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2017-08-17 06:44冯泽芳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浅谈小学教学方法

冯泽芳

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进教学过程中,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或方法。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浅谈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把握学科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广泛借鉴相关学科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小学信息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探索。

一、划整为零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为此,我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满足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愿望,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要讲网页中的水平线、背景、背景音乐的制作,先讲解水平线的插入,讲完之后立刻安排3分钟的时间学生进行练习。接着安排怎样设置背景内容讲解,讲完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5分钟的设置背景的实践训练。在实践训练中注意个别提问,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教师的授课内容走。接着安排设置背景音乐内容讲解,再一次安排学生进行5分钟的设置背景音乐的实践训练。最后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本节课要点。对于这样一堂课,虽然每一次讲得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二、互助学习法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孩子,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造成学生个体之间很大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我发现就是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机的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愿意动手操作,或者接受能力不强,对教师的授课听不明白,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接收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就会无事可做,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接受不了。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在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的好的学生,并注意培养,让他们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和老师分配的任务去帮助那些操作上有困难和操作不当的同学,起到一个小老师的作用。由于同学之间语言贴近、易于沟通,使得所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掌握了课堂知识。

三、任务驱动法

在设计“任务”时应具体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和小组协作的形式、怎样根据教材将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个性化学习知识任务,并根据知识点来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的多样性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他们的周围实际生活,联系他们的学习,要体现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要预测学生对这些任务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反应,以便有效保障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和课堂学习环境。如:在讲授《演示文稿的美化》这一课时,就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和已美化好的演示文稿。上课开始,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演示已美化好的演示文稿,通过漂亮的演示文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向学生演示已制好的课件并告诉学生如何在学生机上使用,最后让学生一节课内利用模板、背景和插图将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進行修饰和美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教师的课件学习使用模板、设定背景、插入图片等方法修饰和美化自己的演示文稿。

四、自主探究法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具备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后,教师的教就变得轻松了。在这儿学生才是真真正正自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配角。通过“自己炒的鸡蛋永远是香的。”这个道理,我们深知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探索得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那才是真正的知识,学生才能想得住、记得牢,才能操作灵活,运用自如。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一定要加强巡视,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须知此时辅导的功效一定远胜于示范演示。通过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手脑并用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编辑时,教师已没有进行示范演示的必要,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上提示 的操作步骤进行探索式学习。学生在自己操作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指出他们的错误,但不要急于辅导,而要鼓励他们多动脑,多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想办法寻求多方援助,如查教材、问同学或通过计算机获取帮助。在规定时间后,若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完成规定任务,则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尽快帮助他们完成规定任务。最后,教师要把典型性问题在课堂上予以纠正并给予合理的解答。

这样,通过自主学习,既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同时也树立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必胜心,让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去创造,去发挥,去开拓。

五、恰当运用比喻法

在课上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枯燥无味,而且涉及到许多计算机术语,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但如果运用比喻教学,就会使教学内容容易理解和记忆。从根本上说就是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

例如讲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我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 然后在黑板上写出“2 + 3 = ?”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学生就会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像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像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

参考文献:

[1] 马贵波.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小学电教,2008,(1-2)。

[2] 汪 燕.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新尝试,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浅谈小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