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文化的衰落与出路之我见

2017-08-30 14:46俞炜李彦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年轻人

俞炜+李彦

摘 要:空竹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空竹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谈空竹文化的起落表演性于一身。无论作为玩具,还是作为体育器具,都可称的上难得之物。但到近代,空竹面临大众了解程度低、产品发展缓慢、特技失传、玩家年龄偏高的问题。经研究归因于政府对空竹的支持力度不够大、产品商业化程度不高、且普及率低。所以建议加强对空竹的政府政策支持、对空竹文化的宣传,以加大空竹的普及率和群众对空竹的了解度。

关键词:空竹文化;政府支持;年轻人

一、空竹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空竹文化的起源

制作空竹的材料多为竹木,因其中空,故称其为空竹。空竹是我国民俗技艺中的一种,流传至今,源远流长。据说三国时期,曹植曾作一首《空竹赋》,但早已无从考证。从明朝《帝京景物略》中记述的与空竹有很大渊源的空钟的玩法和制作方法, 以及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考证, 空竹文化在民间流传的历史应该至少在六百年以上。但纵观历史文献,关于空竹的记载和资料却少之甚少,起源之说又各有异同。我国学者刘荫柏认为,宋代百戏杂技项目“弄斗”是空竹的早期形式,可能是空竹的前身。台湾学者吴盛达则指出在元末就出现过空竹的踪迹,现在的学者则普遍认为明朝《帝京景物略》书中提及的空钟就是以前对空竹的称呼,因而推测空钟就是空竹的起源。空竹的起源众说纷纭,所以还是无法准确得知空竹的起源时间与地点。

(二)空竹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空竹从宫廷传播到民间并广为流行。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特别受城乡百姓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健身玩具,每逢过节,人们都喜欢抖空竹,尤其孩童们更是如此,并能耍出许多花样。清朝是空竹的鼎盛时期。抖空竹在当时已经成为百姓喜爱的活动之一。明朝时,玩空竹的主角仍只是儿童,一定意义上只能说是儿童的玩具,而清朝时期,王宫贵族,商人百姓也都加入到了抖空竹的行列。清朝,北京的空竹最为著名,坐观老人的《清代野记》中记载:“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之空钟其形圆而扁 ,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可看出北京的空竹外形较为独特。而“较外省所制”则看得出清朝空竹普及率之高。在近现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人民极大提高了物质文化生活,对于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强身健体的需求也日益见长。抖空竹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体育活动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三)空竹文化的宏扬

二十世纪以来,抖空竹在全国各有发展,特别是北京及其周围等地,互有交流的练习者众多。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抖空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北京市宣武区的张国良和李连元成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由于空竹的健身性和表演性,同时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能充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被订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空竹在世界上更是享誉全球,演遍世界各地,早在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

二、空竹文化现存的问题

(一)政府对空竹的支持力度不够大

空竹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运动日益壮大,极大程度上是由于各朝宫中对它的重视,并一度成为宫廷玩物,说明它在古时体育运动中的地位之高。虽然现代政府也重视过,然而空竹的地位早已大不如从前,对空竹的态度基本上听之任之,仍未颁布相关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对其的发展更是没有明确指示。因此,各地空竹玩家团体或联盟之间的交流甚少,宛如一盘散沙,没有核心,亦不相干。空竹因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演项目经历过短暂的辉煌,但很快便重归沉寂。

(二)年轻人对空竹的认知度低

当今现代,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加快,空竹作为历史流传的证明和民俗文化传承的载体,其文化空间面临着存续的危机。前几年政府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总人口逐年减少,大家族也在逐渐没落,即使现在推行二孩政策,使人口有所回升,但是了解空竹的人群却未有明显的上升。据调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空竹表演时被问及这是什么体育项目时,多数无法准确的回答,或者认为这只是一种杂技项目,可见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其了解甚少。空竹在我国的发展也冷热不均,局部地区还有发展,但大多数地方比较冷清,普及率极低。

