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金印先生对谈太极拳养生(下)

2017-09-02 19:35欧阳斌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8期
关键词:太极欧阳太极拳

刘金印 河北唐山人,1930年4月出生。曾聘為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审、副局级学术秘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自幼喜爱武术。1981—1987年跟随汪永泉学习杨式太极拳,曾参加 《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的讨论修改。现为北京永泉太极拳研究会理事、顾问。

欧阳斌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中国武术荣誉八段,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爱好者。

2015年5月7日,北京湖南大厦。刘金印与欧阳斌再度就如何实现太极拳养生进行深入交流。

传统太极养内气

欧阳斌:去年7月30日,我曾向您请教了一次,感到收获很大。昨天与中国武协的何青龙书记交流时谈到了太极拳,特别是杨式老六路。他们也谈到了国家准备搞一项“太极拳健身工程”,我觉得非常好。在这里,我有几个问题想向您进一步请教。

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今天是2015年5月7日,您又在宁夏五七干校学习生活过,那个时候您是否考虑过学习太极拳?

刘金印:我学太极很早,1956年在中宣部的时候就开始练习太极拳。当时机关开展业务活动,请了一位老教练,自愿报名参加,我是从他那里学会了套路,以后就一直坚持。后来,国家体委的24式我也学了,干校那会我也打,一直没有间断,50多年了。从1980年开始,我跟汪永泉老师学了7年,后来他去世了。之后,北京成立了永泉太极拳研究会,我参加了研究会。

我原来没想写《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语录与拳照》这本书,就是想健身,当时没有录像也没有录音,如果不把汪永泉所讲内容记录下来感觉太可惜了,所以我就花了3年时间把他的语录整理了出来。

我练太极拳主要是为了养生,技击我不怎么在行,我没练,老师也说,你别练。那时候我已经50岁了。

欧阳斌:昨天何青龙说,现在杨家后人还有一个在山西?

刘金印:对,叫杨振铎,我和他见过。

欧阳斌:您和他交流过哪些内容?

刘金印:我和他接触时间很短,我出差住在山西省委党校,他有一个匾“四世真传”,我就去拜访他。他有一本老书,是铜版印刷,我就找他借了一夜,把它抄了下来,就是《杨式太极体悟大全》,现在外面有,但是序言没有了。他不怎么讲内功。

欧阳斌:现在这本书没有再版了吧。

刘金印:现在应该有,但是没有序言。

欧阳斌:您觉得杨式老六路的核心是内功?

刘金印:杨式老六路的名字是魏树人整理的时候命名的,原来我们都是叫杨式老架子,核心应该是养内气。我和体委的同志交流时,他说现在的太极拳有几个路子,一个路子是练养身,一个路子练表演,一个路子走的是技击。现在走技击的不多了。

现在的太极拳说是太极拳,其实是两种,一是国家体委普及性的24式、48式、66式、88式,那是根据国外体操模式改编的,专门讲外形。中国传统的太极拳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身心兼修,特点是涵养内气。所以有人说当下的太极拳不是传统太极拳,因为它忽视了核心的东西。但是也不能否定,现代太极拳对普及太极拳知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很有益处的。而传统太极拳还是不一样的。

欧阳斌:体委那个版本的太极拳可否称为通俗版或者普及版,咱们这个称为学术版?

刘金印:传统版。

欧阳斌:这就是老架子,老六路的架势。

刘金印:就中国传统武术而言,无论内家拳还是外家拳都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家就更注重涵养内气,这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健身作用,一个是技击作用,最根本的还是养生。如果不健身,身体垮了跟人家推手也不行,那会练出偏差。

“中”意味保持平衡

欧阳斌:汪老师与您谈“中”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况?

刘金印:我问汪老师,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就是一个“中”。我在书后面解释了,对自己要保持一个“中”,对对方就是要击发他的“中”。“中”是汪老师的一个特别的概念。

欧阳斌:您认为,“中”对养生有什么帮助?

