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阶段性探讨

2017-08-30 23:01闻一诺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中国文学阶段性发展

闻一诺

摘 要:我国文学发展源远流长,从儒家四大经典到现代都市文学,绵延数千年,虽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但各个时期均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使整个文学发展历史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分析中国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几个重要阶段,有利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学。

关键词:中国文学;发展;阶段性

一、前言

我国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大体可以按照文体进行划分,尽管不同时期很多文学体裁是通用的,但存在明显的主次分别,也即所谓的阶段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在不同朝代体现的较为明显,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即是一种对时代文学发展特征的高度概括。

二、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指秦统一之前的时期,包括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带有后代多种文学形式的特色,这种变化并非是一种倒发展,事实上,先秦时期我国文学繁荣,后代文章几乎都是以先秦文学为根基发展而来,比如屈原的《离骚》、儒家四大经典《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以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等,影响了后代骈体文、叙事文学、评论文学、诗歌的发展。

比如《诗经》,诗经中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成书年代已经难以具体考证,分为风、雅、颂三种形式,有赋、比、兴三种手法,风雅颂赋比兴合成“六义”,是诗经的主要特征。诗经大部分是四言诗,也即每句四个字,比如“挑之夭夭,灼灼其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样的形式,这即是诗经的主要特色,也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一时期文学有一定的形式,但没有完全固定的规范,和同期的思想界一样,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

三、秦至南北朝时期

秦朝,包括秦国,以法家为统治思想,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归于一统,秦二世而亡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将思想和文学上的统一推向了古代的第一个高峰,汉代骈体文盛行,样式规范,文字华美,有包括《上林赋》、《铜雀台赋》等名篇传世,另外汉代文学的另一大特色是“乐府诗”,汉乐府包括大量的叙事诗,是一种崭新的、特色鲜明的文学形式。虽然汉代也有《史记》等著作,但“赋”和“乐府诗”依然是汉代文学主流。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的变乱使文学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总的来说,文学的变化并不大,不过出现一定的散文化迹象。乐府诗也延续到北朝时期,《木兰辞》是这一时期乐府诗的代表。

四、隋至元时期

隋朝较为短暂,文学乏善可陈,但唐宋元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其代表则毫无疑问是“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诗的特点,并进一步规范发展,形成了盛唐诗文化,有李杜等多位大家和上万首佳作传世,唐诗或者热情奔放、热情抒情怀古、或者感叹世事、或者思乡念人,情感丰富,表现力极强。唐代除了诗意外,散文、叙事文、游记等其他文学形式也均占有一席之地,最著名的无疑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初唐文学的一大巅峰,流传下来的經典更是不计其数,“萍水相逢”、“他乡之客”、“失路之人”等成语、俗语,均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宋词也被称为长短句,其表现力较之唐诗几乎相当,有李煜、李清照、辛弃疾、苏东坡等多位著名词人,流派也有婉约、豪放等,宋代发达的社会经济和较高的开放程度使文学发展更加繁荣,除宋词外,还有欧阳修等名家留下的诸多名篇。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最后高峰,自元代以后,受制于统治阶级,中国文学的发展陷入了一个较慢的阶段,元代戏曲文化中,涌现了关汉卿在内的一批文学家,而《窦娥冤》等名篇将元代戏曲推向了更高的层次[1]。

五、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我国文学发展经历低潮,但也偶有佳作,明代为求束缚士人思想,推行了八股文,连给皇帝拜寿的文章格式、用语也是规定好的,朱元璋、朱棣等为求巩固统治,屡兴文字狱,文学发展因此大受影响,较之前代明显陷于停滞,这一时代的讽刺小说是发展最快的文学形式,作者借古讽今、借物喻人,以讽刺当权者,包括《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在这一时期问世。清代文字狱较之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流传,晚清时期,统治者对于文化的管理渐渐宽松,文学发展渐渐恢复,虽然没有在短时间内出现颠覆性的变化,但为民国的文学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总结来看,越是政治黑暗,志怪文学往往越是繁荣,包括明代的讽刺小说、清代的《聊斋志异》以及唐代的《酉阳杂俎》等。《酉阳杂俎》成书时期,盛唐已成过眼烟云,段成式之父段文昌任宰相时,宦官弄权,朝政昏暗,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段成式,段成式并未登上仕途,选择信奉佛教,并著有《酉阳杂俎》,以荒诞不经的故事、戏谑的口吻表明自己的态度。

六、民国与当代

民国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将文学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涌现了鲁迅、胡适、徐志摩等一众大家,虽然后世对这一时期的文学家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文学的开端确实是在民国,民国文学具备一定的开放性特色,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十分让人瞩目,曹禺的话剧、老舍和茅盾等人的小说、徐志摩的诗、鲁迅的杂文、胡适和朱自清的散文等均占据着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鲁迅一度被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小组关注,这体现了民国时期较高的文学水平[2]。当代文学继承了民国部分元素,小说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包括都市文学、战争文学、红色文学等,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非常大,这使文学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和更丰富的素材,而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发展则从另一个角度刺激了文学的进步,莫言亦拿下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一代大师,同时,现代文学渐渐脱离了纸面,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式文学也渐渐崭露头角,这体现了我国文学发展和时代相切合的特征,但网络文学质量上参差不齐,而且内容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管理。

七、总结

中国文学发展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各个时代的纵向特征进行了浅析,重点分析了不同时代文学的特点,虽然限于篇幅不够精细,但以纵向比较的方式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和各阶段特征较为直观的展示出来,有助于读者大略了解中国的文学发展史。

参考文献:

[1]刘中树.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6:28-40+171-172.

[2]任美衡. 茅盾文学奖的审美特质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兼析《蛙》及其他获奖的现实题材小说[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167-171.

猜你喜欢
中国文学阶段性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游仙窟》与《双女坟》的对比分析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