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分析

2017-09-03 10:17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王 芳

(吉林省消防总队医院,吉林 长春130061)

高频超声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分析

王 芳

(吉林省消防总队医院,吉林 长春130061)

为明确高频超声检查对老年DM患者CAP的诊断价值,我院针对性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DM患者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正常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DM患者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行健康体检正常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比例42∶38,年龄60-72岁,平均(66.82±4.61)岁;研究组男女比例41∶39,年龄61-73岁,平均(66.97±4.85)岁;病程6-18年,平均(9.53±1.39)年。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研究组均确诊为老年DM,对照组均是健康人群,自愿进行研究,可有效实行沟通;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急性炎症者,血液系疾病者,肝、肾等功能严重障碍者。

1.3 方法 研究对象均实行高频超声检查,采用专用仪器设备,设置探头频率为6-12 MHz,被检者行合适体位,对颈部行充分暴露,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顺序予以多切面扫描颈部,对颈总动脉与分叉位行重点检查,观察其声像特征;先采用常规探头行常规筛查,然后使用高频探头进行复检,注意观察受检者的动脉直径大小、血管壁的厚度及血栓梗阻、有无斑块的回声等情况。

1.4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颈动脉IMT,包括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CCA)以及CCA分叉的左右两侧;比较两组CAP数量及类型,包括扁平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及软斑块;对比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包括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颈动脉IMT研究组各部位颈动脉IMT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

注:组间比较,aP<0.05。

2.2 比较两组CAP数量及类型 研究组斑块总数量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软斑块所占比重最大,对照组扁平斑块最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AP数量及类型[n(%)]

注:组间比较,aP<0.05。

2.3 比较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 研究组PSV、PI及RI均较对照组低(P<0.05),EDV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s)

注:组间比较,aP<0.05。

3 讨论

DM为临床常见老年疾病之一,患者多存在代谢紊乱现象,如蛋白质、糖及脂类等,多类物质出现代谢异常会造成大中动脉产生病变,从而引发糖尿病大以及中血管等并发症;而且DM会使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加重,心血管病变进展加快[2,3]。相关研究发现采取高频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临床DM患者CAP检出率,因此本研究现就采取此诊断方法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循证依据。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各部位颈动脉IMT均较对照组高, 研究组斑块总数量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软斑块所占比重最大,对照组扁平斑块最多;研究组PSV、PI及RI均较对照组低,EDV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刘蓓蓓相似[4],表明高频超声能有效显示清晰老年DM患者的CAP情况,且对斑块的成分及IMT能够进行准确判断,并有效显示颈动脉的血流情况,从而促进临床诊断效果提升[5]。老年DM患者因机体长期处在高糖状态,蛋白质进行糖化的最终产物产生速度增快,于患者体内不断堆积,从而造成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血管壁的厚度增加,血管弹性出现下降、发脆[6,7]。而侵入至壁管脂蛋白、胆固醇等与单核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进行反应,使得脂质沉积在血管内膜中,随时间推进不断增厚,从而导致血栓现象,纤维组织发生增生,进而造成血管斑块,导致血管腔发生狭窄与闭塞[8,9]。颈内动脉主要分成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是脑组织供血主要动脉,而作为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等好发部位的颈动脉,出现硬化后,将形成内膜硬化斑块,从而致使管腔变细,且血管弹性降低,进而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PSV、PI及RI均较对照组低,EDV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老年DM患者CAP应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高频超声扫描检测可清晰显示出患者的颈动脉血流情况,还能准确测定粥样斑块的分型、大小及位置等。研究结果显示DM患者较正常人群IMT更厚,而IMT增厚会增加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及早诊断老年DM患者颈动脉IMT,对于及时诊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价值。高频超声检测操作简单方便且无创,安全性高,而且与普通超声相较,高频超声图像质量更高,显示更加清晰,能够准确显示血管内膜的厚度、斑块的数量等,从而促进临床检出准确率增加[10,11]。研究还发现斑块主要位于CCA的分叉处,其原因可能为此处的血流因血管位置原因造成湍流现象,易导致血管内壁受损,从而使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脂质沉积增加,进而造成粥样病变[12,13]。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临床被患者广泛接受,其优点包括:能够横向与纵向多切面对血管腔进行扫查,可通过直径法或面积法对颈动脉的狭窄率进行充分评估;而且图像可清晰显示患者血管壁结构,对内膜表面是否存在小钙化斑或者光滑等进行显示,进而对是否出现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明确,临床诊断准确率提升。研究受各种因素影响,未对诊断结果作详细分析,需再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老年DM患者发生CAP情况较正常人群高,而采取高频超声诊断能够有效显示斑块的位置、大小及回声等情况,能够为DM并发CAP及早诊断并进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陈宏建,陆德秀,曹 蕊,等.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检查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6):391.

[2]裴林林,姜国刚,陈庆伟,等.血管造影与超声对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1):1143.

[3]杜文婷,杜文娇,徐 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颈动脉超声的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694.

[4]刘蓓蓓,华 扬,刘玉梅,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二维超声特征与斑块标本结构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5,12(8):628.

[5]张海军.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504.

[6]马 露,崔 豹,曾 源,等.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9):907.

[7]LI Ran.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 .New diabetic New World,2015 (11):99.

[8]蒋 蓓.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检测价值[J].江苏医药,2016,42(16):1838.

[9]韩锁凤.高频超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探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6,12(1):21.

[10]陈真婧,沈伟强,朱华勇,等.能谱CT 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49-451,458.

[11]邓志荣.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8):1257.

[12]王红玲.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硬化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初步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4):116.

[13]穆 珺,庄晓明.血清血红素氧化酶-1水平与糖调节受损及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10):882.

1007-4287(2017)08-1302-03

2016-09-10)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