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际衔接研究的Citespace分析

2017-08-31 21:28黄媛婷
文学教育 2017年26期
关键词:连贯语言学语篇

黄媛婷

近十年国际衔接研究的Citespace分析

黄媛婷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这一科学计量工具,从Web of Science中选取近10年(2007-2016年)国际衔接研究的222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考查其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地区分布和科研机构分布等,试分析衔接研究的国际研究现状和热点研究课题,并通过研读重要文献进一步廓清该领域的知识结构。

衔接 Citespace 研究现状

一.引言

国际衔接研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韩礼德(Halliday)和哈森(Hasan)在1976年出版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首次提出衔接这一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衔接研究日益成熟并逐步拓展至多个领域。为了解国际衔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借助科学计量学分析工具Citespace对近10年(2007-2016年)国际衔接研究的知识结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和量化研究,并通过绘制谱图进行直观分析。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该软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通过深度分析科研论文的相关数据,考察这一知识领域的基本情况,并将论文相关情况通过知识谱图的形式加以呈现(Chen,2004; Chen et al.,2012)。本研究分析的数据来源于Web ofScience数据库,本研究以cohesion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论文数据时间限定在2007-2016年,语言限定为英语,文献类型限定为“论文”(article),经过人工排查后得到文献222篇,最后将样本数据导入Citespace进行可视化知识谱图分析。

三.国际国际衔接研究概况

在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前,首先对WOS数据库中检索出的文献进行时间分布、作者、期刊分布和国家/地区等分析,以便理清国内外国际衔接研究的发展脉络。

1.国际衔接研究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

衔接的研究最早在韩礼德(Halliday)和哈森(Hasan)编撰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被提出。过去的10年见证了国际衔接研究的发展,从图1可以看出,相关研究从2007年的10篇左右,上升到2013年的30篇。从其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国际衔接研究在这10年间在稳步发展。其发展态势并不稳定,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于2009、2010年和2013、2014年有明显上升,说明国际衔接研究在近些年并不是强势话题,仍处在该话题的发展阶段。

2.国际衔接研究相关文献的期刊分布

掌握期刊分布情况可以更有效地为研究者提供资源。本研究对发布衔接研究文献最多的前10种国际期刊进行统计(参见图2)。刊载数量最多的前三位期刊是Journal of Pragmatics、Text Talk和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自1977年以来,已经解决了一些对于理解语言在交际和社会互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的问题,一直也继续欢迎各个研究角度的语用学学者投稿。语用学杂志通过参与实用主义的广泛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论坛,用于处理一般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对话分析,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其他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具有明确的语用学分类。《语用学杂志》同时也鼓励探索语用语言学与邻近学科间联系的文献,如交流(包括非语言交际研究),发展与实验心理学,语言哲学和语言病理学(包括研究所有发育和获得性沟通障碍)。

《文本与谈话》(Text& Talk)(1981年以TEXT成立)是一个国际公认的语言、话语和沟通研究跨学科研究论坛,重点关注文本/谈话制作的情境和历史性质、语言实践/行动的认知和社会文化过程和以参与者为基础的意义谈判和多式联运。《文本与谈话》鼓励对这些和其他相关问题的探讨,不仅涉及话语的理论和方法层面,而且涉及实用和社会相关的研究。

纵览图2的5种期刊,我们发现国际衔接研究不仅在语用学领域取得成果,还涉及到其他分支学科如沟通对话、写作和心理语言学等。但其文献发布量还不够壮大,并没有形成潮流的研究热点。虽然如此,期刊每年仍会刊登1-2篇相关研究,说明国际衔接研究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仍有一席之地,有待继续发展深入。

3.国际衔接研究文献的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分布

国际衔接研究的国家/地区分布不均衡。从图3可以看出,美国是在该领域发表文献最多的国家,大约占总发文量的1/4,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第二多产的国家是英国,这两个国家的发文量尤为突出。而从第三名开始,每个国家的差别并不大,中国位于第六位。

图4列出了国际衔接研究最多产的8个科研机构。前五位中有三个来自美国,它们分别是格鲁吉亚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而前8位也基本被来自英美国家的研究机构所占据,由此可见,英美在衔接研究中相对活跃,这也验证了图2的发现。同时研究发现科研机构的分布较分散,彼此之间联系合作较少。

四.国际国际衔接研究的热点与演变趋势

为了探讨国际衔接研究的热点课题,研究使用Citespace对十年间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谱图分析。“关键词是文献核心内容的提炼,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可以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王晨爽,2017:82)。在图3的图谱中,节点代表论文的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节点间的连线越粗说明节点间关系越紧密,他们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可能性也越大(Chen et al.,2010;Chen et al.,2012)。

