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2017-08-31 11:11蔡兵兵杜伟斌全仁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根性疗法疼痛

蔡兵兵杜伟斌全仁夫

水针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蔡兵兵1杜伟斌2全仁夫2

根性坐骨神经痛;水针疗法;中医;综合疗法

根性坐骨神经痛是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它是指腰骶神经根在椎管内遭受外部压迫或者各种刺激后引起疼痛,其特点为疼痛明显,以坐骨神经近端为主,椎旁有明显压痛点并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咳嗽等增加腹压动作可加重疼痛。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1]。笔者采用水针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90例,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骨科门诊腰椎间盘突出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11±9.48)岁,平均病程(1.08± 0.70)年。治疗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89±7.51)岁,平均病程(1.10±0.7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1)患者主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麻木,少数患者有马鞍区感觉障碍症状。(2)病程较长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肉萎缩及皮肤感觉障碍。(3)腰脊椎旁有压痛及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坐骨神经痛牵拉试验阳性。(4)CT或MR显示有一个或多个椎间盘突出,椎间隙狭窄,神经根受压。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无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巨大椎间盘突出、严重腰椎管狭窄。(2)椎间盘突出前后径不超过0.5cm,椎间隙狭窄、神经根受压程度尚可,适合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3)自愿接受临床观察并能坚持者。

1.4 排除标准(1)其它类型坐骨神经痛患者[3]。(2)经检查证实由腰椎骨折、肿瘤、腰椎滑脱等所引起疼痛的患者。(3)精神病患者,孕妇以及不配合治疗者。(4)伴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等全身性疾病者。(5)近期正在服用解热镇痛药、扩血管药物、糖皮质激素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水针疗法联合放血拔罐、医院自制麝香膏外敷、中草药内服进行治疗。(1)放血拔罐:患者取俯卧位,根据受压节段选取腰部肾俞、腰眼、大肠俞、腰阳关、环跳穴等穴位2~3个,予以皮肤消毒后用一次性皮肤针快速、力度适度的叩击,在叩击的穴位上拔罐,留罐约10min,期间观察出血情况,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拭干净瘀血。1周1次为1个疗程,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2)水针疗法:患者俯卧位,术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选取放血拔罐处的位置,当进针后出现酸胀等得气症状后回抽无血液,再将复方倍他米松1mL,2%盐酸利多卡因2mL,甲钴胺注射液1mL混合液缓慢注射入穴位。1周1次为1个疗程,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3)麝香膏外敷:使用萧山区中医院自制骨伤膏药,内含桃仁、红花、血竭、鸡血藤、络石藤、杜仲、狗脊、桑寄生、三七等中药粉末,在神灯下烘软,均匀撒上0.3g麝香粉,然后反复折合,使药粉充分融合,贴于患者主要疼痛处,持续2天,1周2次。如贴敷处出现瘙痒、红肿、皮疹等过敏现象时应立即撕去膏药,进行消毒处理,不宜贴敷。(4)内服药:陈皮10g,白术、半夏各6g,熟地黄、当归各12g,牛膝、山茱萸、太子参各10g,茯苓15g,川芎5g,杜仲、白芍、羌活、淫羊藿、香附各10g,砂仁(后下)6g,甘草5g。临床随症加减,1天1剂,早晚分服,连续4周。对照组仅给予以水针疗法(药物及操作同治疗组)。

观察指标:(1)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白纸上画一条长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标上“无痛”和“最严重的疼痛”。患者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从起点到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也就是疼痛的量。使用前需要对患者作详细的解释工作,让患者理解该方法,然后让患者在直线上标出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4]治疗前后腰腿痛对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ODI包括疼痛的程度、单项功能(提物、站立、行走、睡眠、坐)、个人综合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和旅行/郊游)。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功能活动正常,恢复正常工作。显效:全部症状及主要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或85°,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活动有明显进步,直腿抬高试验≥70°,劳作能力有所恢复。无效:与治疗前比较,症状和体征均未改善。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4545治疗前6.42±1.036.31±1.10治疗后2.87±0.99△* 4.04±1.11*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4545治疗前51.02±12.0349.68±11.10治疗后30.87±10.99△* 37.04±9.11*

3.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根性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症”范畴,外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导致经脉阻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内因为肝肾亏虚,导致气血不足,不荣则痛。《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积久损伤肝肾,耗伤气血。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则见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故临床上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温经通络为主。

放血拔罐疗法是选取足太阳经循行及神经根走形路线上的穴位,放出瘀滞积血,加上火罐作用,能更好地吸出瘀血,加快血流,改善局部微循环,同时也可改善致痛因子的病理效应,从而驱邪外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散寒止痛,调气和血[6]。

水针疗法将药物直接注射于人体腧穴,而这些穴位已被病理解剖学证实其周围有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分布[7],进针时刺激了这些组织结构,使痛觉传导纤维阻滞;另一方面又可发挥经络反射的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使痛觉迟钝甚至消失。

甲钴胺注射液为神经营养药物,可促进周围神经修复损伤的髓鞘和轴突,并可促进神经再生,减轻麻木感。利多卡因可以阻断疼痛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综合多方面的治疗效应,以消除坐骨神经及周围组织水肿、粘连,缓解血管痉挛及局部肌肉紧张度,从而早期就可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8]。

骨伤麝香膏药直接贴敷在疼痛最严重的部位,又是经络腧穴处,再则放血拔罐后皮肤毛孔扩张,药物更易透过腠理由表入里,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主藏精,肝主血,主藏血,只有肝肾精气充沛,才能筋骨强健。故临床以熟地黄、山茱萸、牛膝、当归、杜仲等补益肝肾,补气活血,强筋健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四肢肌肉,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机体气血津液生化有源,才能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得到濡养。故用白术、太子参、茯苓、香附、砂仁等益气健脾,以活血祛瘀,通利血脉,强筋健骨,故而通则不痛,从而缓解或者解除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75.6%),说明水针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肯定,短期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是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1]何光远,杨永晖,李韬,等.推拿配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8):824-82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59.

[4]唐海,张体栋,陈浩,等.棘突融合钢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6):344-352.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0.

[6]吴峻,沈晓柔.刺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33例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9):553-554.

[7]李文娜,蔡国良,王玉珍.电针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506-1507.

[8]李阳,李慕期.齐刺结合药物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3):300-301.

(收稿:2016-11-23修回:2017-03-09)

book=678,ebook=46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2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骨伤科(杭州311201)

蔡兵兵,Tel:13666616083;E-mail:cbbzjxs@126.com

猜你喜欢
根性疗法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着眼“根性”,指导学生品评时事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孟子知言养气学说及其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
领袖手持两把剑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