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K磷酸化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①

2017-08-30 10:02马利峰胡春荣李凤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积分法磷酸化免疫组化

马利峰,胡春荣,李凤君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ERK磷酸化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①

马利峰,胡春荣,李凤君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通过探索研究ERK磷酸化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09~2017-01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分别采用免疫组化积分法判定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ERK蛋白磷酸化情况,术后间断随访出院患者的生存质量状态。以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为随访分界点。结果:①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几乎无ERK磷酸化;②高ERK磷酸化状态的结直肠患者生存时间短于低ERK 磷酸化患者。 结论:P-ERK1/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表明P-ERK1/2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结直肠癌;ERK磷酸化;免疫组化积分法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2005年,全国统计新发结直肠癌病例10万余例,死亡的结直肠癌患者约有5万余例。随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结直肠癌不断深入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一些控制细胞增值分化的信号传导途径的异常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发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s)介导的的信号传导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是 MAPKs传导通路的重要节点,结直肠癌患者中常可发现 ERK表达额异常增高。本研究亦在通过对比患者自身的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 ERK磷酸化状态,判断正常的组织与肿瘤组织 ERK磷酸化水平,以及通过免疫组化积分法对患者进行不同积分分组并以3、6、9个月生存期为随访时间节点行间断随访,比较不同积分分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比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03~2017-01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临床诊断为结直肠癌并符合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病理科医师采用背靠背的方式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积分法分别测定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 ERK蛋白磷酸化状态,同时给出病理诊断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不同的组别,术后间断以3个月、6个月、9个月为随访时间节点,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

1.2 入选标准

全部患者均签定了自愿知情同意告知书;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并有临床手术指征;排除有重大精神疾患或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

1.3 免疫组化积分法

判断依据:细胞浆和/或细胞核中发现棕黄色染色颗粒物质。最终积分:由染色细胞的百分率分值和染色的深浅程度分值共同决定,其分值分别为0~4分。

染色细胞的百分率分值:≤10%为0分、11%~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6%~100%为4分。细胞染色的深浅程度分值:无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黄色为2分、棕色3分为、深棕色为4分。

1.4 实验结果判定

积分7分及以上为ERK蛋白高磷酸化,1-6分为ERK蛋白低磷酸化,0分为ERK蛋白无磷酸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数据与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采用χ2检验表示,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组织未发现有ERK蛋白磷酸化状态

肿瘤组织存在ERK蛋白磷酸化状态,不同的患者,其积分也不同。

2.2 不同积分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组病例数及平均生存时间

分别比较不同分组之间的平均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P<0.05,说明不同组别之间,其平均生存时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由于分值越高意味着p-ERK水平越高,说明随着p-ERK水平的增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 在结合不同的分组之间,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的差别,说明p-ERK水平的增高,代表患者的预后越差。

2.3 不同时间节点时,不同积分组患者生存例数

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节点,不同级别患者活例数(%)

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总体χ2值为9.7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分组患者的生存率有明显的不同。即:低分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优于高分组患者。

3 讨论

通过对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进行染色比较,追踪ERK磷酸化情况发现:本课题中所参与的患者标本,所有正常组织不存在ERK的磷酸化状态;而所有肿瘤组织都会发生ERK的磷酸化,但是,不同患者,其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积分法不同。考虑之所以存在不同患者,其ERK磷酸化水平不同,是因为不同患者所处的疾病分期不同,再者,患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比较不同 ERK磷酸化积分的患者的生存时间,发现低 ERK磷酸化积分患者(2~6分),其平均生存时间未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明显差异;高ERK磷酸化积分患者(7~8分),其平均生存时间也未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明显差异;低积分组(2~6分)与高积分组(7~8分)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之间存在明显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比较不同积分患者的时间节点的存活率,结果发现低积分组患者明显优于高级分组患者,但是,部分低分组(2分组)其三个时间节点的死亡率未发现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考虑可能与患者的例数偏少有关;3分组与4分组、5分组与6分组相比较,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考虑当积分接近时,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受到多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未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分组分别与5分组、6分组比较,4分组分别于5分组、6分组比较,发现其3个月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是,低积分组的6个月、9个月的生存率会明显优于高积分组;7分组与8分组比较,未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分别让3分组、4分组、5分组、6分组与7分组、8分组进行比较,发现3、4、5、6分组的患者的3个月、6个月、9个月时间节点的生存率要明显优于7分组与8分组,说明低分组患者的生存率优于高级分组。 本研究通过采取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免疫组化积分法分别测定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 ERK蛋白磷酸化分布状态及表达情况进行评分,术后间断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显示出 p- ERK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方面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选取的样本量比较小,p-ERK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还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检验验证。

[1]汪建平,李孟鸿.ERK2磷酸化CSN6在结直肠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J].Cancer Cell,2015,28(2):183-197

[2]陈丽莎,徐永成.JMJD2B通过ERK-MAPK途径影响人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5,35(7):962-967

[3]李晶,张云生,李宁,等.MEK-ERK信号通路调侃H3K27me3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3,29(2):183-188

[4]郝志楠,郑永斌.PI3K/AKT及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细胞管道形成的作用 [J].中国医药导报, 2014,11(23):30-35

[5]Wortzel I,Seger R.The ERK cascade:Distinct Functions within subcellular organelles[J].Genes Cancer: 2011,2(3):195-209

[6]徐伟丽,孙文广,马莺.MAPK信号通路与结直肠癌[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2):389-392

马利峰(1976~) 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主管技师。

胡春荣( 1978 ~ )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副主任医师。E - mail: lfj1992@126.com。

R322.4+5

B

1008-0104(2017)04-0150-02

2017-04-15)

猜你喜欢
积分法磷酸化免疫组化
T69E模拟磷酸化修饰对Bcl-2与Nur77相互作用的影响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ITSN1蛋白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浅谈不定积分的直接积分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巧用第一类换元法求解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