财富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可以收获名誉、地位与权力。科学工作者在面对科技研发与应用等过程中往往会优先考虑该项课题的科研价值、项目资金等因素。脱离社会需求而保持非功利性的研究是难以为继的,几乎不可能离开资金的支持,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得科技研发与应用的风险不断增加。

三、科技风险的化解之道

如何化解科技风险来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Giddens就认为,我们面临的风险,“已经超越了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分。风险既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机制,也是我们面临的新两难困境的中心难题。……在机遇和风险之间,能否达到有效的平衡,就取决于我们自己了。”〔8〕面对科技风险,只有高效、节制的对科技研发与应用进行有效控制才有可能化解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等因素。

首先,社会风险意识的培育。风险意识就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潜在风险的责任意识。Beck认为,风险的本质具有不可消除性。“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为主要推动力的现代社会,对科技发展的风险意识的培育上,如何认识科技风险、怎样化解科技風险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生存提供保障。

其次,落实监督机制,加强政府管控力度。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研发与应用的相关民主监督机制,发挥好政府监督机构的组织功能、综合功能和决策功能,起到相应的管控作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测规划;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并发挥其作用;建立公众舆论监督机制,将公众纳入到关系到公众利益的科技风险决策当中来。新闻媒介则应做好客观公正的社会舆论监督工作,本着对社会公众负责的责任态度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宣传,增加社会大众的科学认识。社会大众只有全面掌握风险信息,才有可能做出准确、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最后,规范科技伦理,强化科技约束力。面对现代社会中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愈发不能脱离社会需求和资金支持,研究工作本身也开始受到因素的控制和支配,因此,科技工作者必须承担起各种科技风险的责任。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伦理规范的遵守程度。所以化解科技风险还必须培养与培育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规范,强化对科技研发与应用的约束力。

风险作为科技的内在属性,意味着风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科技风险的内在性,通过深入剖析科技风险的来源,并有针对性的增强社会风险意识的培育,并通过落实监督机制,加强政府管控力度,完善科技伦理规范,强化科技约束力来更好的积极应对,还应学会权衡科技的正负功能,始终坚持科技和现代社会的统一。为化解科技风险,共同构筑一个强有力的科技风险保障体系。

〔参 考 文 献〕

〔1〕Ulrich Beck, Risk ociet y:Towards a New Modernity〔M〕.Transla-t ed by Mark Rit t er.London:Sage Publicat ions,1992.

〔2〕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下篇)〔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

〔3〕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3).

〔4〕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M〕.赵文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7〕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8〕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郑戈,渠敬东,黄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风险社会根源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全球治理下的外层空问国际环境法治问题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调查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论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角度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