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2017-08-26 08:30孙昕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家族日本差异

孙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进化,整合了全国各地和各民族文化要素,沉淀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而日本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通过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其民族、民情、风俗、习惯等自身因素相结合,逐步演变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日本文化。以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从而求同存异,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中日文化差异比较中国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载体,而儒家文化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为历代帝王与文人学者所推崇,随后又融入了道家、法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而日本文化起初并没有太多“日本风”的本土文化,而是借鉴中国文化,与其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又融入西方文化后,形成了自身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而日本文化却是对外来文化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吸收性。

一、中日文化的主要差异

(一)思想观念

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处于思想的统治地位,强调的是“以孝为先”“尊老爱幼”,讲究的是仁爱、和谐、诚信、中庸,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后又融入了道家“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思想和法家“以法制为核心”思想,让中国人形成了较强的家族观念和道德观念,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同时,家族色彩较为浓厚,认为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血缘第一,血缘关系会让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随后才是地域关系,在一个地域内的建立联系,增强凝聚力。而日本人虽然也有很强的家族观念,但日本的家族活动是以生产为主,但有历来以集团的原则行事,除了本家族的成员外,其他非血缘关系的人们也可以作为家族的一份子。所以,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家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与本家的关系要比旁系亲属更加紧密。此外,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国民有着由内而外的满足感,讲求“以和为贵”。而日本受地域限制,本身资源相对缺失,急需从他国索取所需,这就使日本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侵略的思想。

(二)行为模式

众所周知,中国与日本都讲究“和文化”。对中国这一大陆型国家而言,良好的自然和农耕条件奠定了中国农业大国的地位,“日出而坐,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传统作业模式成为了中国人的主要生存方式。人民不必过于为温饱和物质短缺担忧,而生活的其他所需又可通过交换而得,这种生活的满足感使中国人逐渐形成了以和为贵的相处原则和温和圆滑的处事方式。而以大和民族自居的日本作为海洋型国家,地域狭小、物产匮乏,使国人自古以来便具有较强的征服欲。为了自己营造更多的生存资源,他们需要用较强的匠人精神和意志品质赢得认同和信赖,所以日本人普遍能够用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执行命令一丝不苟,注重工作细节,遵守规则,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而虽然诚信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人们时间观念较弱,日常活动较为随意,有时候会更改双方见面的时间,经常出现迟到的行为。所以,中日文化的行为模式中,如果不全面了解,很容易发生冲突或矛盾。

(三)表达方式

语言表达是文化中差异最明显的一项。首先,日本文字的是在唐代时中国汉字演变而成,有些字会直接照搬汉字,但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却与汉字的字面意思有着天壤之别。如“先生”,在日本,“先生”只能用于教师、医生等。如“大丈夫”在日语中是“没关系”的意思,“皮肉”是“讽刺、挖苦”的意思,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次,日本语常用暧昧的表达方式。日本人与他人沟通时想要表达否定、推测、暗示、拒绝的意思,说话就会较为圆滑,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尽量减少对他人的伤害。比如:在拒绝别人的出行邀请时,中国人的场合可能会说“对不起,我家里有事去不了”。而在日本人的立场上可能就会说“本当に行きたいのだけど、ちょっと用事があるから…今度一緒に行きましょう。”以这种委婉的表达,先感谢对方的好意,然后说明原因,避免与对方产生摩擦。另外,日本人虽处事谨慎标准又高,但却很少直接的否定对方的行为。比如,下级对上级说“部长、ここまではいいですか?”上级在对下级所做的成绩不够满意时,一般会说“うん、いいけど、後もう少し調べた方がいいのではないかな?”用这样的方式使下级既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的同时,又没有被全面地否定。这种暧昧的表达方式与中国人直来直去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二、如何灵活运用中日文化差异

(一)互相尊重国家文化

正如上文所提,日本文化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表达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若想在交往中避免摩擦与误会,就必须了解两国的风俗习惯、生活禁忌等,互相尊重彼此的习惯、礼仪,彼此迁就、谦让,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客观对待文化精华

虽然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不适应型,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华所在,我们要用一颗平常的心,客观看待日本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领会日本文化中严谨、细致的匠人精神,巧妙运用日本委婉地表达方式,将其优点升华为我所用。

(三)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

充分认清文化差异与文化差距的区别,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且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过贡献。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起点。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做到既要认同本国文化,又要尊重他国文化,尊重文化差异性,理解个性文化,与其和平相处,加强与日本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三、结语

中日文化虽然都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两者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全面了解两者文化的内容,发现矛盾之处,客观分析,对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不会出现交流发生矛盾的现象,加快文化交流,丰富文化内容,减少文化交流的阻碍。

参考文献:

[1]殷小凤.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研究[J].才智,2014,(06):251+253.

[2]姚莉娜,顾红,王萌,韩舒静.中日文化差异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0):17+22.

[3]陈思佳.关于中日文化四大差异的比较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2016,(06):52-56.

[4]夏迪娅·伊布拉音.中日文化差异下的体态语比较[J].现代语文,2012,(11)154-155.

猜你喜欢
家族日本差异
相似与差异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HK家族崛起
找句子差异
《小偷家族》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