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以两届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为例

2017-09-03 04:23利秀玲
运动精品 2017年5期
关键词:区分度基本功广东省

王 媛 利秀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PCK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以两届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为例

王 媛 利秀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现场观察法,在PCK的视域下,分析广东省近两届教学基本功大赛比赛成绩、项目区分度及其内涵,探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的发展规律,探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进而加强对高校本科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PCK;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11月国务院发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5年要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1]。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机制是一大亮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数量激增,原有专业的培养模式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时,如何做到人才培养更合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作为体育教师最基本、最系统的职前教育,直接影响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为此广东省高教厅高度重视,2014年印发的《广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要求每两年举行一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2]。这是对我省体育教育院校的教学、训练和管理的全面检验。从2013年至今共举办了两届基本功大赛。从比赛的目的、项目的设定、评价标准来看,要求在培养体育教师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具有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和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另外一种新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文中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3]。

本文以PCK的视域下,分析广东省近两届教学基本功大赛比赛成绩、项目区分度及其内涵,探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的规律,探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进而加强对高校本科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以期培养出适配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体育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3年、2015年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功比赛情况为调查对象,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现场观察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PCK理论的内涵

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学科内容领域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舒尔曼对PCK的定义实际上是将PCK作为多种知识的综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它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的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3]。将PCK引入到体育教学领域,结合体育学科的专业特点,本文称之为体育PCK,即PEPCK应该包括体育基础知识、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情境知识。

图1 PEPCK知识网状图

2.2 近两届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比赛成绩、项目制胜因素及PCK内涵分析

表1 广东省首届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基本大赛成绩

表2 第二届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基本功大赛成绩

2.2.1 广东省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比赛成绩分析

从表1、2两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中,参赛队伍增加了三所,反应了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办学规模扩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数增多,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院校类型,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发展到综合类大学。

总成绩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老牌师范专业的高校,稳固在第一集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上升较快,综合类大学中的体育教育专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项目设置,两届比赛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只是在专项能力项目上删除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项目,更为突出强化了田径、游泳、足球、体操、武术基础项目,更趋合理和优化,按照PCK学科教学知识理论,试图从体育运动技能(足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体育基础知识(广播操、队列队形)、体育教学技能(教案设计、说课、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考察评价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PCK教学能力知识。

计分方法,由名次计分法,改进成权重计分法。完善了评价体系,其评价标准更为客观准确,淡化了达标分数,形成了标准分制的标准评价体系。

在PCK的综合能力上,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较为突出,两所高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注重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全面均衡发展。所以,两届比赛中,处于领先位置,引领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突出本学校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8所院校在11个单项中,排名前三名。如韶关学院在教案设计中获得最高分,说明学院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研究,该校参加了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武术项目中排名第二,武术是该校的传统优势项目,曾多次在省武术比赛大运会武术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从两届基本功大赛项目设计的内涵来看,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既没有从纯学科角度,也没有从纯教学角度看教师教育,而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均衡发展。既要重视PCK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传统特色项目的发展,以期望体育教师培养计划更有成效地培养体育教师。

2.2.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的制胜因素分析。

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区分度越高,越能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该道题目被采用的价值也就越大[4]。将选择区分度来反应在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衡量各项目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分析其制胜因素。

因首届比赛中采用的名次积分法,故不计算比赛项目的区分度。

分析第二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功比赛项目的区分度。本次比赛共有13所学校参赛,按得分最高的27%计算高分组为各项比赛前三名的学校,低分组为各项比赛后三名的学校(表2下划线标注的为高分组,加圈标注的为低分组)。以此分别计算出,各项目的区分度如图所示。

图2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基本功比赛项目区分度图

图2清楚地展现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基本功比赛各项目的难易程度,也可以说是竞争激烈程度。按其区分度大小排列的顺序依次为:说课(0.492)、武术(0.480)、队列队形(0.447)、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0.362)、体操(0.291)、50米蛙泳(0.273)、足球(0.243)、广播操(0.196)、教案设计(0.187)、60米跑(0.123)。