刘金印:“中”对于养生而言,就是保持各方面的一个平衡,不偏不倚。比如说,你站着,如果你不保持中,歪着,四个关节肯定有一边要吃力,一个关节紧,全身关节都会紧。

欧阳斌:如果感觉吃力了,那就肯定没有“中”,没有松。

刘金印:“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是太极拳比较经典的座右铭。松沉直竖对技击和养生都很重要,所以要防止低头、仰头,竖顶就是保持身体竖直。

你看有些人驼着背打拳,仰着头打拳,歪着脖子打拳,你可以看到有些人的拳照还是歪着脖子的。但你看汪老师70岁的拳照,还是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松沉直竖,中正安舒,这是第一步。汪老师把功夫分为两类,知己之功,知彼之功,都是太极功夫。

太极拳根本的问题就是松。老师曾讲,你没有松就没有一切的东西。我们所说的松不光有松,还有散,叫松散圆,内气圆。松散通空,一般说松散圆讲内气。松有两种,一种是形态的松,一种是内里的松,两者是统一的,但是心态是最主要的方面。

中国中医养生讲心态对人影响很大;西医现在也讲神经、脑子、内分泌,骨骼和各种肌肉都受脑子的影响。喜怒哀乐对人身体都有影响,所以我们说要心静,光心静还不行,要愉悦,要快乐。有的人是怒目,紧张,那就不行。松就是要求全身松,没有一处吃力,紧张,这很难。

欧阳斌:精气神的“中”,它是变化的。

刘金印:功夫不一样,程度不一样。我的“中”可以藏起来,这是功夫高的。有的“中”在上,有的“中”在下,姿势不一样,“中”也不一样。在杨式太极拳中,过去讲重心,汪老师早期也是讲重心,后来明确讲中心。

中心和重心怎么分呢?重心是双方顶的地方,中心在重心之侧,中心没有顶力。实点周边全是虚点,虚点绕过去之后,就是枣核劲、杏核劲。力量怎么走,是用心去走,如果用力去走的话,那还是顶,你意念从这里爬过去,这就是打中心。所以,杨澄甫曾说过,打人力不许超过3斤,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汪老师说,他们经常挨打,一搭手,说重,就打一下。当然后来汪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就没有打我们了。刺人皮不刺人骨,“中”要打中之侧,要打切线,就是以虚带实,就是动了你的“中”,还要跟着你的边走,这是巧。

杨健侯在王府里研究技巧比较多,他当时的对手都是王公贵族,打重了不行,打不出去也不行。但是现在太极拳比赛很多是力碰力,缺少借力,都是拔劲根,拼力气,打得很笨很拙。

欧阳斌:我打拳时间比您要短得多,我是1989年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跟着老师学的24式,当时我年纪轻,没有意识到放松对生命而言是多么宝贵。

刘金印:你学的24式那就是广播体操,它还是有健身作用。

舒服是万法之宗

欧阳斌:我把太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养生太极,我们通过打太极来涵养身心;第二个阶段是乐生太极,我不但调养身心,而且使自己处于一个健康快乐的境界;第三个阶段是太极人生,就是您所说的无的境界,也就是说太极所包含的理念,所包含的运动,所包含的影响对于生命来说,无时不太极,无处不太极,无事不太极。对此您如何看?

刘金印:太极可以改变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待人处事都可以用太极,比如它不用强力,无须硬碰硬,可以回旋,跟人相处是一种和谐的状态。太极对人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性格都有影响。我很赞同你的三个阶段的说法,杨式太极讲究“舒服得意大方”,舒服就是周身合适,万法之宗。

怎么合适呢?就是保持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身心舒畅,自娱自乐自得,生活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所以你的乐生说得很好。有人追功夫,这不行,你想哪儿,哪儿就紧张,越想越紧张,干脆不管他,任其自然。然而,自然又很不好衡量,照镜子只能看到外表,里面又看不见,怎么衡量自然呢?主要就是舒服,周身合适。如果你打完了觉得很不舒服,有人打完了胸口疼,有人打完了肩膀疼、腿疼,那就不对。

