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黄

2017-08-31 14:13雁子
饮食保健 2017年16期
关键词:麻黄汤麻黄碱县官

文/雁子

麻 黄

文/雁子

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原来是个麻烦草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麻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麻黄的药理作用

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

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

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

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

麻黄妙方治多病

1、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伤寒黄疸。用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见效。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3、黄肿、脉沉、小便不利。用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两,煮成三升。每服一升。盖厚被让出汗。不汗,须再次服药。注意避风寒。此方名“甘草麻黄汤”。

4、风痹冷痛。用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热酒调下,汗出见效。注意避风。

5、产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黄去节,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尽即止。

6、心下悸病(按:即心胆怯惧,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黄,等分为末,加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黄丸”。

7、中风。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8、盗汗、阴汗。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用麻黄根、旧蒲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9、诸虚自汗(夜卧更甚,久则枯瘦)。用黄芪、麻黄根各一两,加牡蛎(淘米水浸洗后煅过)一起制成散剂。每服五钱,以水二碗,小麦百粒煎服。

10、阴囊湿疮。用麻黄根、石硫磺各一两,米粉一合,共研为末,涂敷患处。

典出有据

《名医别录》:

恶辛夷、石韦。

《药类法象》:

去节,煮三二沸,掠去上沫,不然,令人心烦闷。

《药鉴》:

去根节者发汗,留根节者敛汗。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宜用之。若表无真寒邪,或寒邪在里,或表虚之人,或阴虚发热,或伤风有汗,或伤食等症,虽有发热恶寒,其不头疼身痛而拘急,六脉不浮紧甚者,皆不可汗。虽有可汗之症,亦不可过。盖汗乃心之液也,不可汗而汗,与可汗而过之,则心家之液涸,而心血亦为之动矣,或致亡阳,或致衄血不止,而成大患也。戒之!

《医学衷中参西录》:

陆九芝谓: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论于北方也。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肤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北方若至塞外,气候寒冷,其人之肌肤强厚,若更为出外劳碌,不避风霜之人,又当严寒之候,恒用七八钱始能汗者。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

典中玄方

①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伤寒论》麻黄汤)

②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③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④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秤),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⑤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

⑥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⑦治病疮疱倒黡黑者: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义声)

历代医家说麻黄

《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其发汗解表之功,为历代医家赞赏,称其为“解肌第一”“解表第一要药”“治感冒第一要药”。茎枝含麻黄碱,能发汗;但其根不含麻黄碱,性平味甘,能止汗。

《本草正》云:“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但用此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故张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整个也”。

盐山名医张锡纯云:麻黄为“发汗之主药,以遂发太阳风寒主治大纲”。

麻黄带节发汗力弱,去节发汗力强。蜜炙发汗力弱,悼绒去末(麻黄绒)发汗力弱。

陆九芸云:“麻黄用数分可发汗,南方人则可,故南方人麻不过钱;北方人气寒肤厚,恒用七八钱始能出汗。” 麻黄性发汗,若发热10余天不退,头身痛,寒恶无汗,口渴不思饮,尿少色黄无灼痛,脉浮紧,苔薄白,大便正常,久治无效,神志尚佳,虽三伏天,寒邪偏盛,中伤太阳,非大剂量辛温开发恐难奏效。故仍以麻黄汤投之。张仲景云:“夏旺用麻黄汤者,皆不达,若阴邪深入,则无论冬夏,皆所最宜,又何过之有”。

猜你喜欢
麻黄汤麻黄碱县官
缩写《聪明的县官》
县官对“员外”忌惮为哪般?
县官断案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氯麻黄碱的检验研究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止嗽胶囊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含量
羟苄羟麻黄碱用于先兆早产50例疗效及用药护理
射干麻黄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10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