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重镇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实施方案》的意义

2017-08-22 07:42石昌模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方案

石昌模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阵地,是培育民族文化人才的摇篮。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黎平县尚重镇通过《尚重镇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实施方案》,为民族文化进校园营造良好环境,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全镇得以全面传承发展,可以说是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一个成功典范,意义深远。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方案;意义

尚重镇坐落于黎平县西北部,距县城98公里,辖24个行政村,99个自然寨,214个村民小组,6635户,32402人,其中侗族人口占全镇人口总数的72%。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尚重侗族人民造就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他们嗜歌如命,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歌述史,达到了“歌养心,饭养身”的境地。尚重琵琶歌成了当地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其中《丢就不见长相思》在镇区内已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现已名扬海内外。这里还诞生了很多侗族琵琶歌歌师,如侗族琵琶歌国家级传承人——吴玉竹,侗族琵琶歌省级传承人——杨月艳、吴增勇、邬克兰,侗族琵琶歌州级传承人——赵学开,还有许多侗族琵琶歌的县级传承人如吴文礼、吴大清等等不胜枚举。近年来由于打工潮青年外流、传承人后继乏人(年龄老化或离世)、现代娱乐方式的影响(电视、流行音乐、广场舞、麻将等)等。正是在此背景下,2015年3月20日,黎平县尚重镇人民政府通过了《尚重镇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实施方案》,此方案为加速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义深远。

一、《尚重镇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实施方案》简介

为民族文化进校园营造良好环境,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全镇得以传承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丰富群众的民族精神活动,加强本镇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良传统,提高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这是该镇认真落实上级民族文化相关文件精神的创新和延伸,在全镇范围内有序地开展民族文化传帮带系列活动,为民族文化走进校园营造良好环境的一个典范,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全镇得以传承发展壮大。此方案包括六个部分:指导思想、成立民族文化领导小组、主要目标、具体措施、琵琶歌进校园日程、附件(经费明细表)。

二、《尚重镇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实施方案》的意义分析

《尚重镇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实施方案》在全镇通过实施,意义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得到普及

成立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文化的副镇长任组长,各所学校校长及相关各村村长任副组长,从组织上保证了本镇民族文化进校园得以顺利开展实施。充分发挥各职能作用,调动学校民族文化专业教师、民间优秀传承人骨干,主动到学校指导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计入学校教学量化考勤。把侗族芦笙演奏、琵琶弹唱等原生态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走进校园的具体内容。每校至少要组建一支20人以上的琵琶歌团队,每学期必须要学会3首及乃至3首以上的侗族琵琶歌(自弹自唱),弥补了侗族文化传统师徒传承方式的局限性,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承模式,调动了教师、传承人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两年来,包括尚重中学、尚重小学、在内的多所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开展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近两年来,尚重镇利用节庆和民俗活动期间举办了“四十八寨侗族琵琶歌调演”活动,迎来了八方宾客,丰富了琵琶歌内容,促进了琵琶歌长足发展,活跃了节日气氛。

(二)壮大传承人队伍建设

该方案规范了传承人传承民族文化的评估标准,创造了新的管理组织模式,成立了侗族琵琶歌协会。在侗族琵琶歌盛行地——西迷村建立了传习室,极大地改善了传承人传承民族文化的环境,鼓舞了各位传承人的热情。吴玉竹、吴元姑、杨正修、段念珠、吴文礼等传承人乃至学校民族文化专业教师通过民族文化辅导、在家带徒、组建歌队等不同形式,壮大了传承人队伍,克服了民族文化后继乏人的窘境。

(三)收集整理了《尚重琵琶歌》教材

以侗族琵琶歌授课为主。收集整理与侗族琵琶歌有关的民族文化编成教材,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收集整理了《尚重琵琶歌》书籍,该书籍共收录了50多首琵琶歌作为教材用于民族文化进校园教学内容。

(四)镇政府买单,多方筹措资金,保证经费投入

近年来,尚重镇政府积极申请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资金,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联合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民宗局以及社会团体和个人多方筹资,为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硬性保证。《尚重镇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实施方案》规定了授课传承人每节课课时费30元补助;对有创意性强(与民间文化、法律法规、计生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歌词内容新颖获得群众认可的歌曲,给该歌師一首歌300元的奖励;期末还举办一次民族文化文艺汇演活动用以检验该镇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歌队所取得的成效。

(五)促进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

与当地旅游融合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扩大交流范围。该方案不仅把本镇的侗族村寨结合起来,而且还吸引周边四十八寨琵琶歌地区、县内外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民间团体前来交流,不仅有助于建设当地的和谐村寨,而且可以促进国内、国外和谐社会交流,增进友谊;二是打造旅游品牌。该方案可以给当地打造以尚重为中心地区旅游品牌;三是深入研究尚重琵琶歌,体会民风民俗。专家学者可以深入侗族地区,对尚重琵琶歌的研究加深了解,亲身体会该地区的民风民俗(如拦路迎宾、行歌坐月、祭祖、尝烧鱼、品扁米、吃香禾糯米饭等等);四是欣赏民间艺术。在联谊活动中吸引中外专家学者、民间团体、中外游客了解侗族建筑、侗族琵琶歌、侗戏、侗族服饰、侗族工艺品等;五是打造民间工艺品展示及销售品牌。如可推广侗族服饰(侗族服装、花带等)、侗族工艺品(亮布、豆染布等)、侗族饮食(牛瘪、生牛瘪、醋肉等)的贸易品牌。

三、该方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该方案在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双语教师及双语传承人才缺乏;二是授课教师课时补助有待提高;三是学校缺乏民族文化进校园器材设备;四是制度日常化有待加强。

总之,《尚重镇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实施方案》为民族文化进校园营造良好氛围,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全镇得以传承发展,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良传统,提高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热爱民族、热爱家乡的传统美德,更加热爱民族民间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这是该镇认真落实上级民族文化相关文件精神的创新和延伸,在全镇范围内有序地开展民族文化传帮带系列活动,为民族文化走进校园树立了一个典范,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黔东南州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2]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侗学研究.十》[J].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3]《侗族简史》编写组.《侗族简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4]邓永汉,黄燕主编.《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巡礼》[J].贵阳: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文教处;贵州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2007.11.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传承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明确题目要求 寻找适合育种方案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