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灵约会,让爱谱写生命的乐章

2017-08-22 05:19黄轶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渗透教育心理健康

黄轶

【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为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以及拧紧社会、家庭、学校三股绳的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渗透教育;团结一心;榜样示范;爱的源泉

一位伟人曾说过这样的话:“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教育也是如此,社会发展使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正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孩子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被种种心理问题所困扰。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和困惑恰恰是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那么,该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心点灯,润物细无声

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着,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二、家校同心,其力必断金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和发展中重要的角色,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那么,如何更好地得到家长的配合呢?

首先,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来学校给家长进行讲座讲,分析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专家与家长零距离的沟通,容易使家长从教育子女的误区、盲点中幡然醒悟,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子女的好方法,創设宽松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教育活动或者是亲子活动,以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解决矛盾,密切关系,互通有无,加强合作,使家长的素质不断提高以及和子女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可以试着创建“学习型家庭”,引导家长们主动购买图书、订阅报刊,双休日也带子女逛书店、游公园,参与各项有益的创新活动。家校合作、互动的关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

家长对孩子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任务,这也就对班主任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班主任转变思想观念,认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特别是要了解掌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及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正确帮助和辅导学生,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塑造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班主任是学生最直观的模范,是学生最具体的榜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以,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如: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时,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与学生一起做值日。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无声的身教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不用多久,教室从早到晚始终保持整洁,桌椅整齐,即使有时不小心掉下一些纸屑,或有些地方脏了,学生们都会主动捡起来或自觉扫一扫。在这样整洁的环境中,学习、生活都是一种乐趣。

四、爱,撑起心灵的蓝天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世界。”是呀!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的种子就会干枯,更不会发芽,茁壮成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方能显示助人成长的影响力。如何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呢?

1.平等——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前提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是敬而生畏的对立面。每一位学生在尊敬的基础上都渴望教师能放下尊贵的身架,坦诚、平等地走进自己的心灵,成为可以倾诉的朋友。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更自觉地认同你,并接受你的教导。

2.学习——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基础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而只有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才能在教学上游仞有余,才能灵活处理和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的关系,创造出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它还需要老师具有出众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要能够用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还需要有足够的临场应变的能力,能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而这样的教师必须是学识渊博,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的人。这样你才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才有足够的能力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和培养。也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3.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

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全部动力,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集中体现。教师只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生活,一句笑话、一个微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只要倾注一片爱心,就能走进学生稚嫩的世界,走进学生纯洁的心灵。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习,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努力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教育,进而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2]林崇德.《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猜你喜欢
渗透教育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探究
以人为本 高效管理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