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152例下腰椎骨折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2017-09-01 01:35徐永明徐姝娟赵泉来徐宏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创伤性椎体脊柱

徐永明,徐姝娟,赵泉来,肖 良,高 智,徐宏光

(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 脊柱外科;2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 普外科,芜湖 安徽 241001)

某三甲医院152例下腰椎骨折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徐永明1,徐姝娟2,赵泉来1,肖 良1,高 智1,徐宏光1

(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 脊柱外科;2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 普外科,芜湖 安徽 241001)

目的:调查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152例下腰椎骨折住院患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住院病人管理系统调取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全部脊柱骨折患者病例,设计相关调查表对该项研究有关因素登记,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项调查中共纳入152例脊柱骨折患者,男性患者78例(51.32%),年龄18-87岁,平均47.15±15.71岁,女性患者74例(48.68%),年龄18-89岁,平均59.50±14.83岁;患者年龄与性别比、骨折原因具有一定线性关系.骨折累及腰3(L3)椎体103个、腰4(L4)椎体65个、腰5(L5)椎体17个;有91例(59.87%)单节段骨折、61例(40.13%)多节段骨折,其中后者多见与非创伤性骨折中.创伤性骨折患者119例,其中男性患者创伤性骨折(69例)的高于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骨折患者,其中A型骨折124个,C1型骨折5个,各节段骨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下腰椎骨折中以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最为常见,多为压缩暴力型骨折,以年轻男性患者多见,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较高,以病理性骨折为主.

脊柱骨折;下腰椎骨折;流行病学

胸腰椎骨折多数因外伤引起,其中由于脊柱的解剖特点,临床上最为常见骨折节段为胸12-腰2椎体,国外学者研究报道胸腰椎骨折所导致的脊髓损伤在所有引起脊髓损伤的因素中占主要[1,2],然而下腰椎(L3、L4、L5)周围有较多的椎旁肌和韧带覆盖,其发生骨折的几率远小于胸腰段骨折[3],有文献报道下腰椎骨折在整个脊柱骨折中仅占到4%[4].目前针对下腰椎骨折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全部脊柱骨折患者病例,抽取下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将有关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该项研究调查所涉及到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全部就诊且具有完整资料的住院患者.其中资料主要包括就诊患者住院号、床位号、影像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诊断等,所有患者影像学资料(x线、CT和MRI等)均可通过PACS系统调取分析.

1.2 研究方法

通过医院HIS系统调取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因脊柱骨折所有患者住院信息资料,再次读取患者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获得L3-L5椎体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住院资料,设计相关调查卡片资料,予以逐一登记,并对患者骨折原因进行创伤性及非创伤性两类进行分类.调查中由1名脊柱骨科主治医师、2名脊柱骨科住院医师和1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共同分析符合L3-L5椎体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AO分型对单节段骨折分型,唐三元等的MSF分类方法对多节段骨折进行分型[5].

1.3 调查研究中质量控制

对参与该项研究工作有关人员进行相应岗前培训,让所有研究人员明确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过程中有关注意事项,并要求参与人员认真仔细的掌握调查表的每一项填写注意事项,同时安排1名人员对每天登记的患者信息进行相应的核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正.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中计数数据通过率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通过均数和标准差方式表示,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按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等级分组资料的检测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骨折原因与不同原因患者性别的检测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t检验适用于不同原因患者年龄的比较.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资料

在本研究初步资料筛选中共获得1089例腰椎骨折患者,排除单纯棘突骨折及L1、L2椎体患者病例,最终有152例下腰椎骨折患者病例符合要求被纳入本研究中.该152例下腰椎骨折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折原因、腰椎椎体骨折节段分布)见表1和表2.

表1 152例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表2 152例下腰椎骨折患者病因及骨折节段

2.2 骨折患者性别与年龄相关性

通过医院HIS系统,本次研究共收集到本院近6年(2010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下腰椎骨折患者152例,其中男性患者78例(51.32%),女性患者74例(48.68%),男女性别比为1.05:1,根据年龄将患者分成6个组别,骨折患者在19-75岁之间四个年龄组中人数最多,所占比例达86.80%,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患者在19-30岁、31-45岁、46-60岁、61-75岁四个组别中,患者不同年龄段与性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37,P=0.00),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男女性别比与年龄呈线性关系,患者年龄越大,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增加(t=-3.133,P=0. 035),见图1.

图1 152例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与性别的关系

2.3 骨折原因与年龄关系

研究中将下腰椎骨折患者病因主要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结果共有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119例和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33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下腰椎骨折患者病因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F=20.752,P=0.000),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越大,非创伤性骨折的所占比重越高,见图2(t=-4.072,P=0.000).

2.4 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病因与性别

在119例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中男性患者69例(57.98%),女性患者50例(42.02%),创伤性下腰椎男女骨折与非创伤性下腰椎男女骨折患者人数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χ2=4.59,P=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50.79±16.06岁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6.61±11.72岁经独立样本t检验(P=0. 000),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

2.5 创伤性下腰椎骨折分型

本组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119例中共有132个节段骨折,其中最常多累及的为L3椎体(81个,61.36%),其次L4椎体(28个,28.79%),L5椎体骨折少见(13个,9.85%).下腰椎骨折类型分布见表2.主要以A型骨折中A1型(压缩性)骨折最多见,共79个,见表3.

