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初探

2017-08-30 10:35殷静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整合德育教育

殷静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应该具备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活动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开展,迎合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学;德育教育;整合;探究

一、引言

当今社会人才需求巨大,想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高中阶段,教师一切教学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观念,树立学生时代发展意识,指导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融合德育教育思想,不仅可以使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还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社会未成年人犯罪机率呈现出飞速上涨的趋势,未成年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社会中存在的危险没有躲避意识,常常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教育是指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德育教育质量和效果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具有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机率较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工作没有全面的落实到位,使学生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中,受到危险文化信息的毒害,道德水平和情感观念都与时代发展需求相违背。这一问题的存在敲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警钟[1]。高中课程体系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能力和生活能力,指导学生深入的挖掘化学知识点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逐渐步入综合素质与道德品质正确的发展轨道。

三、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普遍认为,钱是无所不能的,有钱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读书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学习成绩再好,没有钱也是无法生活下去的。这种错误的发展观念使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长期逃课,打架斗殴,在叛逆的青春期对知识的探究活动充满了厌恶情绪,这不符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也使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很难顺利的开展起来。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教材中明确方向,从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与意义。文化课知识与德育思想本身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存在着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关系。现阶段高中德育教育理念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德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有着直接的联系,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们的极大重视。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抱有很大的希望,学生需要在学习中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人才需求。高中化学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发展情况,教师要善于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找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不断的尝试中挖掘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而发挥出化学教学工作的真正价值[2]。

四、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行性策略

化学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思想过于落后,无法结合时代的创新理念,将德育教育逐渐的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化学课堂针对性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总结。

(一)利用教材开展德育教育

想要全面的落实德育教育理念,必须要根据化学教材进行德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先进性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化学教材也增添的全新的内容。通过一些彩图和插图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直观的理解教材内容,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以名家优秀品德为代表开展德育活动

通过化学名人事迹的宣传,可以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她是一名杰出的女性,不仅在化学界获取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生活中也具备朴实的行为习惯。再例如,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工作的戴安邦,他以自己的力量对多核化学元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通过上述名人事迹的讲述,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典范,无论是在思想中还是在学术研究中,都为学生发展观念的确立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推动高中化学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合理的开展挫折教育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十分常见,孩子在家庭的庇护下普遍会表现出娇弱的状态。学生缺乏生活技能,又没有吃苦的精神,遇到困难不会选择迎难而上,一味的选择退缩,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实现真正的进步。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鼓励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解“简单的有机物-醇”时,教师向学生讲述化学家诺贝尔硝化甘油制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迎接磨练,学会冷静的思考问题,在经验和教训不断总结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社会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教师应该树立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基础知识教学开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常见的化学污染现象引入课堂,以实验操作的方式向学生明确物质污染的危害,指导学生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我为环境,环境为我的态度,从学生抓起,提高全社会的环保能力,才能够更好的构建出良好的生态环境。例如,教师开展化学实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化学现象的探究,对一些有毒化学药品进行认识,并且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化学物质的检测,使学生直观的理解到化学物品的危害性,学生通过对一些工业废物的操作与处理,能够养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生活中以自己的力量改善生态环境。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著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教师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活动,并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学生正确的发展观念,培养出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为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德育教育策略有很多,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整合,才能够实现德育教育的真正价值,使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亚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研究,2016(15)88-89.

[2]武力华.浅谈德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科学,2017(3)451-452.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整合德育教育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