图谱中最大的节点是Cohesion,出现73次。第二大节点是discourse,出现46次。第三和第四大节点是分别位于图谱左上和右下的language和narrative,分别出现27次和17次。该领域的热点课题还包括:英语(16)、理解(15)、连贯(14)、能力(14)、语言障碍(13)、技能(11)、儿童(10)、习得(10)等。衔接是一种谋篇意义,即用来组织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谋篇意义关系(Halliday & Hasan,1976),所以对语言的理解显然会涉及衔接的问题。与连贯的必要联系在于连贯能为衔接的组篇能力提供评价标准(张德禄2005),然而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以及从衔接机制到连贯的解释过程仍处在探讨的中心。

图谱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年份,节点和连线呈现红色和黄色的关键词即是最近3年的新兴热点。我们可以发现,10年内研究重点发生了较大偏移,在2010年左右国际衔接研究重点在于沟通(communication)和对话(conversation),而现如今国际衔接研究热点交织的部分更偏向于语言(Language)和描述(narrative)研究,体现了从口语向书面语研究偏移的过程,书面语中衔接的重要性及一语和二语者在书面语中对衔接机制使用情况的差异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研究重点偏移的同时,近期热点所覆盖的范围仍围绕历年高频率关键词所覆盖的区域,说明现今对衔接的研究仍处于该话题的核心部分,整体国际衔接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

五.国际国际衔接研究的知识结构

为了解衔接研究的知识体系,我们需要对该领域的经典文献进行回顾。“一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文献的影响度”(刘则渊等, 2008:143)。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总计被引65次)。书中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定义为“那些组成语篇的非结构性关系”(Halliday & Hasn,1987:7)。他们将语篇定义为语义单位,而衔接是语义关系。并进一步指出衔接本身包含的两个方面含义:一是语义层面,衔接是一个意义概念;而在形式上,语篇的衔接关系是由语言形式体现的,比如词汇、语法等。任何两个趋于在相似语境下出现的词项,一旦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即产生衔接力(cohesive force)。但这种分类方法对搭配界定模糊,搭配的主观性和不明确性也十分明显(张德禄,2001)。而后哈森(1984)对词汇衔接作了重新分类,扩大了衔接概念的涵盖范围。

国内著名学者胡壮麟在1994年出版的专著《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提出有关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多层次思想,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他不仅扩大了结构衔接的范围;同时提出了语篇连贯的多层次性,认为社会符号对语篇连贯起重要作用;并将语篇结构也定义为一种衔接手段。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语境对语篇连贯很重要,但胡壮麟认为它并没有直接起衔接作用,所以他仍将衔接机制的范围严格限定在语篇内部的联系上。

国际衔接研究初期几乎无一例外沿袭Halliday & Hasan(1976)设定的标准,从“单文本视角”将词汇衔接限定在小句或句子之间,采用抽样、人工标注文本的方法,其研究的代表性和推广度都有待商榷。近期,随着大型语料库的发展和量化分析软件的开发,语料库视角下的衔接研究开始受到关注,但大多仍基于理论性的探讨(Tanskanen,2006;Flowerdew & Mahlberg,2009)。

六.结语

本研究从文献出发,借助Citespace对222篇文献进行定性和量化分析,通过知识谱图的方式呈现了国际衔接研究的现状,探讨了该领域的热点课题和重要文献。研究发现近年衔接研究的主体从口语逐渐向书面语转移,对衔接的拓展也涉及文本理解和二语书面语产出研究等多个方面。但本研究仅就Web of Science中2007-2016年的英文文献展开讨论,今后可就其他年代跨度或其他语种的相关文献做针对性研究。

[1]Chen Chaomei. 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4 (1):5303-5310.

[2]Chen,Chaomei,FideliaI bekwe-San Juan&Hou Jianhua.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sters: 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 (7):1386-1409.

[3]Chen,Chaomei,Hu Zhigang,Liu Shengbo & Hung Tseng. 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 [J]. 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2012 (5): 593-608.

[4]Flowerdew, J. & M. Mahlberg. Lexical Cohesion and Corpus Linguistics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9.

[5]Hallida y, M. & R.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6]Hasan, R. Coherence and cohesive harmony [A]. In J. Flood(ed.). Understand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C]. Delawar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1984. 181-219

[7]Tanskanen,S.Collaborating Towards Coherence: Lexical Cohesion in English Discourse [M].Amste rdam: John Benjamins.2006.

[8]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9]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等.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王晨爽,国外视听翻译研究的知识谱图分析[J].外语学刊, 2017(1):80-84.

[11]张德禄,论衔接[J].外国语,2001(2):23-28.

(作者介绍:黄媛婷,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语用学及语料库语言学)

猜你喜欢
连贯语言学语篇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