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017-08-29 02:22刘令军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歌咏荣誉感倒数

刘令军

有一年,我带一个初二的班级。

我们学校的惯例,每年在国庆节前,都会组织一次全校学生参加的歌咏比赛。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好机会,因此很重视这样的活动。前年歌咏比赛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临上阵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学生都表现得很好。我信心百倍,认为进入年级前三名应在把握之中。但在上场的时候,一个平时我很少关注的学生何俊很“自信”地说:“比什么比咯,反正是倒数第一名。”一些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立即对何俊进行指责:“什么人呀!难道你就希望我们班获得倒数第一名吗?”

面对学生的指责和质问,何俊也不争辩,随着队伍走上了舞台。在比赛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这个何俊,不知是什么事情逗乐了他,竟然“噗哧”一声笑了起来,随后,队伍的后面还有几个响应者,也都跟着乐了。

这次歌咏比赛,就真的如何俊事前预言的一样,我们班获得了倒数第一名。

回到办公室以后,跟我联班的贺老师(任教我们班的语文)狠狠地说:“这个何俊,必须严惩!这还得了!故意抹黑自己的班级,还有一点点集体荣誉感吗?”

我多年从事德育研究,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我跟贺老师说,暂时不要处罚他。你想想,处罚了他,就能让他爱这个班级吗?处罚了他,就能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吗?

贺老师说,就算不處罚,对这种现象总应该批评批评吧!太恶劣了,以后所有的学生都学这个样,怎么办?

我说,批评也没有必要。这个学生为什么会在比赛的过程中突然发笑?显然这是他有意为之,他对这个班级没有感情,所以巴不得得倒数第一名。我们现在批评他,只会增加他内心的反感,对班级更加厌恶。

贺老师问,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算了?

我说,对!我们不仅不能追究他的责任,还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是什么因素促成了他对这个班级没有任何感情。在学生下台以后,我就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育失误。何俊之所以不爱这个班级,最主要的原因是我长期忽视了他在这个班级的存在。

我跟贺老师说,一次歌咏比赛失败了,没有什么要紧,我们个人的荣誉与学生的成长相比起来,其实不算什么。有了这一次教训以后,今后我们应该检讨自己的教育行为,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以后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重视何俊在这个班级的存在,不光只有何俊,其他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也应该是一样的重视。何俊在台上笑的时候,后面还有几个响应者,至少说明,这个班级不只有何俊,还有几位学生也是对这个班级没有感情的。

贺老师点头说好。今天的事我们不再追究。但贺老师想指导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拟定为《我们班获得了倒数第一名》,让大家谈一谈获得倒数第一名的感受,也引导学生进行一下反思。

我说,这样处理好!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我上数学复习课。在课上,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我经常采用学生上课我当学生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要慢慢进行训练,从最简单的做起,慢慢教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理解讲出来,让听众都听明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些学生已经学会了当小老师。尤其是陈尚和吴聪两个同学,走上讲台已经有模有样了。我发现今天这一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来讲解,于是在班上宣布,四道计算题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来讲解。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让人意外的是,坐在后面的何俊也举手了!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他的名。他上台以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很自信,很专业。但问题是,这些题目他一个都不会做。

没想到,这小子,学着我的样,点了四个优生的名字,上台去做。题目很快做完了,他也不知道对错,就又分别请了四位优生进行点评。整个过程他居然做得滴水不漏。事后,我表扬他,总结了他三个优点:第一,最有教师范;第二,机智聪明;第三,懂得借力。

自此之后,只要我在课堂上要请一个学生上台来代替老师讲课的时候,何俊都会高高举起手。

于是,我就经常请他上台。

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歌咏比赛。这一次,我们选的歌曲是《在太行山上》和《歌唱祖国》两首歌。第一次排练结束的时候,我问何俊,你看我们这次歌咏比赛的组织和编排怎么样?何俊想了想说:“老师,我有一个设想,您看怎么样?”

我扶着他的肩头,说:“好呀,说说你的高见。”听到我将他的意见定义为“高见”,何俊脸上有些羞涩:“刘老师,现在我们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学生记不住歌词。我看可以这样解决,同学们都拿一本数学书上台,把歌词都写好放在书里面,封面上都粘贴一张红纸,这样数学书摊开的时候就是一长排红色,看上去就像电视上的那种很专业的合唱演出一样。”

我很兴奋:你这个创意好呀,这件事情我就交给你去办理了,你马上落实。何俊得到我的肯定后,马上就去办。

这一次歌咏比赛,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我们班真的拿到了年级的第一名。

贺老师说:“刘老师,我真的服了您了。只一年时间,原先一个巴不得班级得倒数一名的学生,硬是让您给转化过来了,变成了一个为班级荣誉积极奔走的学生。您能跟我详细说说这其中的教育策略吗?”

我说:“策略很简单,只有七个字:有投入,才会有爱。”爱是不能强迫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强迫你去爱另一个人。

同样的道理,一个班主任,不管他在班级的影响力有多大,他也不可能强迫他的学生去爱自己的班级。然而,一个班级的建设又确实需要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为其付出感情,做出努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自己的班级呢?只有当学生为这个班级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智慧、精力的时候,他才会深深地爱这个班级,把班级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与班级荣辱与共。

我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金窝,银窝”为什么就不如自家的“狗窝”呢?因为我们对“狗窝”投入了时间、智慧、精力。

同样的道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惟有引导学生不间断地对班集体投入个人的时间和智慧,才能唤醒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爱自己的班级。

(作者单位:宁乡县煤城中学)

猜你喜欢
歌咏荣誉感倒数
这是我们要的集体荣誉感吗
Heart to Heart with the CPC与党同心
家乡
张全枝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浅谈班级集体建设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