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站”得高,故“行”得远

2017-08-26 04:24刘友开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张玲幼小名师

研读了浙派青年名师张玲老师的有关材料,掩卷深思,我的脑海里禁不住浮现出她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领域里令人刮目相看的一个显著特色,概括地说,那就是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致力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说得具体一些,其一,致力于滋润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其二,致力于助推幼小教育阶段的衔接;其三,致力于铸造小语名师团队的创建。

首先,说说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致力于滋润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常言道,人站在不同的高度就会有不同的视点、不同的视野,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格局和不同的境界。那么,当今的语文教师应站在哪里来教语文呢?“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语文,致力于滋润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张玲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课程的本义讲,教学是课程的一种形态。语文课程的理念、目标、要求等应当观照和统领语文教学。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语文,就是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使之具有文化的高度、价值的高度、创新的高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幸福地体验,创造性地想象和表达。学生有了新的想象、新的发现,就会有新的表达,创新精神就会萌发和生长起来,其最终指向就会是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这样的课程理念,说起来易,做起来难,关键是要使之校本化和个性化。那么,张玲老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2014年9月,张玲老师荣获了浙江省第25届“春蚕奖”荣誉称号,并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发言。我们从她的发言中可见一斑。

1995年,怀着要做一名好老师梦想的张玲,从踏进浙江省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时起,22年来,她一直扎根于这所乡村小学。对她来说,变化的是,曾先后荣获全国新课程改革先进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湖州市教学明星等荣誉称号,担任了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唯一不变的是,她一直没有离开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线课堂,并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来教学语文,潜心致力于滋润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并使之校本化和个性化。

就是在清溪小学这所江南水乡的普通校园里,她的教育梦想萌芽了:“我要做一个好老师。”她以身边辛勤耕耘、受人爱戴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做一个踏踏实实、恪尽职守的好老師;以霍懋征、李吉林等卓有成就的特级教师为榜样,做一个热爱学生、本领过硬的好老师;以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伟大的教育家为榜样,做一个善于研究、勇于创新的专家型好老师。

为此,她把研究语文教学当作是生活的重要部分,把关爱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把记录教学中的观察思考和点滴感动作为习惯。于是,她获得了杭嘉湖地区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湖州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优一等奖,参与了人教版教材和部编本新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主持了16项省市课题研究,有30多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发表或获奖。

2013年,她积极响应教师流动的号召,来到了德清县三合乡中心学校。为什么要告别心爱的清溪小学,到三合乡中心学校来交流呢?在她看来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源于一颗追梦的心:交流有利于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教育梦的推进,有利于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一个好老师,就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运用恰当的教学智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她不等待、不满足、不停步,很顺利地融入了三合乡中心学校这个教师团队,得到了同事和家长们的充分认可。她不浮夸、不保留、不守旧,发挥自己所长,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尝试。她带着大家一起学习、研讨,让她的教学研究步伐迈得更快、更实。她在融入,同时也被感染;她在引领,同时也是在学习;她在改善,同时也是在进步。小学部的老师们觉得她“总是散发着正能量”,初中部的老师们评价她是“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课堂上,她和学生平等地交流,精彩地辩论。课后,她带领着学生在校园里挖荠菜,在教室里包饺子。双休日,学生在周记本上写新鲜事儿,她在教育博客上写下教育教学的故事。就这样师生互动,短短一年时间,学生编了19张作文周报,她也写了39篇教学故事,记录下了教学相长的快乐时光。孩子们对她的称呼,也从“新来的语文老师”,变成了“魔法教师”—— 一个能让大家爱上写作的“魔法教师”。

