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的应用

2017-08-25 00:04郭云飞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囚徒困境博弈

摘 要:博弈论最早在经济学领域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辩,博弈论的出现也给我们的思想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博弈论实际是研究策略的学科,那么在侦查讯问活动中,讯问主体和客体之间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较量注定离不开博弈。而对博弈方法的掌握能够帮助侦查人员更好地开展侦查讯问工作,从而可以快速辨别犯罪嫌疑人是否在提供虚假信息,查清与案件相关的各种情况。

关键词:博弈;囚徒困境;侦查讯问;犯罪嫌疑人

一些利益相关的人在进行决策,你的选择必须考虑其他人的选择,而其他人的选择也要考虑你的选择,这样的情况博弈论称为策略选择。博弈论有一个假设就是博弈双方都是理性人,即可以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被广泛谈及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囚徒困境①。两个小偷共同作案被警察抓住,单独关押,他们面临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具体的表现如下:如果一个人交代罪行并供出之前与对方所做违法之事,而对方不招认,那么招认的一方无罪释放,不招认的一方则被判刑10年(当然,这里有个前提,两人之前确实做过其他违法之事);如果两个人都跟警方合作,都交代,那么各被判刑五年;如果两人都不招认,警察找不出证据,只能对偷窃行为进行惩罚,各被判刑3个月。那么,这两个小偷如何选择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策略呢?在这场博弈中,两个小偷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要考虑对方的选择,不同选择下所要承担的后果是不同的,而综合考量下,两个小偷都选择招认才是相对来说最好的一个选择,因为他无法保证自己不招认的前提下对方也不招认。而在博弈过程中存在一个均衡,也就是常说的“纳什均衡”②。在存在一个纳什均衡点的博弈中,我们可以预测博弈结果,从而按照我们想要的结果进行决策。

侦查讯问工作实际上就是一场博弈,博弈的主体是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通过讯问想要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核实犯罪嫌疑人的嫌疑事实,查清与案件相关的各种情况。其二是澄清嫌疑,查明案件全部事实真相。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侦查讯问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多数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罪责,都会竭尽全力来对抗讯问,而且不同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状况不同(比如有畏罪心理、侥幸心理、对抗心理以及悲观心理),因此,讯问过程是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过程,整个讯问过程是两者在言语、行为、心理等多方面的较量。本文主要描述那些有意对抗讯问的犯罪嫌疑人,即反讯问。反讯问是犯罪嫌疑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他们的目标就是隐瞒案件真相、逃避或减轻罪责,而掩盖、否定和歪曲客观事实。面对这样的嫌疑人,侦查人员除了具备强大的心理能力和必备的侦查素质③,还需要掌握博弈论的精髓。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情况来说明,一种情况是多个犯罪嫌疑人,他们事先可能商量好对策,通过约定来欺骗警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假设这几个犯罪嫌疑人都已经面临讯问,那么侦查人员在讯问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不攻自破。若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落网,而其他尚未确定,而这个犯罪嫌疑人跟他们事先约定想要独自承担罪责,博弈过程中,侦查人员掌握的信息处于劣势,那么他可以设计一个有效的机制使处于信息优势的人说实话。

有个案例:珠海某银行抢劫案,有人持枪抢劫银行,公安机关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在调查中发现,这5个人还有其他案底,但是没有确切证据。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找到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陆某作为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侦查人员所掌握的信息明显少于犯罪嫌疑人,开始讯问时,侦查人员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进行政策攻心,问他有什么思想顾虑,陆某说:“我说了,他们必死,我也得死,但我死了不要紧,主要怕连累家里人。”讯问人员了解了他的顾虑,告诉他政府和公安机关会保证他家人的安全,做出法律保证,但陆某说:“那些人心狠手辣,不会放过我的家人。”这段对话之后,讯问人员更加坚信了之前的判断,进一步采取劝说的讯问机制,一步步瓦解陆某的心理防线,使他最终交代了3宗澳门抢劫案。④在讯问过程中的对峙,侦查人员找到了一个均衡点,也就是说陆某在做出选择之前要考虑其他几个同伙的选择,当这些同伙知道陆某出卖他们之后会采取极端措施,这一点通过跟陆某的交谈侦查人员也彻底把握了这样的信息,于是侦查人员可以相应采取措施介入到陆某和其同伙博弈的过程中,从而可以达到说服陆某供出案件的目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面对单个犯罪嫌疑人。哈佛大学博弈论专家艾瑞克博士认为,使一个知识成为公共知识,有助于人们打破谎言,走出幻境,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客观形势与真实的自我。对任何一个博弈来说,公共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公共知识发生了变化,博弈的均衡也会发生变化。在面对单个犯罪嫌疑人时,他之所以敢于对抗讯问,是因为他知道他所掌握的信息是侦查人员所缺失的,面对面的较量,眼神、动作、神态都有可能反映出其心里的真实想法,讯问人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应该也给予对方一个信息:我明白你心里的想法。或者可以设计一些带有预设的问题。

讯问人员⑤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博弈是有声博弈,也称为言语博弈。讯问人员可以把握博弈的语言机制,采取不同的策略来给予对方一个改正错误或解释案情的机会,这样的博弈是动态的,尤其是犯罪嫌疑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或者具有反讯问意识的时候,讯问主体还要及时更改自己的策略,必要时候还要采取边缘策略,对方采取合作还是不合作都不影响自己的策略,始终坚持不合作(讯问人员的不合作特指不采取从宽政策),迫使犯罪嫌疑人服从。当然,重点突破的条件是侦查讯问人员要掌握确实、充分的证据,只有掌握了切实的证据,才具备同犯罪嫌疑人博弈的武器。充分的证据在手,只需要考虑对方的支付⑥底线,选准讯问突破口,围绕重点问题、快、准、狠地提出问题,逐步加大犯罪嫌疑人思想压力,造成紧张气氛。但有些情况下,侦查人员掌握证据并不充分,则需要周密构思讯问思路,先让犯罪嫌疑人充分“表演”和暴露,讯问人员从中选准薄弱环节,在适当时机发起反击。侦查讯问工作是复杂的,而博弈论对侦查讯问工作起到的是一种助力作用。把握博弈论的理论机制需要侦查人员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在博弈中我们有选择策略的可能,也就是说不管讯问人员处于优势还是劣势都可以相对应的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到查清案件真相的目的。⑦

注释:

①潘天群教授著作《博弈生存》.

②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博弈的“解”,在这个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人都不会单独改变策略.

③这里我们不讨论心理层面的问题.

④这个案例具体参见《破案的逻辑艺术》.

⑤本文中,侦查人员和讯问人员都指讯问的主体,不做严格区分.

⑥博弈论介绍纳什均衡里提到支付矩阵,特指博弈主体为自己的选择所承担的结果.

⑦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是对博弈论的助力作用提出一种看法,或是一种提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实际操作体会.

参考文献:

[1]潘天群.博弈生存[M].北京:凤凰出版社,2010:1-10,30-34,164.

[2]汪海燕,岳占新.破案的逻辑艺术[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70,99-101.

[3]陳汉彬,盛永彬.侦查讯问[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4,29—44.

[4]冯永晟,王栋.对纳什均衡概念的重新解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月第3期.

[5]马前进论侦查讯问中采用侦查证据的逻辑标准[J].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3月第2期.

作者简介:

郭云飞(1985~),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河南警察学院基础部教师,研究方向为哲学逻辑。

猜你喜欢
囚徒困境博弈
“囚徒困境”在贿赂犯罪审讯中的运用
论文物保护与开发的博弈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