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2017-08-30 00:48邵明煌
创新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铁球物体交流

邵明煌

课堂交流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通过课堂上时刻发生的行为和互动所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课堂上呈现出情境创设、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等热闹非凡的交流景象,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降低了课堂交流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必将提高初中物理课堂交流的有效性。针对这一课题,笔者联系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是以师生思想的和谐为前提的,这就需要教师以平等、关爱的心态对待学生,营造氛围,成为课堂交流的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也许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形而阻断课堂交流:受教学进度和课时的压力,教师“满堂灌”,课堂是“一言堂”;震慑于教师的威严,学生沉默寡言、金口难开;学生发言奇思异想、离经叛道,课堂纪律混乱,教师授课激情受挫;……

要使课堂交流有效地进行,就需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民主是师生真诚交流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民主氛围中,才能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学会宽容、善待学生的离经叛道,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独到见解,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同时还要运用智慧引回学生偏离教学主题的思维,维持正常课堂秩序,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一份民主少一份独裁,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智慧少一份摩擦,多一份肯定的微笑少一份愤怒的眼神,作为学生忠诚的倾听者,分享他们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营造出和谐课堂氛围。

二、找准新课切入点

初中物理学课程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结合学科优势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是课堂互动的良好开端。例如,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个实验让学生感受液体的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也有压强:①向玻璃管中加水,玻璃管底部的橡皮膜向下凸;②用手指触压装满水的塑料袋,手指受到压力的作用;③把底部蒙有橡皮膜的开口玻璃管插入水中,橡皮膜向上凸。另外,可利用“一纸托水”“吸管吸饮料”等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利用“死海不死”的故事,引入浮力的概念。这些导入实例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强调教学情境创设,不仅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而且符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素质的优化发展。运用视频、图片、Flash动画等声像并茂的媒体资源激趣导入,给学生呈现喜闻乐见的故事、小常识,不仅可以增强问题的现场感和直觉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降低潜意识中畏难和厌学的抵触心理,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现实基础。

三、课堂提问分层递进

要将新的知识点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就需要学生不断通过思维的碰撞,逐步修正、认可,进而建构知识,这个过程少不了教师的设疑提问。例如,在建立力与运动的正确关系教学过程中,可设计这么几个问题:①推桌面上的粉笔盒,然后撤去外力,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推桌面上的小钢球,然后撤去外力,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的理解从“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原因”再进一步想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到底是什么”。③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只受到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④运动路程的长短,除了跟受到的阻力有关,还跟什么有关?如何保证它不变?⑤如何改变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通过这些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逐步理解实验并能主动设计实验且领悟实验的结论。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低起点、小步子的问题串教学,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挫折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捕捉课堂生成的信息资源

课堂上的有效交流,不仅是师生之间思维的交互,也是学生之间展示思维活动,并与他人分享和沟通的过程。例如,有这样一道有关浮沉条件的选择题:

關于铁球在水中的沉浮,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沉入水底的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B.凡是铁球就会沉入水底

C.空心的铁球一定漂浮在水面 D.悬浮在水中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正确答案是D,不少学生选C,它是本题的强干扰项。虽然类似的例题曾讲解过多次,但学生碰到该类型的题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陷阱”。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抓住学生争执焦点,营造交流氛围,然后让选择C和选择D的学生分别讲述其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分析哪种思路更合理,从而找出解题思路中暗含的“陷阱”,正确解答。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剖析虽然不及教师的讲解简洁明了,但更有利于与其相当的其他学生理解。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建立在学生产生交流需求基础上的思维碰撞。课堂上,除了教师预设的问题情境外,有些是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闪现的一些预设之外的疑惑,而这些问题常常更能引发学生思考,演绎出更精彩的课题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信息资源,更好地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沟通,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互补”,实现共同提高。

猜你喜欢
铁球物体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铁球同时落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悬浮的鸡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