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侠电视剧中的侠文化

2017-08-30 06:20张梦楠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墨子文化产业

张梦楠

摘 要:武侠电视剧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追捧与喜爱。尤其以金庸武侠电视剧最为出名,被不断的翻拍,不断地创新,但是,究其根本,没有离开两个字“武”和“侠”。在武侠电视剧中,受众不仅可以看到英雄儿女可歌可泣的爱情,也可以看到尽展英雄本色的大仁大义,荡气回肠。本文试图通过对武侠电视剧的分析,来解读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侠文化。

关键词:墨子;武侠电视剧;文化产业

一、侠文化

首先,墨家思想当时与儒家思想并称两大显学,可见在当时墨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在秦以后,虽然墨家思想逐步没落,但是其展现出的“侠”精神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人们纷纷将墨、侠糅合起来,创立了“侠出于墨”及“墨侠一体”说。这种说法最早由晚清学者陈澧提出。在相同的背景环境下产生,有着相似的形态,这是墨家思想与侠文化的历史碰撞之一。

其次,所谓侠义精神是为侠者的行为模式的一种文化上的抽象与概括。墨子对“兼爱”的实践要求是“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侠者亦是急公好义,抱有匡世济人之念。侠义精神所涵盖的“义”也并非简单的侠者之间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而是侠者行为所遵从的不计功利的纯道德要求。侠者就是继承了为“义”而宁可舍其躯的做法。把对“义”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至。

尽管墨家思想与侠义精神在某些方面有着相同点。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墨家思想从战国以来发展至今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墨家又是一个有组织的集体。而侠义精神仅仅是人们的一种思想上的境界,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相比而言,墨家思想有着更浓厚的底蕴,有着组织和集体,而不仅仅是一种存在于意识中的思想。这是侠者所不能比拟的。

二、武侠电视剧中的侠义精神

武侠电视剧,顾名思义,它是以古代历史为背景,以行侠仗义的英雄人物为主人公,主人公地位一般低于普通平民,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行为准则的电视剧,被称为武侠电视剧。一般的武侠电视剧大致包括侠义精神、爱恨情仇、暴力武侠画面等几个因素。主要在武侠剧里,我们总会看到,各路英雄豪杰都会齐聚一堂,推选武林盟主,还有一些甚至为了得到武林盟主之位,不择手段,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以侠义为主展开情节,使受众在情节的展开中得到精神的愉悦与升华。下面,笔者将探寻武侠电视剧中所展现出来的侠义精神:

例如《侠客行》中,长乐帮贝海石为了得到武林盟主之位,也为了躲避侠客岛的侠客令,公然推出石中玉来顶帮主之位,从而石中玉和石破天的身份转换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这儿两个人完全不同的性格则成为了整部电视剧中最大的看点。石中玉油嘴滑舌,貪婪好色,胆小怕事,自私自利。而石破天则正好相反,他是一个大仁大义,善良勇敢,忠厚老实,有情有义的大英雄,大豪杰。即使在众人都误解他时,即使大家都将石中玉惹下的麻烦都推给他时,他依然用自己的真诚去化解,用自己的善良去赢得每一个人的包容。为了能使石清夫妇和石中玉可以一家团圆,他选择当长乐帮的帮主,代替石中玉去赴侠客岛的死亡之约。他为了不让闵柔伤心,假扮石中玉去凌霄城负荆请罪,即使知道很有可能一去不回。他在沙漠中,英勇救人,他在临去侠客岛的路上,接手了所有帮派的赏善罚恶令,代替他们去那个人人畏惧的侠客岛,这便是侠义。置生死于度外,只为了保护弱小,除恶扬善,匡扶正义,尽展大侠风范。

三、武侠电视剧的发展前景

20世纪初期,“侠”文化终于不再仅仅局限于白纸黑字,而是以一种生动形象的色彩影响呈现在人们的面前。1928年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火烧连云寺》,引起了观众的轰动好评,自此,一系列的武侠片纷纷登上电视银屏。这也为武侠电视剧的诞生起了推动的作用。在抗战期间,中国各地纷纷处在水深火热的时期,武侠风渐渐收敛了强劲的势头,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五四运动后,国人的思想逐渐解放,武侠风不仅仅局限在朝堂中,而是慢慢想江湖转移。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终于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金庸、古龙为代表所创作武侠小说为武侠剧的成长提供了基础的素材。一批批的武侠风空前活跃。香港电视台首次尝试将武侠小说改编成武侠电视剧,1976年,《射雕英雄传》应运而生,收视率直线上升,自此,武侠电视剧在银幕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更多的武侠电视剧登上了电视的银幕:《神雕侠侣》、《碧血剑》、《雪山飞狐》、《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一部部武侠小说不断被拍成电视剧,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地被翻拍。1993年,中国第一部被推向市场的武侠电视剧《白眉大侠》开镜。后拍摄了《浪子大钦差》、《少年包青天》第一部和第二部,但是武侠片在大陆并没有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在进入21世纪后,科技也在不断地发展演进。随着《火帅》、《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仙剑奇侠传》、《逆水寒》、《少年黄飞鸿》等等一系列高清的武侠剧开播,武侠剧占领了银幕的大半江山。尤其是金庸题材的电视剧,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追捧。

现如今,金庸题材的电视剧仍然占领的武侠剧的主流。《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侠客行》、《碧血剑》、《连城诀》等等一系列的经典武侠片都成为了不老的经典与传奇。但是,在今后的武侠电视剧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电视剧的形成是依靠于一个新颖题材的剧本,有着充实内涵的内容加上新颖技术的包装才能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是目前令人担忧的是,在继古龙、金庸、梁羽生之后,中国的武侠小说并没有更多的发展,这就说明缺少注入新的活力的素材。再者,中国武侠电视剧由于缺少新的素材与活力,只能翻拍经典的老版本,例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就被至少拍成了三四个版本,《侠客行》、《书剑恩仇录》也至少被翻拍过两次。尴尬的是,不断地翻拍并没有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人们被经典的演技所折服,被经典的剧情所吸引,在翻拍的新电视剧中,演员的演技很难超越老版本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具备又被不断地篡改,这使观众的吐槽之声不断,抗议之声不停。例如2014陈妍希和陈晓版的《神雕侠侣》,不但没有得到观众的追捧和认同,反而吐槽演员的演技差,演员的颜值不够,剧情老套,没有演出小龙女的神仙姐姐的气韵等等。其实,笔者认为,这或许就是武侠剧走向下坡路的预兆之一。

在未来的武侠电视剧的发展中,不仅仅在技术上需要有突破,还有在演员的演技以及剧本的创新上需要有新的突破。否则,仅仅依存于现有的经典武侠电视剧,很难在吸引观众的眼球,继续在电视银屏中有着更大的发展。

四、结语

在强大的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各种文化产业在不断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武侠电视剧也在不断地革命创新。文化与经济不断地融合、交织,创造出一片崭新的格局。侠义在时代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明确的说,“侠”便是武侠电视剧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没有了“侠”,武侠电视剧也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市场。武侠电视剧,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该紧随时代的潮流,融入现代的特色,才能创出新的机遇,新的发展。如果仅仅靠翻拍和抄袭,那么,估计很快会失去市场竞争力,然后被新银幕所淹没。

参考文献:

[1]余醴.金庸小说的民族意识管窥[J].文学教育(上),2016(10):54-55.

[2]王宗辉.试论武侠小说中的痞子形象[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5):85-88+96.

[3]刘天红.金庸小说的丫鬟形象[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86-88.

猜你喜欢
墨子文化产业
墨子破云梯
《墨子》“戮于社”考——兼谈社的文化功能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