要求全身舒服很难,怎么办呢?就是每走一个动作,我停下来检查,是否舒服。这样以心行气,以气运神。这与以力运神的区别在哪儿?以心行气,以气运神是从里到外,缓和地节节贯穿向外的一种力量,很柔和;以力运神是直接的力量去,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肌肉、关节、韧带是否紧张,这是关键。以气运神就会松,以力运神就会紧,检查就是看紧不紧,是不是耸肩了,腰吃不吃力,小腿肚子吃不吃力。

练我们这拳可以养也可以伤,每一个姿势都可以养都可以伤,用气则养,用力则伤,所以我们老师就说,不要和人家推手,不要和人家去顶牛。用气有一种新的说法,气是一种物质,看不见却实际存在。有人说是生物电,有人说是磁场。我们讲气是人基本的要素,人活一口气,气绝身亡。我们练养生就是气不外散,总是适中,保持一种舒服适中的状态。练技击的气在一尺到三尺的范围里是有感觉的。我们老师原来在协和医院工作,曾用机器记录过,是有东西存在的。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从养气的角度讲,我们的气不能随便散,如果不断向外扩大,那就伤气;如果到这里舒服了,那就是养。过了就过犹不及,一过了就伤了。比如说我这个年纪,就不做强求达不到的动作,最后就是无形无相,联系走意,与外界交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对养生是最好的。如果我追功夫,掤捋挤按,总是想对方怎么来攻我,我怎么来防对方,那养不了生。

追求自然双重境界

欧阳斌: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是一个105岁老人对太极的感悟,其中他就讲到“精气神”。他的解释是,五谷为精,一呼一吸为气,在打太极中一开一合等于全身都在呼吸,精和气化合以后变成神。我在想,练太极是否就是帮助我们推动精与气的化合,帮助我们增加能量,通过一开一合让我们增加气与人体、与自然的交流,然后取得好的生存状态,像您现在85岁思维还是这么敏捷。

我认为,精神也好,物质也好,包括爱因斯坦所说的量子纠缠也好,像今天是5月7日,您又在五七干校工作生活过。我了解到,太极的理论基础是《易经》,而您原来教过马列。我不知道您通過太极的理论和实践,对刚才我所说的现象有什么感觉?

刘金印:这个说起来就玄了。中国有句老话叫道法自然。对自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名词属性的自然,就是指自然界,自然界有它运行的规律,道法自然就是学它的规律,这规律就是运动,内外矛盾对立统一体。还有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到我们这里就是精神物质对立统一。中国人的传统就是阴阳,阴阳就是对立统一,阴阳的变换,阴阳的运动,保持一种平衡。

实际上,太极拳就是研究阴阳平衡变换,而阴阳平衡变换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变换。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认为是精神,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上层建筑,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内家拳强调精神的作用。太极拳讲究运用矛盾对立统一。比如说,本来你是强势,我是弱势,但我这一旋转,鱼头变鱼尾,强弱互换。这是指名词的自然。

还有一种形容词属性的自然,就是看你很自然,不僵硬。这也是我们太极拳要研究的自然。唱戏、画画、写字、弹琴等中国文化领域的这些事务都讲自然。唱戏唱得很做作就不自然;写字写得很紧,一看精气神没有,就不自然。所以我们中国文化都讲自然,内家拳特别讲神意气,我们老师讲神讲得少,讲意气讲得多。

现在国家体委的太极拳,它只讲了一个方面,外练筋骨皮,就是骨骼肌肉、四肢,不讲里面的心态。当然,你平时只要练,运动就会出效果,所以有人要否定这个,我不太赞同,这对全民健身还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想提高一步,可以先练24,再练48、66、88,这是量的变化,没有质的变化,就是体操,胳膊抬多高,抬几十度,是形式上的统一,不讲内容。如果再提高一步,怎么办?应该放松,不那么僵硬,让气血流通,但这个普及很难,练这个,没有内功起码要3年。不知道你是否站桩?