(三)空竹特技面临失传的威胁

在时间的长河中,空竹运动衍生出各式各样的玩法。空竹抖动时也多姿多样,使绳索翻花,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等动作,称作“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放捻转”等诸般名目,其中一种尤其高超的技艺被称为“蚂蚁上树”,将长绳一端系于树梢,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动一只空竹,迅速将飞转的空竹抛向长绳,持绳者用力拉动长绳,将空竹抖向五六米高的空中,待空竹落下时,抖空竹者将其稳稳接住,可令观众瞠目结舌。但会这些技能的人越来越少,空竹也正无声无息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空竹玩家中,多数人五十岁以上,且大多为离退休人员,空竹很少被青少年和儿童问津。同时,商品经济的冲击使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工作,越来越短的空闲时间遍更显得珍贵,因此,空竹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大部分人因为嫌麻烦或者没时间不愿意传承或学习抖空竹的技术,导致从事空竹运动的人老龄化程度越发严重,空竹的传承也出现很大的断层,以至于在年轻人中知道空竹的少之甚少,且玩家水平差距很大,一些特技因为家族的传承被保留下来,水平高的也往往集中在这些家族中。而今年轻人不愿意传承或学习抖空竹的技能,这些技能也正面临着失传的可能。

三、空竹未来的出路

(一)加强空竹的政策支持

历代空竹文化的发展,空竹文化的流传都颇为得益于政府的支持。简单来说,一旦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各方面對于空竹的宣传力度就会大大提高,了解空竹的人也会大幅增加,就会有更多的人热爱空竹运动并愿意抽出一部分时间从事空竹运动。如果政府能重视空竹运动,并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空竹运动的发展,相信人们很快会熟知空竹文化,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引入一些适当的竞争,人们肯定很快会热爱空竹运动、致力于空竹的发展事业。

同时,空竹运动可加入到一般的体育活动中,并为参与者提供比较系统的基本教学,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到空竹,能最基本的抖空竹,相信大众会非常乐意传扬传统空竹文化。由于现代我国人口基数相比于古代多了许多,空竹的传播也相对于更加容易,地方市政府只要积极推广空竹文化,知晓空竹文化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二)加大对空竹文化的宣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空竹也无法逃离这个规律。在政府与媒体支持后,并得到他们双管齐下的宣传,能极大限度的鼓励商人投资到空竹行业。在商业运作下发展空竹事业既可减少政府的负担,也可吸引各家空竹厂进行竞争,而良性的竞争必将推动空竹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空竹可以自行并高速的发展及传扬。新型的空竹在发展的同时又可研究出新的玩法、新的技能,更多的人会被空竹的魅力所吸引而抖空竹,丰富空竹的多样性,也为抖空竹平添新的乐趣,从事空竹的人群也会不断增长。通过商品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空竹也能借机不断的流传给更多人。

此外,因为空竹是一项十分具有表演性的体育运动,所以在各地由当地政府组织一些空竹比赛,或者空竹表演,在吸引观众的的基础上,增强空竹文化的传播,加强人们对于空竹的了解,对空竹文化的宣传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将空竹引入到年轻人的生活中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对于空竹这样一项较为传统的运动而言,可以说有利也有弊,利在于,空竹文化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更为广泛地传播出去,而弊端在于,年轻人一般都对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比较感兴趣,空竹这项陌生的运动对他们的吸引远没有球类运动那么大。所以,可以通过在公园中举行空竹的表演互动,在没有杂技舞台的隔阂,空竹就显得与人们的距离并不遥远,可以邀请年轻人互动、学习。

同时,在学校的校园生活中,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诸如空竹这样的传统运动兴趣课程,以及理论学习课程。以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空竹、了解空竹、热爱空竹、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在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地开展空竹的教育,这样不仅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提高年轻人对于空竹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还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传承意识。

参考文献:

[1](明)刘侗,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M ].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

[2]郝曉蕊.空竹文化的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03:122-123.

[3]张基振.中国民间体育保护与发展实践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21 - 25.

[4]李凤梅. 新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点与发展趋势[J]. 山东体育科技,2010,( 4) : 45 - 47.

[5]赵成鹏. 空竹运动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展望的调查研究1——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2014,34:211-213.

[6]邢瑜,唐军,周海浪,马月,李亚敬. 空竹的发展历史与健身价值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12:439.

[7]石峰.长期空竹锻炼老年人身体成分与体质特征[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4:3955-3956.

[8]张宝根,黄晓春.从文化变迁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5) : 44 - 48.

[9]张登峰.“空竹”多样化名称的文化学解析[J]. 搏击.武术科学,2007,06:85-86.

[10]占玉珍.民俗体育“空竹”进入高校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8).

[11]中国体育史学会. 中国古代体育史[M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0.

[12]白杰,谭扬芳.北京抖空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探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8,16(1) : 73 - 76,96.

猜你喜欢
年轻人
年轻人存钱有多难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
年轻人,千万不要相信自己会穷一辈子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动起来
年轻人
年轻人为什么会猝死
我眼中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