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研究:基于山东省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视角

2017-09-01 01:35李彦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碳化第三产业排放量

李彦超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山东 济南 265600)

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研究:基于山东省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视角

李彦超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山东 济南 265600)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从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过程中对山东省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价.通过构建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指数来反应生态环境的变动,结合山东省1997-2015年产业结构数据,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得出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低碳化演进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显著影响.

生态环境监测;产业结构;低碳化

1 引言

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出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不断显现,这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并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力求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保护的同时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向低碳社会的迈进.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经济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前列,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一方面,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转型来稳定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着力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生态环境的监测也在不断加强.2002年以来,山东省就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2008年,政府出台了《2008-2012年度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通过加大污染治理项目的投资等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防止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要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生态环境的监测目标下实现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转型.

2 文献综述

目前,一些学者对生态环境监测和产业结构两方面进行过研究:王金(2009)[1]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合肥实施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系,认为环境规制促进了合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吕明元(2014)[2]依据Baumol修正模型,从理论上证明环境规制的能促使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山东省十七地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环境规制和滞后一期的环境规制措施均能引起能源消耗的降低和污染排放的减少,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从上述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分析,缺少产业结构的演进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指数并进而构建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模型,进而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评价.本文的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是指,产业结构演进中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尤其是第二产业中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的过程.

3 山东省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

3.1 生态环境监测指数构建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对于生态环境监测的指标选取的主观性和随机性较大.已有研究选取过当年的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实施的污染治理项目或环境规制执法强度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的衡量指标.还有观点认为生态环境的监测是政府行为,所以应从政府角度出发.选取省际废气污染治理设施的人均运行费用等,虽然这个指标能够反映环境治理投资力度,但是无法说明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此外,国内部分研究选取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等指标来测度生态环境成效.

鉴于此,结合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原则,本文选取废水排放量,废气(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三个指标,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相关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

3.2 生态环境监测指标测度

本文将通过计算生态环境监测指数来分析1997-2015年山东省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以1997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数据为基期数据100,指数测度方法如下:

其中,wi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权重,采用专家调查法打分确定权重.xit为第t年第i种污染物排放量.

经过计算得到如下表:

表1 山东省1998-2015年生态环境监测指数(单位:%)

通过该生态环境监测指数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到1998-2002年间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低于基期水平,这与1998年的席卷亚洲的经济危机下经济不景气,三次产业发展缓慢有关.从2003年以来,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递增,但污染物排放量增速存在波动.其中2003-2010年污染物排放量增速在8%左右,从2011-2015年污染物排放量增速在4%左右,这说明在“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充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转型,限制三高产业发展,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速得以显著控制.

3.3 山东省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表2 山东省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监测指数 单位:%

本文通过研究1997-2015年间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生态环境监测指数的变动情况,分析在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目标任务下形成的产业结构是否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影响.

3.3.1 指标选取

以生态环境监测指数增速为被解释变量,以第二产业比重作为解释变量x2,第三产业比重作为解释变量x3,没有把第一产业作为解释变量列入是因为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出现,及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与第二、三产业比重相比较小.通过第二、三产业比重也能反映出山东省产业结构格局,另外,本文默认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是按照低碳化目标进行调整的.

3.3.2 模型构建

表3 回归结果

3.3.3 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解释变量x2和x3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对生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指数的增速均有显著影响,说明调整产业结构确实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在目前产业调整过程中按照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调整必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有利作用.同时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会引致生态环境监测指数增速平均增加0.8%,第二产业比重增加1%会引致生态环境指数增速平均增加1.5%,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相较于第二产业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更低,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4 结论和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了山东省产业结构低碳化演进过程中生态环境污染物的变动,进而从这个侧面监测山东省生态环境的变动,并对产业结构低碳化演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得出,从1997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格局从“二三一”演变为“三二一”,伴随产业结构格局的变迁,生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速呈下降趋势,说明山东省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完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4.1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法律规制.在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惯性下,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还时有出现.所以,政府和环保部门应继续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出台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和法律规制并举.使得各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保持环保意识和对违法惩戒的畏惧.

4.2 促进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尤其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全省的产业结构主要呈现第二产业比重大,且主要是石油、钢铁、电力业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为主,而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等第三产业比重较低.2016年,山东不断加大财税、金融、土地政策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共同带动下,2016年,全年产业结构格局首次实现了“三二一”的转变.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是山东省未来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1〕王金.巢湖流域产业结构与水污染程度的关系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07).

〔2〕吕明元,等.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基于山东省十七地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11).

〔3〕李爱军,等.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04(8).

〔4〕吕明元,等.基于环境约束的工业生态效率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4).

X83

A

1673-260X(2017)08-0046-03

2017-05-17

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KT16095)

猜你喜欢
碳化第三产业排放量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唐山市出口贸易低碳化发展策略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