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读写训练点 迈好习作第一步

2017-08-30 15:29戈洁
创新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自然段总分习作

戈洁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习作教学尤为重要。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中找准训练点,有效进行写作训练,读写结合,帮助学生迈好习作的第一步。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选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的实效性呢?

一、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读写实效性

1.仿写: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万事开头难,学生刚接触习作,往往无从下手,如果不能很好地给予帮扶,学生很容易出现无话可写、有话不会写的情况,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写作欲望,甚至畏惧习作。那么该怎样帮助学生迈好这一步呢?“仿写”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

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仿遣词造句。语文教材中文章大多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因此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那些描写细致、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别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荷花》中有这样一段:“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可以让学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另一种花卉。再如《庐山的云雾》一文里有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描写得生动形象,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上“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它又变成了……”的句式再写一写庐山云雾的其他姿态。

(2)仿构段方式。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落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三年级的课本中,有较多的课文是总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而三年级学生习作也主要是以段为主,因此我们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总分、总分总结构仿写。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第四小节就围绕“原野热闹非凡”这句总起句描写了原野上的大豆、高粱、榛树叶子。这一自然段是学生练习总分结构的极好范本。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学着本段的样子围绕总起句通过写几个方面把内容写具体。如围绕“今天真冷啊!”从“早晨起床、上学路上、走进教室”几方面写写自己感受到的冷。

(3)仿方法运用。三年级的课文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也会接触到一些说明方法,如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这些手法或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可感。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让学生试着将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用一用。比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中,“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一句就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台风的巨大威力,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继续想象,用上排比的手法再说上几句。再如《海底世界》的第三自然段在围绕中心句写具体时,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课文第四自然段则简要介绍了海底植物。因此可以搜集一些海底藻类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并指导学生选择其中几种海藻,仿照第三自然段用上说明方法写具体。

2.改写:实现从读学写的内化运用

(1)变换文体练习写。比如,结合《航天飞机》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写一篇航天飞机的自述,将《山行》改写成简单的文包诗,根据《恐龙》一文介绍的知识编写一篇科普童话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的写(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

(2)发挥想象补充写。比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小骆驼通过和妈妈的沙漠旅行明白了自己的驼峰、脚掌、眼睑、鼻子在沙漠中的作用非常大,不再自卑。教師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练笔:当小骆驼再一次遇到小红马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续编了故事,又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巩固。再比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一文主要介绍了气象卫星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此文与前文《水上飞机》进行比较,会发现《水上飞机》还讲了样子和种类,然后教师通过资料补充卫星的样子、种类等,让学生试着模仿《水上飞机》编写“星星遇上气象卫星”的故事。

(3)填补空白扩展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比如《金子》一文写到:“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写出了彼得为了实现梦想付出的辛勤劳动。教师可利用这段文字以“勤劳的彼得”为题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彼得辛勤耕作的场景。再如《雪儿》一文,文末讲到“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与雪儿告别时的情景,进一步感受“我”和雪儿之间建立的深厚感情。

二、遵循认知规律,实现读写无缝衔接

1.充分阅读,让读写过程相融合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自主阅读,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才能走入读写结合的理想境界。如《争论的故事》一文,可以紧紧围绕“争论”二字,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关注品读课文的句式、标点的运用等,在让学生明白争“怎么吃”是没用的后,设计一个小圈套,让学生说说争什么才有用,于是学生说争“射哪只雁”才有用。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来争一争,再让学生写一写就水到渠成了。最后,巧妙地引导学生明白争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做起来才有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地读,流畅地写,使读写结合的效益最大化。

2.把握重点,让读写形式相契合

仍以《海底世界》为例,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从篇章结构上看,课文最大的特色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课文的重点段落2、3、4小节也采用了总分结构,条理十分清楚。从语言表达角度来看,课文详略分明,声音、动物、植物说得较详细,矿藏写得比较简略。根据以上解读,结合本文语言特色及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的学段特点,笔者认为此文无疑是引导学生习作的最佳范文。因此一开始,笔者仍将“总分”结构作为一个读写结合点来设计教学。但是,纵观三年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总分”结构的段落学生已经接触不少,就这一学期,《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島》《恐龙》等文章中都有总分结构的段落,而且学生也练习过多次。《海底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如果这次的教学目标仍仅仅指向总分结构,给人的感觉就是对学生进行的写作训练一直在原地打转,没有提升。于是笔者再次研读教材,发现《海底世界》的第三自然段在围绕中心句写具体时,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虽然在同一单元的《恐龙》一文中学生已有接触,但那时只是着重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没有进行迁移运用。因此,笔者最终把本文的读写结合点定位在运用说明方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上。这样,让即将三升四的学生在复习巩固总分结构段落的基础上,又有写作方法方面的新提升,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发展性。

3.找准结点,让读写内容相吻合

学生的“写”不能忽视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体会比喻的妙用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之后让学生进行练笔。然而他选择的练笔内容却是描写另外的一种景物。这样的读写结合只为语言文字运用而运用,导致教学情境经历“文内—文外—文内”两次切换,学生不但不会进入仿写氛围之中,而且也很难再回到已营造的教学氛围中来。笔者认为此时的仿写就可以放到全文学完后或者课后再进行指导,以不打断课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如果放在课中进行写话练习,不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还会有哪些姿态,仿照着课文的句式再写几句。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阅读与习作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头戏,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在课堂上,只要教师能够巧妙地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有材料可写,有语言可用,有方法可依,那么,学生习作的第一步就能迈得稳定扎实。

猜你喜欢
自然段总分习作
秋天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美丽的秋天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