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的弊端

2017-09-03 11:20陈波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3期
关键词:解题实验活动

陈波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题。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對解题保持了较大的兴趣。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心理学上还有个趣闻:一位老人在一个乡村里休养,但附近住着一群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劝无效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吵了。

“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当人们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光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人们的学习工作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活动本身已经使人们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予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反而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解题实验活动
用“同样多”解题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用“同样多”解题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解题勿忘我