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①

2017-08-30 10:02秦丽红王国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丁苯达拉缺血性

秦丽红,王国辉,白 禹,王 辰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①

秦丽红,王国辉,白 禹,王 辰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10~2015-08收治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3%和95.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TNF-α和hs-CRP水平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和13.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运用。

缺血性脑卒中;丁苯酞;依达拉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疗,容易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应用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主要以抗炎、抗凝、改善微循环为原则,继而促使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降低[1]。我院2013-10~2015-08采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证实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应用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现就有关情况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10~2015-08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8例。纳入标准:经CT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至入院时间≤72h;自身无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脑出血患者;受试药物过敏,3个月内有急性脑梗死史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0~80岁,平均(66.2±5.9)岁;发病部位:脑干4例,颞顶叶6例,丘脑7例,额颞叶8例,内囊19例;基础疾病:糖尿病10例,高血脂15例,高血压1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0~80岁,平均(66.7±5.4)岁;发病部位:脑干5例,颞顶叶7例,丘脑7例,额颞叶9例,内囊16例;基础疾病:糖尿病8例,高血脂16例,高血压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给予吸氧、抗血小板聚集、降糖、降压、调脂、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20120042)3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50299)200mg,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标准[3],结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显效:NIHSS评分下降>91%,无病残,工作及生活恢复正常;有效:NIHSS评分下降<45%,工作及生活功能部分恢复;无效:NIHSS评分下降<17%,病情有恶化趋势。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说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n=44)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改善情况的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TNF-α和hs-CRP水平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TNF-α和hs-CRP水平下降,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改善情况的对比(n=44)

2.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对比

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对比(n=44)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神经内科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多认为与生活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4]。另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通过氧化应激、炎症机制可以介导血管内皮损伤,其激活内源性凝血机制,可导致血小板凝集,血流速度下降。同时,如果患者因脑部肿瘤、血管畸形造成脑部供血异常,或有动脉硬化病史,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情况下,脱落的血栓堵塞血管,引起供血区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即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临床上,溶栓及心脏介入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疗效,但溶栓及心脏介入术治疗的风险较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加之该治疗手段的依从性较差,容易影响患者预后改善及健康恢复。对此,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成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必要手段[5]。早期积极治疗疾病,迅速改善缺血区血供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目的。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炎症反应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有密切关系,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6等炎症因子的升幅与预后呈负相关。亦有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大量堆积,直接攻击脑细胞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缺血部位出现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目前,依达拉奉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其对自由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缓解脑水肿、预防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炎症因子分泌、促使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因而抗缺血缺氧效果十分强大[6]。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能够促进缺血区脑血流量恢复、微循环改善,具有促进神经功能迅速恢复的作用。丁其酞对花生四烯酸的分泌、自由基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可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内皮NO、PGI2的含量,从而可促使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炎症因子TNF-α和hs-CRP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的结果相似[7],说明依达拉奉与丁苯酞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故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综上所述,联合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炎症反应,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刘庆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6,36(5):506-508

[2]郭炜.多指标系统评价血塞通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2,29(3):69-71

[3]陆晓红,陈月红,金玉玲,等.rhG-CSF联合bFGF对缺血性脑卒中鼠神经功能及CD34,MAP-2表达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4):11-12

[4]刘强,戚昉,龙似维,等.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8和-23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704-2705

[5]王苏平,王梓晗,彭道勇,等.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MMP-2和-9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6):2273-2274

[6]陶杨.中、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的疗效和安全性考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397

[7]黄晓勇.丁苯酞联合巴曲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4):31

秦丽红(1978~)女,黑龙江宝清人,博士,主治医师。

王辰(1983~)男,黑龙江绥化人,硕士,主治医师。E-mail:freesky518317@163.com。

R743

B

1008-0104(2017)04-0095-02

2017-03-16)

猜你喜欢
丁苯达拉缺血性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