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服务发展趋势

2017-09-03 06:50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智能服务建设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互联网让生活更便捷。中国城镇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之中,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在城市中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好每一位城市居民、每一家企业和组织是城市的天然职责。如何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提高城市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也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探索, 也是互联网界的重要使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政务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的互联网化,必将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改进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城市智能服务建设和发展,必须深入探索“DT城市”智能服务发展的形态和途径,深入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中的城市智能服务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演进模式,推动城市智能服务迈向更高水平,全面推进城市服务互联网化,让城市服务更加智慧,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持续推进城市服务互联网化建设

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城市智能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方面,就必须由政府主导、企业提供的居民服务“互联网化”和“电商化”。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所说:“10年前,我们的判断是‘由电子政务带动电子商务’,10年后的现实却是‘电子商务带动电子政务,培育电子政务’。”所以创新型城市能够充分借鉴电商领域的数据化、在线化、去中间环节和去中心化等互联网思维,将所有的服务内容与服务过程都暴露在阳光下,老百姓可以跟踪、评议、监督政府的服务品质和效率,用大众舆论的力量来帮助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 要鼓励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发面向居民和企业的服务应用,通过市场化手段,丰富城市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DT城市”服务互联网化不仅仅能提高老百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更深层次的作用还在于提升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DT城市智能服务发展的三个方向:

一是移动化。应该看到,无论是便民的理念还是服务都需要适应移动互联网大潮,接受互联网化的改造。传统便民服务更多的是将极为有限的公共缴费服务集成到少数几台公共缴费机器或是商业银行的缴费一体机上。现在来看这种模式已经基本面临淘汰的风险。随着低价智能手机的全民普及和4G/WiFi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用移动支付实现服务缴费是大势所趋。

DT 城市智能服务体系

二是一站式。衡量一个城市智慧程度或便民程度的一个标准就是其公共缴费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水平。一直以来,一站式缴费渠道都是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不同于以往的是,传统缴费机构始终缺乏足够的技术实力将所有的银行接口、缴费接口、居民核身认证体系、通知渠道用最轻便、最易用的方式高效结合在一起。而现在,国内主流的网络支付机构做到了这一点:一站式平台、提醒服务功能、24 小时服务能力。城市管理者应当以更开放的心态推动电子账单进一步普及,鼓励水、电、燃气、广电部门和城市公共服务公司利用互联网公司平台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改善传统电子账单推广只能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单一渠道模式,建立基于手机交互的电子账单,打造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虚拟营业厅缴费服务。鼓励属地医院大规模接入互联网医疗支付体系,推动医院在挂号、诊疗、体检、取药等环节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电子化水平,提高病患就诊体验。人社部门搭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电子查询窗口,向居民提供社保的信息查询、个人缴费、政策告知等功能,提供安全便民服务。协调交通部门,对接互联网平台建设电子车位管理系统和查询系统,应用移动缴费解决方案,提升私家车在市区内使用效率,缓解交通问题。同时鼓励地铁、公交等部门接入互联网电子账户作为便利支付渠道,方便市民充值使用。

DT 城市智能服务发展路径

便民服务以人为本

三是信用化。随着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信用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于地方政府和城市管理者而言,通过缴费等公共便民服务日积月累汇集信用信息,形成居民和企业的“信用画像”对于未来“DT城市”的大数据治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地方政府可以在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的历史数据基础上,打造地方信用信息公共平台。

大力推进DT城市服务型数据开放开发

我们正在由IT时代迈向DT时代。在已经到来的DT时代,大数据被喻为“金矿”,大数据的价值正在被各界公认。要实现数据价值开发,开放共享是关键,破除数据孤岛和数据割据是难点,解决数据治理难题是关键,政府数据开放是重要方向。要发挥政务数据城市服务中巨大价值,必须把推进数据城市建设作为提高城市智能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切实完善相关技术、应用、机制、法律法规等环节。

加快政府数据云端化。云计算是政务数据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必须继续推进电子政务上云建设, 用统一的云计算平台打通政府行政条线壁垒、 数据孤岛,提高政府业务及相关数据的网络共享程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社会各方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获取政务数据,才有利于数据的后期开发利用。

建立城市数据开放制度。这是政务数据开放的重要保障。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权利和义务,规范相关程序,保障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城市服务数据依法开放、依法开发。

建设统一的政务数据开放平台。这是实现政务数据开放的必备手段。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标准也不尽一致。这就有必要建立一个数据开放平台,把各个政府职能部门、有关组织和企业的数据放在这个平台上来。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已经建立了类似的平台,促进政府部门间数据交换和向社会开放数据。

建立城市数据官制度和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要在政府和企业推行城市数据官/首席数据官,专司城市政务数据开发利用和企业数据开发利用工作。CDO不但覆盖了首席信息官(CIO)的工作,而且要求推动政府或者企业的运作运营都要建立在数据驱动的基础上。

鼓励数据社会化开发利用。必须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及数据资源的积累建设不足、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应用模式不成熟、体制机制与法规政策不适应大数据发展等关键核心问题,提出了大数据发展的若干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任务乃至具体的重点工作。要优先推动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开放,支持各类企业根据这些数据开发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学等方面需求的互联网应用。

加快构建城市服务新设施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步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新商业文明。在构建新商业文明的过程中,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赖以建立的基础设施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联网在内的智能基础设施逐步成为人类新的基础设施。如同工业时代的水电煤、铁公机一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宽带、智能物流等成为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如同工业时代的ATM机、银行卡一样,智能终端、网络第三方支付工具、网络信用等成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作为一座城市,也需要跟上这种变化,及时规划和布设基于互联网的城市服务新设施。

在计算能力方面,要加快云计算的发展和应用。云计算可以提高应用程序部署速度, 大幅降低建设成本,满足城市管理和服务对快速响应、高度可扩展性、高并发数、高容错率等性能需要。各地区要推动建设一批云计算服务中心建设,并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城市服务逐步向云上迁移。

在金融方面,要加快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满足社会公众餐饮、购物、交通旅行、文化教育、娱乐健康等需求,加快布设支付宝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工具、理财工具和投资工具,方便居民缴费。加快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信用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

在物流方面,要加快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根据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的需要,建设链接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智慧物流体系,让城市居民切实享受到网络购物的便利和好处,促进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

强化城市智能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统筹规划。政府和企业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共同把推进城市服务互联网化、大数据化作为城市建设和市场开拓的一件大事来抓,统筹考虑城市服务与DT化建设,深挖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容,畅通服务渠道,大力推进城市智能服务建设和发展。

组织机构保障。政府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在信息化领域,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也认识到如果不是通过专门的职能部门重点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水平难以得到质的提升。同时,诸如贵州这样的中国DT省市在该领域的成功,将云计算大数据提升到产业再造和万众创新的高度。基于此,更进一步强化了需要专门的部门来全权负责云计算大数据基础服务能力的建设、应用和推广工作。贵州模式取得成功的最核心点在于省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大数据管理与运营机构,有序地推进了平台建设、应用上云、大数据竞赛和大数据创业等工作。包括沈阳在内的一些城市,已经在效仿贵州的做法,成立专门的大数据局,来主要负责区域云计算大数据服务能力及产业的发展。同时,肩负着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督促执行的职责。建立城市智能服务体系评估管理办法及评估机制,形成各级政府推进智能服务建设的动力。

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加快涉及政府业务规范、便民服务标准、数据标准等标准规范,政务数据开放管理、政府云计算采购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规定的建设步伐,出台促进城市智能服务建设的政策措施。

上海“未来图书馆”移动服务窗

猜你喜欢
智能服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