2015年11月,张玲老师参加浙江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归来,在浙大附小与“朱红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一起进行教学展示。她执教《小猫刮胡子》一课,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图文匹配读懂故事内容,借助关键词语的教学,引领学生体会故事的有趣和小花猫的天真,学生合作表演故事,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杭州师范大学美学教授任为新评价说:“张玲老师胸怀童心母爱,亲和力十足,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非常适合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2016年7月,在杭州师范大学,张玲老师与众多国内外名师专家一起担任杭州市西湖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导师。无论是小学低年级的读写结合,还是幼小衔接的资源开发,她都准备了“超级大礼包”——学生的习作集、自己编写的衔接教材……有学员评价说:“站在这里讲课的,本应该是你、我、他。张玲老师以普通的乡镇教师身份站上杭师大的讲台,这中间的用心和努力,最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说说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致力于助推幼小教育阶段的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重点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教育阶段的衔接。这一阶段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何衔接是摆在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性和紧迫性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提高幼小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园大班孩子和小学一年级学生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其核心是幼儿园的孩子怎样从有效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学生入学后产生厌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问题,多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当所致。导致幼小衔接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突出的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的衔接;二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没有沟通好,教育方法很难协调,教育效果不大奏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张玲老师深谙其中之要义。

张玲老师和她领衔的主研团队是怎样创造性地探寻并践行“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轨迹的呢?她们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有迹可循的。张老师所在的清溪小学是德清县中部七所乡镇小学教育联盟的牵头学校,“千年孔庙、百年老校、夏衍母校”是校园文化的名片。镇中心有三所公办幼儿园和三所民办幼儿园,一年级新生普遍接受过三年规范的幼儿园教育。家长以个体户、企业职工为主,信赖支持学校教育。她们的做法是从“幼小互研、家校互动、教师管理、教育活动”四个方面入手,总结梳理,整合资源;触及难点,反思突破;扬长避短,合力施策。所谓的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就是把原先零散、随意的做法,通过课程建设来衔接彼此,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她们收集、整理了幼儿园家长最关心的47个问题,分“认知篇”“准备篇”“适应篇”“沟通篇”“习惯篇”“资源篇”六大模块,匯编成《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向每一位家长无偿赠送,共同做好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准备。

再如小学一年级“开学七天乐”课程的开发,就颇有创意且具实效性。开发建设“开学七天乐”课程,是基于学校课程建设现状的合理定位。因为,目前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处在起步阶段,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有待提升,幼小衔接课程全面铺开有一定难度。所以,她们将重点放在“开学第一周”,采取“研究—开发—试点—推广”的工作思路,有利于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幼小衔接课程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有效的经验,带动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扎实推进。

根据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张玲老师及其团队从学科课程和主题教育活动两方面进行“开学第一周”的课程设计。学科课程着重围绕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设计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围绕“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师生情感交流”三个要素进行设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文化资源,她们精心设计了五大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在此基础上,张玲老师及其团队于2015年申报了重点教研课题《做好“幼小衔接”,实施小学“零起点”教学》。她们来到幼儿园调查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期望,在小学开展一年级学生语文、数学学习负担与成因的调研,积极参与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幼小衔接专题研究组的活动,发掘、提炼成功经验。经过两年的研究,课题取得了比预期更为理想的丰硕成果,并收到了广泛的辐射效应和高度评价。

2015年,张玲老师应邀在浙派名师小学语文班“我的语文观”观点报告会和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会上,作了《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幼小衔接课程》《开学七天乐,越学越快乐》的专题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2016年,她在浙江省幼小衔接现场会上,作了《从“小儿郎”到“读书郎”》的专题报告。2017年,她又先后担任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杭州市余杭区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导师,向当地推广幼小衔接经验。她还与浙派名校长、浙派名师初中科学班学员一起辩论。在辩论中,张玲老师对于各种信息资源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唇枪舌剑,毫不逊色。全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成尚荣在主持名师名校长论坛时高度评价:“张玲老师台下羞涩腼腆,一到台上就发光——报告准备充分、观点新颖,表达流畅自然、悦耳动听,不愧是语文老师,不愧是青年名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的良好台风和敏锐语感,无不源自于她多年潜心研究的厚积薄发。”

