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与执法课程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构建研究

2017-08-22 07:33刘佳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应用模式信息化教学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生已经深深打上了信息时代的烙印。在这样的时代特点下,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这一代的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环境法与执法课程中,设计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学程序和教学考核方式,打破老师和学生之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必将使教学环境更多样、教学内容更丰富、考核方法更多元,就能更有效的协助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式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法与执法;应用模式

一、引言

新一代的大学生大多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已经深深打上了信息时代的烙印。在这样的时代特点下,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这一代的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环境法与执法课程中,使得环境法教学工作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式的学习习惯。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模式

现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模式:

(一)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是目前在环境法与执法课程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在传统的教室中安装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实现课堂上的影视、音频、图像、电子板书等多维资源开展辅助式教学。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利用多媒体视觉冲击和丰富的知识内涵,扩充教学的范围和教学信息容量,教师控制和把握整个教学的节奏,可以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

但是对于多媒体的过分依赖也会出现一些弊端。首先,对于多媒体的过分依赖,完全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恰恰忽视了教学的一些重要精髓。黑板是传统教学的象征,那种边讲边写的知识思维的强大重现力,是现代多媒体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次,大量的信息在一堂课的时间交付给学生,在某些情形下,学生只能对信息进行被动的接受,没有时间进行消化和理解,缺失了自我思考的过程,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同时,大量的动画和视频的插入,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很多知识点可能一闪而过,学生对知识的记录和思维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知识出现的频率。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对多媒体的单向操作,往往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师生的交流和互动。真正有成效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能构建畅通的交流渠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够获得及时的反馈。但是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过分依赖使得老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手离不开鼠标,学生盯着屏幕接受一个又一个的视觉冲击,通过屏幕进行信息的传导,但是却阻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中没有了以往那种热烈的讨论氛围。这些问题都会最终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基于局域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通过在多媒体教室内建立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局域网络的交互式教学环境。在这个局域网络的教学系统内,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对整个教学进行控制,推送教学内容和演示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终端接收这些资讯,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通过自己的电脑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分享,甚至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在这个局域网中进行演示。这种模式的教学活动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的,更适合于一些以操作演示型的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演示软件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及时让学生获得练习的机会,遇到困难也可以随时和教师交流、向同学寻求帮助,及时得到反馈,促使学习的有效性。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知识点后,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被淡化,在练习环节的学习效果有时不太理想。而且由于现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使有些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脱离教师的监控,忙于上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没有参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同步课堂练习的学习,对整个教学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三)利用互联网构建的学习平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

利用学习平台开展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将教与学的活动移转到网络的情境中,这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构建的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平台提供的软件构建符合自己课程特色的课程魔方,将教案、PPT、视频、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上传至课程魔方中推送给自己授课的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布置习题的解答,课程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共享至课程魔方中。学生还可以在课程魔方中利用交流沟通的软件与教师、与同学进行知识和思维的分享,开展一种全新的协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教师的帮助和促进下实現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有值得关注的地方。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制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对于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很容易就迷失在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之中,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且虚拟化的学习环境,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除了对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以外,情感的交流已经被弱化。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维的发展,也较难对其产生影响。教师传道的功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被弱化。

结合以上的分析可见,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各有优缺点。在构建环境法与执法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时,尝试吸收前面三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构建一个通过线上互联网学习平台+线下课堂实体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三、构建环境法与执法课程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

(一)教学环境设计

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线上网络构建的教学环境和线下课堂组成的教学环境。线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实质上是建设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它是在传统的教室里融入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从而建设一个全新的现代化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内部应该构建一个计算机局域网,教室内的所有计算机也应该能顺利的接入该网,同时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入互联网,从而帮助教师和学生更方便的获取信息。教师使用一台服务器型的计算机,将相关的系统软件和教学软件都安装在这台计算机中,同时还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将学习资源及时推送给学生,同时也方便随时展示和讲解。

线上的网络教学环境需要有一个网络教学平台,为了节省平台搭建的经费,借助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的世界大学城空间,利用世界大学城的技术资源,通过课程魔方软件建设了一个环境法与执法的学习平台。方便教师传送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随时学习,也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教学程序设计

信息化教学不再像传统的教学采取“教师全堂教,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是采取“学生先学习,教師后指导”的学习模式。具体的教学程序过程如图1所示。

学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化的学习工具,在上课之前登陆世界大学城的学习平台,将教师上传到课程魔方中的教学资源自己事先学习一遍。这些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师根据环境法课程的特点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制作或下载的微课视频,以及筛选出的与这个环境法知识点相关的案例资料,当然为了督促学生主动完成课前的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资料设计相应的课前测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也是一种对知识点的梳理。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平台记录的数据,及时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了解对于学生来说的难点,这些信息的获得能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知识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比如设置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如果任务较为复杂,可以提前在学习平台上发布任务清单,让学生提前准备。也可以专门解决学生提出来的疑惑,让同学们一起探讨,形成一种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包括任务完成的成果,研究讨论的成果都上传到学习平台,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这门课程的学习资源,还可以成为后续课程考核的依据。

课后,可以针对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阅读,或者开展一些引申性的活动,巩固学习成果,总结学习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预习。

(三)教学考核设计

教学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判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明确可行的评价标准,对于教学方法的总结,教学经验的推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开展有效的考核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以前传统的课堂中单靠老师人工完成记录,现在学习平台可以准确记录学生访问学习内容的次数,可以记录学生测验完成的情况和完成的质量,还可以记录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甚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情况都可以记录下来,这种比较全面的记录方便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考核的方式也就变的更为多维。

环境法与执法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考核可以由多个模块构成,即:课前学习资料的阅读和学习情况、课前测验的完成质量、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的积极性、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程结束的综合测验情况等都可以成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维度。在这些维度中,有时还可以加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评价。具体如图2所示:

四、总结与展望

信息化教学主张学生自主化学习,形成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同探讨知识。环境法与执法课程创新性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学程序和教学考核方式,能更有效的协助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帮助学生实行个性化学习。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打破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必将使教学环境更多样、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元,也为高职教育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改变,为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理念的实现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杨宗凯.教育信息化的十年发展展望[EB/OL].http://www.cnii.com.cn/xxs/content/2011_11/01/content_930285_2.htm,2011-12-20.

[2]陈卫东.如何建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19):42-50.

[3]叶新东,夏一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交互行为模型与评测指标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8):42-50.

[4]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5):24-28.

[5]刘毅.基于未来课堂的物流专业创新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5(2):5-8.

[6]李斌.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5):98-99.

作者简介:

刘佳娉(1982.4~ ),女,侗族,籍贯:湖南长沙,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环境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文系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课题《信息化教学在环境法与执法课程中应用模式探索》项目编号16JY0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应用模式信息化教学
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试析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应用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