图2 152例外下腰骨折患者年龄组与骨折原因的关系

表3 121例创伤性下腰椎骨折132个骨折节段分型

2.6 多节段骨折分型

患者中创伤性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level spinal fractures,MSF)共 41例,在所有创伤性下腰椎骨折中占34.45%,其中两个椎体骨折28例(68.29%),3个椎体及以上骨折13例(31.71%).按照唐三元等MSF分类,其中Ⅰ型(连续多节段脊柱骨折)与Ⅱ型(非连续多节段脊柱骨折)分别为17例(41.46%),24例(58.54%).

3 讨论

3.1 下腰椎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研究中我们将下腰椎骨折患者病因主要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其中创伤性下腰椎骨折主要包括高空坠落伤、砸伤、车祸、摔倒等具有明确外伤病史引起的骨折,把患者无明确外伤病史而出现腰痛就诊诊断为下腰椎骨折患者列为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其主要有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结核以及病因不明确等病因引起.同时我们将患者年龄分为≤18岁、19-30岁、31-45岁、46-60岁、61-75岁、≥75岁6个组别,在下腰椎骨折与年龄关系分析中得出下腰椎骨折患者在男女不同组别中年龄段有所差异,其中男性主要位于31-45岁、46-60岁两个年龄段,占36.18%,而女性发生骨折年龄主要位于46-60岁、61-75岁两个年龄段,占31.58%.对该结论我们分析这可能主要与国内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有关,重体力劳动以及危险性较高的活动主要还是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进而导致男性下腰椎骨折好发年龄较女性年轻,其中老年女性因生理的改变,绝经后易出现骨质疏松症,骨质量下降易引起腰椎骨折的发生,这或许是女性下腰椎骨折好发年龄较男性高的主要因素.

在152例下腰椎骨折中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达119例,明显高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33例),通我们过进一步病因回顾性分析,引起创伤性下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高处坠落伤,其次是车祸和其他外伤,该结论与国外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相同[6].然而在下腰椎骨折男性病例为78例,女性为74例,可以看出男女性别比未见明显差异,但在119例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中男性患者69例(57.98%),女性患者50例(42.02%),通过统计分析创伤性下腰椎骨折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在性别中发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通过分析引起下腰椎骨折的病因发现,其中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发生因素与老年骨质疏松症、肿瘤等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中针对无明确外伤病史老年因腰痛就诊,我们应不排除肿瘤引起病理性骨折的可能性.再次对下腰椎骨折分型发现在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119例中共有132个节段骨折,其中最常多累及的为L3椎体,L5椎体骨折少见,这主要还是与椎体解剖结构有关.

3.2 下腰椎骨折流行病学特点的临床意义

通过本研究相关结果我们可针对性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下腰椎骨折的发生率,可以通过创伤性下腰椎骨折临床特点如致伤原因、好发年龄,尤其是对31-45岁、46-60年龄段人群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宣教,同时通过提高骨科医生对下腰椎骨折的进一步了解,在临床中对相应患者有针对性的检查,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然而本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下腰椎患者病例数较少,并只选取了本地区一家三甲医院病例数,再次我们没有进一步对骨折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总之,通过对我院近6年的下腰椎骨折的统计结果分析发现,下腰椎骨折预防的重点人群为中年男性体力劳动者和老年女性.主要的工作应该是强调如何防止坠落,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针对老年女性患者应宣教如何避免车祸、摔伤,通过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的质量,是预防下腰椎骨折的重点.

〔1〕LENEHAN B,STREET J,KWON B K,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in British Columbia,Canada[J].Spine(Phila Pa 1976),2012,37(4): 321-9.

〔2〕PICKETT G E,CAMPOS-BENITEZ M,KELLER J L,et al.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in Canada[J].Spine(Phila Pa 1976),2006,31(7):799-805.

〔3〕SEYBOLD E A,SWEENEY C A,FREDRICKSON B E,et al.Functional outcome of low lumbar burst fractures.A multicenter review of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L3-L5 [J].Spine (Phila Pa 1976), 1999,24(20):2154-61.

〔4〕AN H S,VACCARO A,COTLER J M,et al.Low lumbar burst fractures.Comparison among body cast, Harrington rod,Luque rod,and Steffee plate[J].Spine (Phila Pa 1976),1991,16(8 Suppl):S440-4.

〔5〕唐三元,陈庄洪,徐永年,余斌,赵军.多节段脊柱骨折的分类及相关问题研究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04): 238-9+97.

〔6〕GRAFE I A,DA FONSECA K,HILLMEIER J,et al. Reduction of pain and fracture incidence after kyphoplasty:1-year outcomes of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osteoporosis[J].Osteoporos Int, 2005,16(12):2005-12.

R681

A

1673-260X(2017)08-0070-03

2017-06-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18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708085MH185)

猜你喜欢
创伤性椎体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