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

2017-08-31 00:54李瑞涣
报刊荟萃(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诗经理性情感

李瑞涣

摘 要:诗歌教育虽然温和委婉,但只要用之得当,在情感教育中便能发挥出巨大作用。特别是对于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诗经》中的理性之美更应该得到普遍重视和学习。“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理性生活态度正是现今社会所需要的。

关键词:诗经;理性;情感;教育

《诗经》作为最古老最美好的文学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最真挚最动人的感情。经历了上千年的时光流转,其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依然令人难以抗拒。古典诗词中蕴含着高贵的民族气质,孕育着坚韧的民族品格,培养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展示着我国良好的民族风貌。诗歌对于现代社会的每个人来说依然大有用处。诗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从一方面来说,诗歌教育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审美教育。让学生体悟诗歌中的美,感悟诗歌中的善,以诗育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歌中情感的熏陶。这种通过诗歌教育而引发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要比简单的道德说教好得多。

比如:《诗经》中的《关雎》,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男子爱上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思慕之心深切。然而,他虽然求之不得,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把这份爱慕之情转化为友情,展现出身为君子的理性与胸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这是《论语·八佾》中孔子对《关雎》的一句评价。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这其中反应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也饱含了其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以及健康理性的生活态度。孔子这样评价《诗经》,意思是说《诗经》中所宣扬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讲求凡事注意节制,注意情感控制,不因快乐而毫无节制,不因难过而过分哀怨。这便是《诗经》中展现的情感的理性之美。而这种理性之美也正是现在社会所提倡的。

近些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过度偏重于认知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成长问题。这就造成了有些学生知识水平很高,心理却很不成熟,有的甚至偏向了极端畸形的道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据北京师范大学郑凡昌教授在全国范围的调查报告显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约占13%,初中生约占15%,高中生约占19%,大学生约25%。从这个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因为年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好转,相反,却正趋于严重。近几年来学生自杀的新闻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而问及自杀原因却更加另人忧心。有的学生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几句批评而伤心,有的是因为成绩下滑心理不能承受等此类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轻易的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学生把生命看的如此之轻不由得我们不震惊。学生的心理危机正急需教育部门的有效干预。通过心理干预鼓励学生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自我评价,理性处理成长中遇到的一个个挫折与打击,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

目前,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育为核心,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渗透进课程教学体系,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虽然有些内容与当今社会教育目标有些距离,但仍有不少可供现代人借鉴的元素。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育,儒家重视心性修炼、内仁外礼,讲求情感规范,如能运用得当便可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情感教育途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进学生的心灵,滋养着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诗在多数中国人心中具有着一种近乎宗教信仰般的力量。诗歌可以触碰到一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可以唤醒深深埋藏的那份热情与力量。诗歌的力量一旦深入人心,一种与之相关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乃至处世思想,便会顺势影响一个人的处世方略和人生轨迹。因此,作为中学教师更应该从诗歌入手对学生实行诗教,让学生尽情去感悟诗歌中的美,体会诗中的善,让美育与智育并行。

诗歌的语言凝练而精致,能够一语道尽各种心绪和情感,准确且生动。读者通过朗诵诗歌,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的胸襟与情怀,进而达到与诗人的心灵交流。我们的人生未必都能如诗中一样丰富多彩,但是通过探究诗歌中的种种情境,体验人生中的种种可能,体会诗人的种种心情,如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的原有人生便因为诗歌而扩大了。詩歌中有写实亦有抒情,其中饱含了诗人的真情实感,拥有着动人魅力。诗歌虽重在抒情,却不会过于放纵情感。诗歌可以让人情感丰富,也可以让人懂得如何节制自己的感情。“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这句诗经实际表达的就是对情感控制的看法,凡事讲求适度,有所节制,理性看待问题。

由现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的比重,我们不难发现诗教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着学生对优秀的古诗作品进行解析赏读,引导学生去发现古诗中那些细微的美,去感受这些美。这个过程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却是意义非常。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读出诗的妙处,帮助他们进入一个生动、细致、深刻的诗歌世界,进而加深对诗歌的领悟。学习古代诗歌,了解诗歌背后诗人的人生心得以及诗人阔达高远的胸怀,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心灵塑造的过程。

对现在的青少年来说,社会环境多元而复杂,来自媒体和平时的生活环境对其的影响很大,成长过程难免会接触到一些负面元素。面对那些来自于方方面面的负面因素的影响,教育学生懂得并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一直是教育工作关注的重要课题。而诗歌能够以其温和委婉的柔情滋润人的心灵,为苍白的内心增添一份暖意。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中和之美、理性之美,没有因快乐而过度放纵,也不会因难过而过度悲伤,一切情绪都控制得恰到好处。时至今日,《诗经》中所倡导的理性之美依然耐人寻味。为人处世中良好的分寸把握与情绪控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正所谓,盈则溢,溢则亏,做到悲喜有度、进退得宜才是健康的生活理念。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经理性情感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欲望膨胀
情感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台上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巧用《诗经》解难题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重视解题反思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