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的识别与教育管理

2017-08-30 23:15刘翠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特殊学生高职院校对策

刘翠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入校的学生中特殊学生的比例也相应提高。做好对识别特殊学生的识别并加以引导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稳定学校教育工作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识别特殊学生以及如何引导教育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学校管理有方,实现全程育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殊学生;对策

近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良好,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的得到改善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各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发展,在校生规模逐年递增,每年为社会培养众多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学生高考成绩差异过大,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比例较高。

从教育主体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在校生出现安全或者突发情况的比例高于普通高校。而出现安全与突发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群体中特殊学生的比例较高,没能进行早期识别并加以针对性的开导预防。所以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的识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特殊学生的六种类型

(一)体质特殊

这类学生经历过重大疾病或、生理有一定缺陷,如身材矮小、过于肥胖、腿脚不便、发育不良等等。长期处于周围人有色眼镜的观看下,心中有自卑感。对他人的言论非常敏感。

(二)家庭特殊

随着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全民小康,但有的地区依然处于落后贫穷地段。特殊家庭主要以家庭条件为衡量标准。

1.造成家庭贫困的原因很多:如单亲家庭、发生过重大变故等。来自贫困家庭的有这样的一些特点,在大学所花费到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些学生可能会花大部分时间用于兼职,也花太多时间用于兴趣爱好的发展。

2.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中还包括另一部分。他们讲究穿戴,消费水平高,经常出入娱乐场所和高档餐厅,这类学生拥有相对优渥的家庭环境,生活上容易或者已经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习惯,心理方面总认为“高人一等”、盲目自大、行为上表现为随意任性。

(三)经历特殊

拥有特殊社会背景的学生是指在他们过往中拥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例如参与过流氓团伙,有违法犯罪记录等。这类学生在成长时期,受到某些因素诱发和刺激,在校表现为与周围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说谎、争强好胜,打架斗殴等违反校规校纪的情况。而且这些不良行为带有严重的盲目性和不计后果性。

(四)心理、性格特殊

校园是沟通人与社会的桥梁,由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特殊心理或者特殊性格的学生大多受到过来自家庭、与人交往中伤害。总是认为自己学习差、无能力,不能与人进行正常的竞争取胜,不能被周围人认可,得不到人们的关注,渴望寻找刺激,做出些异常举动引起人们对自己的注意。特殊心理、性格的学生多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如家庭缺乏温暖,父母厌弃、老师忽视、周围人冷淡他们。出现了感情用事,喜怒无常,自卑、戒备、逆反的心理与性格特征。更有甚者产生了一些自虐或伤害别人的现象。

(五)学习特别困难

高校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学生相对课余时间多,没有升学压力,许多学生主观上就不想学习、不喜欢学习,因此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追求所谓自由的生活,在学习上缺乏动力,没有兴趣和被动。迫于父母压力,不得不待在学校,所以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混,上课的时候清醒的少于发呆的,发呆的少于睡觉的,睡觉的少于玩手机的;下课的时候,图书馆的自修少于校园内谈情说爱的,谈情说爱的少于宿舍看连续剧的,看连续剧的少于打网络游戏的。

(六)网瘾特别重

网络成为了大学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越来越多地大学生出现了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难以自拔的问题。娱乐成瘾、色情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网贷盛行,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危害,也导致了学业荒废、社交封闭、心理失调、道德滑坡。

二、“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

(一)营造平等、公平、互助的和谐校园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設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为校园环境育人的前提条件。和谐的校园氛围可以对人的身心调节达到最佳状态,人与人的关系调节达到最佳状态,为进一步达到人与社会关系调节起到关键作用。要建设的和谐校园必须要重视校园与班级、宿舍的微观环境建设,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以学校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积极进取的环境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能矫正和预防不良倾向的产生。

(二)坚持动态跟踪

利用好校园内各要素、各类成长环境,辅导员走近学生进行谈话。辅导员深入宿舍,对问题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进行直观感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行为变化、作息习惯、生活规律以及个人爱好或者兴趣,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情绪状况表个人目标等等。对于针对性提出可行性建议做好前期准备,建立跟踪动态档案,便于随时查阅。

(三)对“问题学生”的体育引导

辅导员应该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甚至带有强制性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来到户外、完成一个由“静”到“动”的转变,积极培养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健康的思想寓于健康的身体。在集体性与组织化的行为习惯培养下,以期学生能够珍视友谊、协作团结、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向新的人生目标迈进。进一步在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加强与问题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化人,让他们感知到善意和温暖,有利于将其情感引向正确的轨道,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注意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正确的方向,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发展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必要时可以有针对性的优先提供便捷的信息和机会,帮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力求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自我要求,并且进行重点培养,以期在班级中树立优秀典型。

参考文献:

[1]唐文. 高校辅导员关爱特殊学生群体的要素、途径及意义[J].黑龙江高教,2015(02).

[2]凌晨. 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管理及心理干预方法探讨[J].管理智库,2016(30).

[3]刘韵. 高职院校特殊学生转化研究意义分析[J].现代工业商贸,2014(10).

[4]姬慧.高职院校违纪学生后续培养策略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5]赵华,张梦媛. 高职院校中“特殊群体”的心理与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2015(12).

猜你喜欢
特殊学生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特殊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