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底气从哪来

2017-08-30 00:18刘涛雄
人民论坛 2017年22期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创新驱动

刘涛雄

【摘要】在中国经济新旧发展动能转化之际,创新型经济在中国正展现出持续稳定的活跃性和自我发展生命力。中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具有领跑的潜力,创新型经济所需的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创新发展既需要有效市场也需要有为政府。当前创新型经济活动的活跃是有持续性基础的,中国向“创新驱动”转型取得超预期效果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关键词】创新驱动 创新生态系统 规模报酬递增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创新型经济在中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今年一季度及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6.9%,不少经济指标超过市场预期。在中国经济企稳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增长率数据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而是我们能否看到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积极因素,特别是这些因素到底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是否带有根本性的意义?比如说,中国经济在结构改善方面已经表现出一些标志性变化。从国民经济的需求结构来看,尽管近几年来在中国经济调整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不断减速,但消费需求的增长率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开始稳定在10%左右。如今,消费需求已超过投资需求,历史性地成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的主体力量。再如,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构成中,随着2010年后金融危机刺激政策效果逐渐退潮,工业增长速度一路下滑,工业增加值季度增长率从15%以上一直下降到6%左右。与此同时,服务业实际上自2012年开始就展现出了稳定性,近五年的季度增长率大体稳定在8%上下。如今,服务业也已经取代工业成为三次产业中的主体力量。

但在这些变化背后,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而言更重要的是,创新型经济在中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创新活动展现出持续稳定的活跃性。而且,这些现象背后的动力不是刺激政策的推动,而是市场和企业自我演进的生命力使然,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对经济的刺激政策一直处于克制状态。创新驱动在中国正在逐渐成为现实。但直至最近,国内外一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近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的是相对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的是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可以说,创新不足是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功同时的最大“痛点”。今天,我们终于看到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新型经济正在中国呈蓬勃增长态势,更可喜的是这些趋势具有规律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特点。

当前,规模空前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破茧成蝶。目前大家对这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有诸多不同表述,如工业4.0、物联网、智能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等,也有人认为这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延续。但其中的核心都是信息网络技术和传统工业化成果产生的“化学反应”,对几乎所有工业时代的代表性产品进行智能化网络化改造,如汽车、电器、建筑、家居等。中国有很大可能在这一轮产业革命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次产业革命的典型模式是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深度整合和智能化的革命,因而最重要的现有产业基础是信息通讯产业和制造业,而中国在这两方面都有坚实的基础。首先,万物互联最重要的平台基础是移动互联网,而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几个国家之一,移动互联网被认为甚至领先于美国,为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等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可能。其次,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坚实的基础为制造业迎接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广阔空间。还有,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普遍有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有拥抱新产业革命的巨大动机;同时产能过剩使传统行业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为外部进入者进行并购提供了契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要模式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的深度整合,而中国既有领先的互联网产业,又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还处于制造业产能过剩升级意愿强烈时期,这可谓天时地利,再加上人和——合理的政策,必将带来无限可能。而当前中国创新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已经展现了利用新一轮产业革命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目前大数据、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分享经济等行业从投资到实际生产,中国都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中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具备领跑潜力

新产业革命的技术特性使得庞大的经济和人口规模成为中国独特优势。中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曾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低廉且劳动人口比例不断增长的“人口红利”。但今天,当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劳动人口比例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且老龄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人口红利”俨然已经演变为“人口负担”。但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中国庞大人口基数正在创造基于网络效应的“新人口红利”。从经济学理论上讲,人口规模大的国家相对于人口规模小的国家,最有可能产生优势的产业是规模报酬递增性质更强的产业。所谓规模报酬递增,是指某些产业规模越大,其竞争优势越强,效率越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就是十分典型的产业。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当用户数翻一番时,网络价值不只翻一倍,而是变成四倍,这便是规模报酬递增,也是经济学常讲的“网络效应”。正因为这样,互联网企业竞争时往往不惜血本赔钱争取用户,用户即是价值。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發展不逊于甚至超过美国,一大原因便是中国庞大用户基数带来的网络效应。从产业史来看,一般来讲,在传统产业上有比较优势的后发国家往往在先进产业上有比较劣势。从日本、韩国等后发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史来看,几乎都是在制造业上有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而在当时的先进产业上有比较劣势。但今天的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中国在传统制造业上具有成本优势,通过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经济迅速崛起;正在这种比较优势趋于消失时,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中国在这一先进产业具有人口规模的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结合又将创造更先进的产业形态,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这就使得中国同时在传统产业和先进产业上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也为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提供了空前机遇。

