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创新中心建设下人才瓶颈解决途径探析

2017-08-30 10:18谭小花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

谭小花

摘 要: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开放协同、人才集聚、创新生态良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西部创新中心,这既是重庆的功能定位,同时也给重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西部创新中心是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吸引和集聚更多创新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重庆已具备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但各种创新要素依然缺乏。创新人才作为主要的创新载体,对加快西部创新中心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应促进创新型领军人才集聚,打造西部创新型人才核心聚集地,然而,目前存在很大的创新人才缺口,创新型人才的匮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创新中心建设,那么如何弥补人才缺口、加快西部创新中心建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西部创新;人才瓶颈;路径探析

一、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在创新人才缺乏的情况下,须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迫切需要。

(一)改变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

大多数高等院校在教学中沿用传统的刻板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师生互动交流也非常少,这种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单调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制约和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破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勇于创新,敢于质疑的人才是社会的需求,是西部创新中心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改革课程体系

在现阶段高校学生日益剧增的就业压力与市场严重缺乏优秀人才的双重背景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变革高校课程体系迫在眉睫。坚持高校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变革方向,既是满足人才自身的需要,也是西部创新中心建设的需求。通过市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定向的过硬的专业素质人才,保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解决创新型人才瓶颈问题,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中心。

(三)促进校企合作

大学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其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大学的教育应是开放性的,坚持校内与校外结合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而且其营造的创新教育社会氛围,有利于把创新教育从校内教育的实践引向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实践。通过开展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加强与校外企业尤其是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

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保证高质量人才的流入

(一)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目前优秀人才的引进渠道还较为狭窄,主要还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引入,但由于受招聘数量、年龄、专业、地域及考试自身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很大一部分有能力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无法得到任用。

(二)完善人才引进标准

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任用不能采取“一刀切”的选拔方式,由相关的人事部门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筛选,这样既不能选拔与岗位相适应的人才,还占据了单位一定的岗位名额,对单位的良好发展也不能有所保障。完善人才选拔机制,采取相关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参与选拔的方式能更好的选择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特殊的人才招聘应该有与众不同的考核方式与之对应,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考核的方式,结合岗位需求靈活选择,有针对性、目标性的筛选,以此才能更好的保障创新型人才的流入。

(三)严格选拔流程

现在人才引进中普遍存在“走后门”的情况,如“关系户”、收受贿赂,买官卖官等非正当非公平的竞争现象,使考核程序流于形式,将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真正有创新思想和能力的人才拒之门外,导致人才的流失。强化选拔流程,严厉杜绝人才引进中这种形式主义,保证高质量人才的公平引进。

三、落实人才保障政策,激发创新人才积极性

(一)保障人才优惠政策落地生根

很对地区或单位为了吸引优秀人才,都会在选拔任用优秀人才的时候给予相应的人才优惠政策,针对不同的层次的人才给予不同的优惠待遇,以此激发优秀人才的热情,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在某些地区,这些优惠政策却落得有名无实,聘用之前说得冠冕堂皇有理有据,到岗之后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坦途,不是相关优惠政策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就是在实施这些优惠政策的过程中办理相应的手续相当繁琐,这会严重挫伤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有阻碍影响,也会对以后的人才引进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

有效解决引进的优秀人才住房、医疗、配偶就业问题等实际问题,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全神贯注,不会因为自己的家庭事宜而影响自己对工作的专注,降低工作效率,而影响单位的发展。

四、创新学习渠道,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事物更新换代非常快,要想不断的跟进时代的步伐,使得引进的人才一直保证有一种上进的心态,有着创新性的思维,不断推陈出新,那么,加强学习、获取新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一)千方百计“走出去”

拓宽人才培训地域空间范围,强化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持续增强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只是内部培训和简单的“走出去”,现在很多外出培训考察都是局限在国内的其他省市,也许在国内相关的条件、思想和技术都是有限的,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走出去”的步伐迈大一点,派遣杰出的创新性人才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思想、创新理念和技术。

(二)想方设法提升操作能力

创新外出学习渠道,不仅是单纯的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更应该重视操作性、实践性的培养,将所学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高效率达到创新的目的。有渠道的情况下,可以将外派学习的人员安排在创新性强的研发平台进行实地锻炼,提升其创新性和研发能力。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