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017-08-21 02:55周智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读图高中地理教学

周智

摘要:读图识图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一项必备能力,从习惯上加以引导,在分析中将就方法,利用多种多样的板书绘图来辅助教学,综合培养学生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为大家在高中地理课程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识图

地图,相当于地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读图,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大地的走向,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主要地势。从地理的教材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类图表特别多。那么,我们要怎样来提高高中生的读图能力呢?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三分之一左右的高中地理教师更加重视文字说明式的地理教学,有二分之一的高中地理教师没有重视起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下面,我们就来对读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读图能力的认识不足在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头脑中,所谓的读图能力就是学生面对地理图表的一种感觉。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到位了,自然会看懂地理图表,这是学生感知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加强学生对图像的认知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地理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感知能力提高了,就不必要再关注学生的读图能力。其实不然,地理图像是一种有效的地理语言,是对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的一种有效的概括与表达。但教师对于读图能力的认知不足,造成了学生读图能力提高存在阻碍。

2.读图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基础知识以及个人的感知能力对于其读图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学生面对地理图像获取表层地理信息的能力;其二,是学生面对地理图像获取深层地理信息的能力。在众多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关注表层地理信息的获取,学生的深层思维得不到锻炼,无法构建起个人完善的读图能力体系。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方法

1、夯实基础知识,增强读图分析能力

首先是对地图要素的理解。在进行地图阅读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出地图中的有效信息,了解图中各种图例和注记的含义,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比如我们根据等高线图形或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判断图区域内主要的地貌类型、分布范围、地表起伏变化和典型特征。因此,教师首要的任务必须让学生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整饰要素,为读图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是对地理基本名词、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对于地理名词容易混淆的词汇,比如区时、地方时、时区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内在含义,再加以区分。又如大气当中的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冷锋与暖锋等,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类,对比分析。另外,要完全掌握一个名词,学生必须了解该名词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亚热带季风气候,教师就得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成因决定了气候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气候特点必然影响农业生产(亚洲水稻种植业,正是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此类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在地图上找出主要分布区。区别基础概念,可以使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最后是构建知识框架。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所以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基本知识体系,使学生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建立地理基础知识库,在解题时就能够迅速从知识库当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所以在复习的第一堂课,我主要把每一册课本的目录列出来,要求学生记忆,同时把地理知识的几大模块写出来,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有序进行。

2、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和技巧

用图的前提是读图,而中学生不愿意读图的一个原因就是不会读。因此学生应该把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作为培养读图能力的第一步。在平时读图过程中,学生除了背熟地名,在地图上迅速指出地名的正确地理位置,还必须具备根据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颜色说明地理事物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以学读西北地区图来举例说明:首先出示西北地区图,让学生根据图例等与教师一起用语言描绘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盆地和山脉名称、分布、大致的海拔高度、气候特点、河流名称及其流向、大致水文和水系特征。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和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的地理位置、东西自然地理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居民点的分布及分布规律、农业发展特点和规律、交通状况等,让学生比较一下,我们读图得出的结论与课文中对西北地区的叙述是否一致。这样长期师生共同读图,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不仅使地图根植于学生的脑海,而且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提取、储存有效的地理信息,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效果。此外,教师在示范时读图析图时要条理清晰,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让学生轻松模仿,学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要多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实践练习直至能熟练运用。

3、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图能力

知识点学习之后要运用和巩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图形题的训练。平时练得多了,学生就不会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在学生的课外作业中,适当地留一些填绘一定数量的地图,做一些相关的拔高练习,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图表强化记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己绘图、读图、析图和解图的能力。此外,关注国内外重大赛事、经济问题、时事地理、看电视和报纸等,将其中的地理信息落实到图上,并从地理角度来分析、解决“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也有助于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高。

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格外重视,学生读图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陳艳霞.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18).

猜你喜欢
读图高中地理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读图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读图
读图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