最后,说说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致力于铸造小语名师团队的创建

当课程改革进入到深水区时, 名师和优质教师的资源就显得尤其稀缺和宝贵。能否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和优质教师的辐射功能,成为了学校和区域课程改革是否深入和成功之关键。在此大背景下,各种各样的名师工作室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破土而出。“张玲语文名师工作室”也因此在课改先行县——浙江省德清县应运而生。

“张玲语文名师工作室”有学员20人。人多,力量就大。可是,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的张玲老师也要付出更多。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她就说:“我们是农村教师,我们是最朴实、最普通的教师。我也是你们中的一员,可能现在,我比你们要走得远一些。你们放心,我会把我的所思所得毫无保留地和你们分享,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两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学员们在张玲老师的带领下,读书,交流,教学,研讨,感悟……收获了累累硕果。

在工作室建立之初,她就要求每名学员以“扎根农村、聚焦低段、关注衔接”为重点,制定明确的个人发展计划。张玲老师对学员逐个诊断,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培养,促进学员个性化发展,注重从学员的内需出发,调动学员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激励他们主动修炼、主动研修、主动发展。根据学员的原有积累,帮助学员选择好课堂修炼和课题研究的方向,组成研究团队,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此基础上,张玲老师还经常进行接地气的演讲和示范。如,在课堂教学方面,她的示范课总是能站在课程的高度来教语文,用她的满腔热情和超凡的睿智滋润着孩童稚嫩的心田,并引领着学员们去探索,去践行。对于学员们上课的指导,张玲老师更是循循善诱、指导有方、成效显著。比如,在说课和说微型课的研究方面,她不仅给学员们讲述了说课和说微型课的异同,还为学员们带来了她多年积累的许多成功经验。如今,凝结着张玲老师和其团队说课研究经验的专著《小学语文名师说课》也即将出版。

在课题研究方面,张玲老师及其团队正在主研的湖州市规划课题《一年级新生适应期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和浙江省教研类重点课题《低年级语文非纸笔测试的策略研究》均已初见成效,而工作室学员们针对低段语文教学所进行的自己的课题研究也在有序展开中。同时,张玲老师还多次组织学员外出观摩学习。镇江、杭州、宁波、长兴、安吉……哪里有好的活动,就去哪里。这一次次的学习也让学员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注入了正能量。

此外,张玲老师和其团队成员还创造了工作室颇具特色的“内引外联式”工作的新鲜经验,定期邀请省内外名师和优质教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同课异构等互学共研活动。2016年12月,“张玲语文名师工作室”与“苏派小语刘友开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了江浙两省三地(浙江德清县、江苏镇江市润州区、江苏淮安市开发区)古诗教学的互学共研活动。“张玲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房秀芳、王珊珊和“苏派小语刘友开语文名师工作室”学员仇高兴、杨妍等执教的优秀课例和两位导师的点评还在教育刊物上陆续发表,产生了积极影响。

2016年10月、2017年3月、2017年6月,张玲老师应邀先后参加浙派名师赴疆、赴滇、赴陕教学交流活动。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第二实验小学、云南昆明市春城小学、陕西延安市实验小学,她先后执教《有趣的儿童诗》《古诗二首》和绘本读写结合课,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无论是精致的教学设计、精妙的教学语言,还是恰到好处的微课、无缝对接的互动,都极好地展示了浙派名师的风采。更让与会专家和老师们感动的是,支教之余,她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新疆,她见缝插针地完善自己的教育资源网空间——“一年级集结号”,而忽略了独特的南疆风光;在云南,她马不停蹄地编写着新教材的教学用书,却对春城秀色熟视无睹;在陕西,她惦记着自己班级的新课还没有上完,活动一结束便匆匆返回,顾不上参观革命圣地。

致力于滋润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致力于助推幼小教育阶段的衔接,致力于铸造小语名师团队的创建,我以为,这就是浙派青年小语名师张玲老师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的显著特色。我深切地期望着张玲老师和她的名师工作室能继续奋发进取,不断开拓创新,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幼小衔接工作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书记)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张玲幼小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浅议"名师"
Black or white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