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研究如何真正落地

2017-08-29 02:15万淑兰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随堂每学期学校

万淑兰

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平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科研的“实验田”,也是教育科研的“归宿点”。教育科研就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教学得到“最优化”。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教育科研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校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构建高效、有生命力的课堂是我校一直努力的目标。我们以课堂展示为载体,不断聚焦常态下的课堂教学,希望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确立“以学论教”课堂教学标准

我们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整齐划一的教学向重突出个性的教学转变。课堂教学要着眼于“三追求”“四关注”。“三追求”为:一是有效果,要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有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有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的收益和价值。“四关注”为:一是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组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装学生”。二是关注发展。关注学生基本“学力”、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在照亮别人的同时壮大自己。三是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思考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关注教师反思的过程。四是关注研究。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心态和个性特点,学生也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听课中把好课堂教学脉搏

听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大力倡导开展校本教研的今天,通过听课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积极探索从以下三个层面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

1.听常态课,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开展课堂诊断。

随堂听课总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这样的课更能展示出真实的课堂情境,更能让人客观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情。我们每学期都会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由教务处牵头引导老师们走进随堂课,真正了解授课情况,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反馈。

每期随堂听课的年级都不相同,比如去年下期,学校就专门针对一年级、六年级各班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随堂听课,13天时间,一共听课49节。学校听这两个年级的课堂也是有意为之,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外,我们还考察毕业班老师的课堂是否立足于学生的“小初对接”、基础知识与课外拓展是否紧密相连;听一年级老师的课堂,旨在观察孩子们的日常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课堂规范等)是否落实。

今年2月一开学,我们就对二年级数学、四五年级各班语文和数学以及五六年级的综合科目进行了随堂听课。仅我在的东校区,到目前为止,我就已经听课40多节。我们从老师们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到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做了认真细致的观察记录。我们听课的每个老师都感觉到了“一小”教师们的执着、敬业,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独具匠心。“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许多课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教学手段选择不尽人意,或教学环节有小小的遗漏,或教学效果未达到圆满,甚至个别老师还要重新再上……教务处会再次跟踪听课,检查课堂教学情况,从而使诊断工作凸显连续性、针对性、实效性。通过这几年的随堂听课诊断,我们学校很多年青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老师们也达成了共识:我们的常态课也可以精彩,我们的随堂课也可以成为精品。

2.听观摩课,在激烈竞争中推陈出新。

在听随堂课诊断的同时,学校还每学期有针对性地组织两次以上的校内观摩课。比如新教师亮相课,每学期新进的教师师徒结对之后,学校将选择一定的时期向全校师生展示新进教师的亮相课———新教师在上课前都做到了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听取老教师的建议。再则,学校还认真落实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课。学校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督课小组,依据《郴州市一完小课堂教学督导评价细则》,对中青年教师的课堂进行量化打分。

另外,我校每学期都会有“新华杯”教学比武。我们会根据不同学科选择一个相同的主题发动教师们参与教学比武,比武的教师有年轻的,也有刚转学科的,还有刚调入的教师,旨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强化转岗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新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同课异构”“家长开放日”等活动的开展。我们让全校教师(不仅仅是中青年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大胆竞争与展示,从而引领、培养教师不断得到锻炼成长。通过评优观摩,一方面,一些教学中急需探寻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设计与展示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竞争中也在不断发展成长。比如刚调入我校两年的赖华梅老师,以心理老师调入,转岗去教语文,且在去年郴州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中执教《舍不得这棵树》并获得一等奖。上学期调入我校的毛玲老师,本是作为体育老师调入的,但在随堂课中我们发现她的数学课也上得不错,于是让她去参加了苏仙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并获得城区组一等奖。

3.听磨课,在反复研讨中努力前行。

“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历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颠扑不破的法则。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参加赛课、研讨课的机会越来越多,于是,“磨课”成了每学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旦有教研课、赛课的任务,我们的教研组长就会带领全组老师对参赛老师反复地听课、评课。听课磨课,对教师来说,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一次次听课磨課的过程,使教师对新理念的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

另外,我们还派教师积极外出听国家、省、市级的优质课,让他们通过听课、借鉴反思,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三、在评课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听课把脉后的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评课作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专门设计相关评价内容及标准,注重安排引领教师、专家、家长多主体参与评课,从多角度为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策略与方法。

1.引导教师自评。

上课后,我们都要求教师面对同组老师能评述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的情况,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自评时要求教师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通过自评,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2.安排小组互评。

授课结束后,我们总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由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全员参与评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授课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的过程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发展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与评价者相长的通道,开启着教学智慧大门。

3.校长参与点评。

在实际听课后的评课活动中,校长是肯定要进行点评的。对校长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挑战。如果遇到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则要拼命学习———听課前所做的功夫往往不为人所知。点评课时,校长们既要“讲礼”,要尊重老师的成果,要肯定老师的用心;更要“讲理”,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解答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迷茫与困惑,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4.引进家长评课。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仅要经得起校内师生的检验评价,更应经得起社会和家庭的检验与评价。家长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资源。为此,每年学校都要安排“家长开放日”活动,充分利用家长的智力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既拓宽了评价的空间,又弥补了学校师生评课的不足,促进了家校沟通,促使教师不断成长。

所有先进的改革理念,都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来检验;所有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都要通过课堂来体现;所有师生的成长与发展,都要通过课堂来实现。教研之路没有止境,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随堂每学期学校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学校推介
校园侦探队随堂测试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4 STEP BY STEP随堂通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