由本组数据,体育教学技能中说课和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的区分度最高。其项目本身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的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知识,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方案,并转化为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换言之,教学能力这两项指标可以充分反应出PCK的综合能力水平。

体育运动技能项目中,武术的区分度最高,体操项目次之,这两项属表现难美型项群,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成绩,故竞争较为激烈。60米跑的区分度最低,该项目对学生的速度素质要求较高,对专项技术要求不高,而代表各高校参赛的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不存在差异。

广播操、队列队形两项集体展示项目,作为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区分度小,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没有差距,各高校对于集体项目的比赛尤为重视,通过赛前训练,学生掌握技术水平较好。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的制胜因素是说课、武术和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这三项的发挥决定着团体总分排名。

2.2.3 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PCK能力分析

图3 体育教学PCK能力雷达图

从雷达图对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PCK分析是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较为形象的说明对体育教学PCK的能力,也就是体育基础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教学技能方面要求均衡发展,以提高学生PCK的综合能力。

2.3 基于PCK视域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PCK的核心内涵是将学术形态的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形态的学科知识,以帮助学生的理解[6]。而体育学科来说,体育基础知识、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教学能力、教育情境知识四要素构成一个整体,并总是处于连续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是把自身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表征[6]。

PCK是一个动态的,是一个知识的整合过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2.3.1 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课程结构

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基础知识层面应该以“宽、厚”为特征。因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在PCK视域下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在具体教学的内容中构建的,是随着PCK的构建而发展的。

第一,构建“学科”与“术科”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学科应该引领术科发展,术科推动学科发展。理顺了两者的关系,要将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增加教育类课程,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精简必修课程,扩充选修课程。整合内容上较为相似和重复的必修课程,开发交叉学科的体育综合性课程[7]。扩充选修课的内容和比例,突出个性化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发展特色课程、品牌课程。提倡各个高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提炼传统项目,形成特色课程,为社会培养多层次、复合型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第四,增设研究型的课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探究式地进行学习,重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2 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

高校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强化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外。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对运动技术进行改进与提高,如微课、微信公众平台、体感技术和互联网+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可利用信息化环境,获取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2.3.3 加强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形成与体育健康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能力,包括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评价能力。

2.3.4 适当融入教育情境知识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教育情境知识。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大学与中小学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式”关系。将大学体育教师与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骨干体育教师进行置换。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见习与实习。建立以实践为目的、以体验为基础、以运用为驱动的分层推进的“见习、研习、实习”的“三习一体化”实践培养体系,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基础教育第一线教师与大学教师的结合,强化实践环节,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更广阔的实践教育平台,将鲜活的教学第一线经验带到大学课堂,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7]。

3 结论与建议

3.1 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比赛主旨、比赛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内涵,充分体现了PCK能力结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应该具备PEPCK的知识即将体育基础知识、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技能和教育情境知识相融合发展的、动态的培养模式。

3.2 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首先,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等方面入手。第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第三,加强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培养目标贴近基础教育实际,充分体现教育理论的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第四,适当融入教育情境知识,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最后,重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体育教育教学理念、体育课堂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等能力。全面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PCK综合能力,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体育人才。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网people.cn,2015.11.3.

[2]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Z].教体(2014)2号.

[3] PCK.百度百科.

[4] 区分度.百度百科.

[5] 张伟健,徐佶.优化专业大赛平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109-112.

[6] 梁永平.PCK视域下教师的学生知识及其发展[J].教育科学,2013,(5):58—63.

[7] 毛丽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4.

[8]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通知[Z].粤教体函(2015)102号.

[9] 广东省第二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成绩公告[EB].2015.12.27.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 PE Major Talents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PCK--A case study on the basic skills competition of the PE major stud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NG Yuan,e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Guangzhou,Guangzhou 510006,Guangdong,China)

王媛(1982-),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区分度基本功广东省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浅观一道题的“区分度”
利用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巧解题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