欧阳斌:我不站桩。

刘金印:不站桩好。传统太极拳讲站桩,一站两三年。最近《我是大医生》栏目中有一期节目叫“谁偷走了膝关节”,其中体育大学研究表明站桩伤膝盖。他们用红外线和各种仪器测量,一个体重135斤的人蹲120度,腿承力是400斤,蹲90度,腿吃力800斤,腿吃力的时候,半月板的营养就停止,所以伤膝盖。

欧阳斌:就是不要做自己做不到的动作。

刘金印:他们的研究表明,站桩最伤膝盖。我们老师到中年时膝盖也有问题,我们一直想是不是老师的问题,后来才明白是站桩带来的问题。所以汪老师不主张站桩,我跟他学了7年,他从来没有讲过站桩。入门时要我们先休息,静静心,从别的状态进入太极。

汪传的杨式太极传承今昔

欧阳斌:汪永泉曾跟随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3位大师学习太极,他是综合的,一综合就多了。

刘金印:他是独树一帜,年轻的时候谨遵师命,不外传。到了社科院后,我们两三个同志就和他说,这是国宝,要传下去,要不然中华民族就没有这些东西了。后来他想通了,就说,你们给我找5个人,我保证3年时间教出来。没人重视,没人落实,只有我们一个同事的小孩叫卢志明,天天去看,后来就说,汪爷我跟您学拳吧。

欧阳斌:卢志明现在怎么样?

刘金印:他是现存的这些人中武功最高的。

欧阳斌:他现在在哪儿?

刘金印:他现在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市人大代表,他得到师父真传,是关门弟子。他学拳的时候戴着红领巾去的,我们都是50多岁了。老师手把手教他,东西都给他了。卢志明和大师兄朱怀元一搭手,大师兄就说,老师偏心眼。

欧阳斌:现在的问题就是,得到真传的年轻人没有把书写出来。

刘金印:他太忙,周六、周日都要讲课,平时很少见客。

欧阳斌:那将来要帮助他,让他在魏树人老师和您的基础上,再写一点东西。

刘金印:他有东西。

欧阳斌:他那里有什么东西?

刘金印:他主要是技击。有一天,我们两个人从晚上10点钟讲到12点,谈了一两个小时。

欧阳斌:讲了什么呢?

刘金印:什么都说。我问他,老师对站桩的态度如何?他说,他曾问老师,我要不要站桩,老师回答说,没必要站桩,那是死劲。当然,老师也不是完全反对站桩。

欧阳斌:年轻人中就是卢志明得到的東西最全。

刘金印:他后来读大学当了助教,一个礼拜就两三节课,然后跑到老师家,帮老师干点活,蹬个三轮车把老师接到公园,两人练手。而且老师教他时,他还是小孩,接受得快。

欧阳斌:我觉得有一个很巧合的事情,魏树人老师身体很不好,我看了一个资料,杨式老六路是89式,而魏老师是89岁走的,他活到89岁与89式是不是有些关系?

刘金印:他是有基础的,为什么是89式呢?是汪老师加的,原来是88式,起式时汪老师加了个“踏”,成了89式,大家一看这个动作就知道是汪传的了。汪老师有个大师兄崔毅士,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斜飞,起手一看斜飞就知道是崔毅士传的。

欧阳斌:我对您有个小小建议,上次也说过,建议您到90岁时,再修订一次《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语录与拳照》。

刘金印:基本的东西我都写出来了,再写就是我的体会、我的看法了。我的体会刚才说过,就是自然;自然的主观体会就是舒服。原来出版社约我再写一次自我的体会,我说这不行,太吃力了。我的体会只能写点文章,再写不成一本书了,不然人家一看,太多重复的。

猜你喜欢
太极欧阳太极拳
我家的健忘老妈
筋斗云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欧阳丽作品
光影视界
太极Ⅱ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