新产业革命将助力中国向消费驱动转型。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依靠内需驱动经济增长,但过去实际情况差强人意,而现在这种情况随着新产业革命的推进已经初步得到逆转。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国民经济各大需求中的主力军,这背后其实有一定必然性,因为一系列有利于消费增长的情况已经出现。首先,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中国电子商务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网上零售额已连续多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电子商务发展也带动了物流业蓬勃发展。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中国快递业务量自2014年即跃居世界第一。电子商务发展还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大大激发消费热情。其次,消费金融正在快速增长。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造金融业,首先被大幅度促进的领域之一便是消费金融。得益于人们消费行为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其消费记录会得到更完整记载,在目前所有在线数据中,消费数据是最丰富和最好利用的一大数据源。通过大数据,对消费借款者的信用和风险进行评估,使得互联网金融优势明显。消费金融具有“小微”金融属性,消费贷款往往是单笔金额小发生笔数多。传统银行的单件处理操作模式使得消费金融边际成本过高,难以发展。互联网金融一大优势就是边际成本低,并行批量处理,可充分运用“大数定理”,为小微金融而生。另外,智能化革命必将为消费升级创造广阔空间。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的发展将为工业化时代的产品插上智能翅膀,几乎使得所有耐用消费品面临升级换代。比如,智能家居的发展使得冰箱彩电空调、厨房设备、家居装修等都面临智能化换代。这将为内需启动创造极大的想象空间。

创新的生态系统在中国逐渐形成

一个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有不断涌现的创新资源。创新型经济需要知识、资本和人才来支撑。而在这三方面,中国都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出积极态势。从知识生产来讲,一个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原创知识和技术源源不断地产生,不断为创新企业和产业注入新的推动力。近年来,中国在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中国全社会研发支出稳步上升。据科技部网站数据显示,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1%,2016年全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2%。中国每年新增专利数已大大超过美国,每年新发表的SCI检索科研论文位居世界第二。根据各类大学排名,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稳步上升,已有多所大学在各类排名中稳步进入世界前50名,甚至前20名。从人才焦点来讲,知识人群是高技术创业的主力军,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中国已有非常扎实的基础。从存量看,中国的研发人员总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从流量看,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最大规模的博士生培养数量,庞大的高级知识群体每年源源不断注入就业市场。十多年前中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许多高校经历了一个规模快速扩张期。尽管其中的一些政策和行為也带来一定争议,但今天看来,不得不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今天中国向创新驱动转型奠定了人力资本基础。从资本要素来讲,创新产业离不开金融支持体系,包括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完善的证券市场在内的一整套金融制度安排。中国已初步形成了支持创新创业的比较完整的金融制度安排。目前中国是各类新技术、新产业风险资本最活跃的地方,如线上零售、移动支付、智慧医疗、可再生能源等,中国都是全世界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方,多方面投资量均接近或超过美国。

良性的竞争性市场是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制度安排。发现和利用创新机会,需要分散的组织和个人从各个维度、在各个角落进行摸索,是一个不断试错、在大量失败中孕育成功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说明,发现创新机会、识别创新的成本和价格、催生创新产品和培育创新企业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市场机制。也可以说,是否能够使得创新性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是衡量市场机制是否良性运作的最重要标准。虽然我国的市场机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持续不断的市场化改革,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胆进取,至今已形成一个各项配套制度基本完整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竞争性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对创新活动的选择和鼓励已成为当前中国创新经济活动和创新型企业源源不断产生的最基本的动力。

开放性和多样性是一个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属于后发国家,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现有企业力量相对薄弱,现有产品比较缺乏,这使得一些新兴企业能够利用市场空白,直接切入最新最前沿的技术,进行跨越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比如在支付领域,当欧美国家多年来普遍采用支票结算,已经形成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制度和行为习惯时,我国支票结算并不发达,反而为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减轻了负担,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政府不遗余力推进简政放权,消除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降低行业和企业的准入门槛,这无疑为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环境。

总之,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取决于新动能——创新驱动的实现。透视近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无论从创新型经济活动所展现的蓬勃活力来看,还是从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具备可持续的现实基础和合理逻辑,取得超预期效果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参考文献】

①《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2017年1月10日。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创新生态系统创新驱动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述评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创新生态系统的初步研究
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及演化研究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内涵及其评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