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2017-08-30 02:03陆媛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积极心理学心理学

陆媛

摘 要:大学学习是独立人生的开始,大学教育的重点在于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自我教育的能力既是他们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能力,又是他们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乐观型解释风格的养成既能帮助大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积极力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又能帮助大学生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关键词: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大学生;自我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及其基本思想

“积极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1954年)的最后一章“走向积极心理学”。但直到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在1998年的美国心理协会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期间的任务时,积极心理学才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在2002年,他第一次采用“积极品质”(Positive character)一词,他认为美德和力量是个体积极品质的核心,是战胜困难、疾病的有力武器,培养这些品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他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价值取向是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发展中的人和事,用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以人类幸福为主旨。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欢乐、希望、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绪体验的机制和影响;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怎样促进个人的成长等。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本性趋于积极,强调对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消解了传统主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使人活的更加幸福。这是对人的终极关怀,这与自我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指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帮助大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又可以帮助大学生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对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1、积极情绪体验有助于大学生成长发展

积极情绪即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价的情绪。积极情绪代表着安全,它可以引发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扩大注意范围,改善对挫折和失败的认知,提高抵抗压力和逆境的能力,以及从消极状态中恢复的能力;使人主动融入环境,乐观而有效地探索环境中的人和事。积极的情绪还可以扩大人的思考和行动范围,使人更加有创意和灵活性,愿意接纳新的经验。它还可以建立持久的个人资源,使人长寿和有力量。例如,乐观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也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

根据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的模型我们可以看到:积极情绪体验不但反映个体的幸福,而且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长期的适应价值。积极情绪具有两大核心功能,瞬时拓展功能和长期建构功能。瞬时拓展功能可以拓展个体即时的思维——行动范畴,个体即时思维促进个人资源的构建;长期个人资源的建构,可建构个体长久的身体、认知、社会等的资源,并产生螺旋式的上升和循环,在此过程中增进个体的幸福感。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了自主性和自我调节等许多特点。个体的成长表现为不断对自己作出判断,分析自我,促進个人成长的过程。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自我教育,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挖掘和研究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创建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考和动手能力、勇气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通过美德的发掘、积极品质的培养等途径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力量,让学生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爱生活、关爱他人,学会接纳自我、接纳他人,能够面对挫折时充满希望,具有应对逆境的精力弹性。这些,不仅可以增强教育者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而且能激发大学生利用自身的积极资源,主动培育其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行为。这更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可以成为学生一生享用的财富,促进个人优势的提升,从而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

2、积极人格特质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连特(George Valliant)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项历时70年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在生命各个阶段中经常表现出乐观、幽默、宽容、延迟满足等特质的人,当他们年老时,生活更幸福,身体更健康,寿命也更长久。威连特将这些具有积极适应功能的特质称作“成熟的防御机制”,而积极心理学家称其为“人格优势”。到目前为止,积极心理学共研究出24种重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如爱的能力、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坚持、宽容和智慧的灵性等。这些积极品质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我们身上固有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快乐和乐观的潜能。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的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理解,将有利于激发潜能,获得美的感受。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状态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条件,是个人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提高自我品质的过程。积极心理学以尊重人性为基础,以赏识为先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能力。通过正向期待的引导,学生会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不断地对照,了解自己前进的速度,并不断缩短距离以达到目标,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和良性互动,提高自身修养。

3、乐观型解釋风格的有助于实现幸福人生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本身虽然不能为人类增添力量和优秀品质,但问题的出现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它主张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一是多方面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一个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肯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原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看待它。如果我们把原因归结为可控的、暂时的,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反之则会出现消极的情绪。为了达到积极的目的,积极心理学常常从另外一个角度或用另外一个视野来对问题做出新的解释和理解,而对问题本身做出积极的理解会更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

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制的因素,如努力、能力等,他就会把这次的成功当作是自己能力的一种检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学习的自信心,并相信今后自己还会再次取得更好地成就;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运气,那么这次成功不会给他任何自信心,他只会祈求自己以后还会碰到类似的好运。如果一个人将挫折、失败归因于可控制因素,那么这次的挫折、失败对他今后的影响就要小得多,他或许会从这次的挫折、失败中汲取教训,进而改善。如果一个人将挫折、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因素,他就只会听任自己的失败而不去做任何努力,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形成习得性无助。

乐观型解释风格的养成将使大学生在对事物自我认知方面,首先着眼于积极因素,着眼于自己能控制的因素,提升自信心,从而尽可能的扩展自身的自我认知能力;其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将使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调节的时候,相信事物具有可控性,目标具有可实现性,从而更有动力、激情去实现自我要求,最大程度的激发自我调节能力的潜力;同时,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有利于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当自我调节失败,未能顺利达到自我要求的目标时,会归因于外界因素,而当有利于通过自我调节顺利实现自我要求的目标时,则又归因于自我能力因素,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在进行我教育时,能更自信而乐观,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可持续性、成就感,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通过积极情绪体验的培养、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乐观型解释风格的养成,用一种更加欣赏、开放的眼光看待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大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力量和美德,用人文关怀的态度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实现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实现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SeligmanMEP,Steen TA,Peterson C.Positive psy- 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5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郝宁.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08).

[5]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6]王贺,陈健芷.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简论[J].教育探索.2011(237),(3).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积极心理学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