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①

2017-08-30 10:02张天英国玉芝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罗非班肝素盐酸

张天英,国玉芝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①

张天英,国玉芝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6-01~2016-05-31于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48例,A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法,B组患者采用单一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A组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B组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0%,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作χ2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较强的统计学意义。(2)A组患者在治疗后共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例,B组患者在治疗后共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例,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经过χ2检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时疗效显著,停止用药后患者凝血功能很快恢复,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盐酸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安全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患者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造成患者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疼痛感明显,行走时及站立时疼痛加剧的症状,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此病可继发患者患侧下肢水肿、患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14-06-01~2016-05-31于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6-01~2016-05-31于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文选取的96例研究对象均经过血管无损伤性检查、血管造影X线片检查等检查后被临床医师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疼痛感明显,行走时及站立时疼痛加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48例,A组48例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1~74岁,平均(50.2±3.5)岁,患者入院前病程3~15d,平均(9.1±0.6)d;B组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1~79岁,平均(51.3±3.7)岁,患者入院前病程4~16d,平均(9.3±0.8)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结果的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本文选取的96例研究对象均经过血管无损伤性检查、血管造影X线片等检查后被临床医师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②96例患者在治疗前7d没有使用抗血栓凝结及抗血小板凝结的药物;③96例患者无盐酸替罗非班及低分子肝素过敏史及用药不良反应;④96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2]。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法:使用药物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1165,生产厂家: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100mL:盐酸替罗非班5mg与氯化钠0.9g)使用方法: 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由静脉输注患者体内,起始30min滴注速率为0.4μg/kg/min,起始输注量完成后,继续以0.1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通用名:速碧林,国药准字:J20090006,生产企业: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使用方法:一般每日用量为184~200AXaIu/kg,分2次给予(即92~100AXaIu/kg bid),每12小时给药一次,持续10d。B组患者采用单一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法,使用药物用法用量同A组的低分子肝素药物[3,4]。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为期10d的治疗后,对患者作血管无损伤性检查、血管造影X线片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平均肢围差(患肢肢围-健肢肢围)[5]、静脉闭塞程度等指标;对患者作凝血功能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状况。

1.5 评价指标

治愈:患者接受治疗10d后,下肢平均肢围差为0CM,静脉闭塞程度小于10%,患者患肢肿胀、局部疼痛感明显,行走时及站立时疼痛加剧等症状消失;显效:患者接受治疗10d后,下肢平均肢围差小于5cm,静脉闭塞程度小于30%,患者患肢肿胀、局部疼痛感明显,行走时及站立时疼痛加剧等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接受治疗10d后,下肢平均肢围差大于10cm,静脉闭塞程度大于50%,患者患肢肿胀、局部疼痛感明显,行走时及站立时疼痛加剧等症状无任何改善。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安全性评价指标:治疗15d后用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四项(FIB:2~4g/L、PT:11~14s、APTT:男性:(37±3.3)s女性:(37.5±2.8)s、TT:16~18s)[6]。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A、B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A组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B组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0%,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48)

2.2 A、B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

A组患者在治疗后共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例,B组患者在治疗后共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例,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A、B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患者下肢静脉血液流动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血栓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而引起患者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关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采用(1)物理疗法:此法适用于血栓形成时间短,且病情较轻的患者,具体为:腿部抬高和卧床休息1~2周。(2)药物疗法:抗凝疗法: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稳定期使用口服类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类药物;溶栓治疗:使用药物为尿激酶等[7,8]。在本次研究中,(1)A组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B组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0%,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A组患者在治疗后共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例,B组患者在治疗后共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例,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患者在本次治疗中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均属于抗凝药物疗法,不同的是A组患者在治疗时增加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此药物能有效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并且在患者静脉血栓消失停药后,患者的正常血液凝结功能马上恢复,具有极高的用药安全性。综上所述,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时疗效显著,停止用药后患者凝血功能很快恢复,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1]古旭云,朱昱冰,赵磊,等.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J]. 哈尔滨医药,2014,2(11):298-300

[2]李岚,姜述斌.盐酸替罗非班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治疗中危非ST段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评价[A].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6):6-8

[3]顾建平,徐克,滕皋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J].中医药信息,2014,7(17):505-510

[4]盛颂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2(9):37-40

[5]陈熙,蔡飞,李沁,等.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肺栓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 哈尔滨医药,2015,5(7):734-738

[6]冯会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05(12):527-530

[7]吕磊,张纪蔚.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5,2(13):91-96

[8]钱结胜,李征然,等.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4(7):266-269

黑龙江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编号:NO.2016-299。

张天英(197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副主任药师。

国玉芝(196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学士,主任药师。E-mail:gyz0528@163.com。

R658

B

1008-0104(2017)04-0028-02

2016-12-02)

猜你喜欢
罗非班肝素盐酸
盐酸泄漏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